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是城市赖以持续发展的命脉,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广灵县壶泉镇作为北部丘陵山地的一座小城,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走低碳之路、建设生态城市思想指导下,贯彻生态设计理念,通过绿地及水景观规划,创造了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半城半水"、水城和谐互动的生态环境案观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原水城”的规划建设要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畅、宜居的建设目标:凸显水资源的特性、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城市水景观的品质,重构城市总体空间,按照城市适宜水面面积率,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形成河湖塘水系和绿地景观系统.使城市水系及滨水区域成为堤防安全的防洪地带、水清岸绿的生态住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公园、经济繁荣的产业纽带,实现“城、水、人、绿、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楼市》2012,(21):114-115
华立永通·逸城:四期聆风轩600年前,元代画家黄公望绘就了杭州西郊春江两岸的美景,林峦深秀、苍茫简远。他轻轻悠悠倚靠着富春江水,妖娆地度过了余生。相隔600年,无数人不远千里来到富阳,只为了亲身感受一下这留下黄公望的富春江水。"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亲水而居,着一方闹市之外,山水之中的"栖身之所"似乎是所有人的梦想,黄公望与秀美富春江遥相呼应,逸城·聆风轩点缀其中,无界交融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与黄公望森林公园,让这种  相似文献   

4.
下沙城就     
·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轨迹·一个钱塘江时代的城市变局古往今来,城市的发展必然是阶段性的:先有城后有市,先有市后有商。抛开政治、军事和宗教文化的原因看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建设的一般规律是:以宅带商、以商养地、以地造城、以城致富。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之后,下沙目前正处于由"造城"到"造市"迈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央在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毫无疑问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我国城镇化的严重滞后.城镇化反映在地域实体上就是城镇空间的扩展和空间资源的优化.文章分析了欠发达山区龙川县城城镇空间结构现状、存在问题,从城镇空间拓展方向、景观空间、功能分区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序推进城镇化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10月18日上午,宜兴宜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012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宜兴以温婉秀丽的清新姿容,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十亩荷花香连水,一堤杨柳影接行。”这是宜兴宜同赏心亭的对联,宜园的风景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7.
产业新城作为新型城镇化下"产业发展支撑城市、城市完善助推产业"的重要模式样本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产业新城建设中产城空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对城市空间建构需求与演变的分析以及固安、大厂、香河产业新城的建设经验的梳理,以理论探索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归纳当前产业新城建设由生产型基地向服务型生产基地转变、由封闭运行模式向开放成长模式转变的两点趋势,并以广阳产业新城为例,通过对基地现状文化和生态本底的挖掘、产业和人的需求分析,阐述了在需求导向下产业新城产城空间"细胞重构、基因重组"的建构思路,以期对环首都地区的产业新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苏州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为例,探讨东方水城苏州城市水系保护与治理的理念、原则、方法和关键问题,紧扣河道治理、沿岸整治、补水活水、截污治污、生态恢复等主要内容,构建水系统、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保护水历史、挖掘水文化,以水宁、水丰、水活、水净为基础,达水美目标,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彰显城市特色、凸现城市魅力,供有关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阆中古城已逾千年历史,保存了丰富的民俗、 风水、 三国、 科举文化和美丽的山水风光,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十大古镇".阆中旅游十三五规划以"山水城一体化"为重点.结合阆中古城的区位条件、 开发现状,对接"山水城一体"战略,可以从古城建设、 提升游客观光体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国家开发区多以"一区多园"空间布局及形态组织。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产业化等融合发展背景下,研究以乐清市产业园区为例,通过GIS空间网络和UCINET社会关系网络的技术手段,研究区域内产业园区的集聚形态→园区间联系→园区建设的空间效应(产—城融合)。结论如下:①乐清市开发区内各园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集聚形态以串珠型、组团型、条带型、V字形等空间形态为主。②各产业集聚区两两联系强度差异性较大,其中产业链条上的联系弥补了时空距离联系的相对松散性。时空联系中联系紧密程度决定于道路等级而不是道路密度。③从产—城融合阶段来看,6大集聚区处于不同的产—城融合阶段和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东营市中心城现状防洪系统标准偏低,远不能满足中心城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亟需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东营市"外排、内蓄"防洪体系通过疏挖城区外围河道,将中心城外部洪水绕过城区外排入海,彻底解决了中心城的防洪安全问题。同时利用中心城内部水系、湖泊、湿地蓄水、净水,既可削减洪峰、调蓄水量,又可以蓄存淡水,丰蓄枯用,满足中心城水系景观用水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环绕的一片沃土上,坐落着三江名城——佳木斯市。这里是祖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人称"东方第一城"。每当夏至时节,凌晨2点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规模的增长,世界各地的城市建设正逐渐由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向自然环境禀赋更好的山区推进.山地城市的科学规划与建设日益成为各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对山地城市“城-山”结构、功能与景观关系的综合分析为基础,探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结合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条件处理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景观营造以及山坡地建设等议题,从多维度分析了山地城市的“城-山”营建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远见》2013,(8):32-36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发展实际上是在为过去的城市建设失误"补课"。计划经济时代,"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窝"的城市发展理念,渐渐导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能把城镇化简单理解为城镇建设,搞急风暴雨式的"造城运动",要处理好"城"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产城融合"不仅仅互为依托互为促进,而且互为渗透复合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并可创造更大生产力的新的经济社会复合体或新的经济社会形态。产城融合发展不能仅注重"产",而简单化和低估了"城"。"城"于"产"不仅是一个匹配关系,还有相互融入。从单纯生产力的角度考察,城市建设于实体产业具有互动力、促进力、辐射力、吸引力、再创造生产力及本身也形成生产力等多重生产力互融作用。"城"于"产"的互融性在城市建设特性中必然也会有所反映和体现,因此推进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应重视城市建设特性的挖掘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8,(1):231-233
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站城一体开发是日本引导紧凑高效的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日本轨道交通枢纽站的"站城一体开发模式"从单一"站舍建筑"到复合的"站城一体开发"的变迁过程,并剖析了其如何在空间、功能两个维度上协调并进,实现站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带动了众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服务业从三大传统商业区向市中心王府井商务区迁移的趋势,这与服务行业内的专业公司看重能够协助其业务快速发展的地理优势有关。日前,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与「东方经贸城」正式签署租约,租用近6,000平米写字楼。加上早前已迁入的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已有两家在「东方经贸城」扎堆。  相似文献   

19.
张晓红 《活力》2013,(19):44-44
云山农场社区管理服务站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和谐普惠区为目标.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精心打造文明生态城镇,按照农场“林中有城,城中有山,水在城中”山、水、林、城相映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城镇”的整体规划,以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为目标,加快绿化、美化、香化进程,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大潮云卷浪涌,广州将目光瞄向了更高层次——打造"天河智慧城"。目前的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天河软件园区已汇聚超过15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未来5年,在天河智慧城还将投资300多亿,建设37个重点项目。而除了智慧产业,在天河智慧城这6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还将建设高端人才居住区、龙洞智慧社区、新塘智慧社区、广氮智慧社区四个高端社区,这些社区届时将会被建设成广州最先进、最高端的智慧社区——拥有智能化家庭、小区、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