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化能经营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产业化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但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推进农业产业化需要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带动,但说到底还是要让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2.
眼下,在农村,干部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农民"调整结构";而农民最头疼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本是好事,农民为什么会头痛呢?因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对究竟应该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无数。地方政府若任农民盲目的"赶行情"、"跟大户",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如果地方政府对市场也很生疏又代替农民拿主意,"让你调你就调",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或新的"产品卖难"。这两种结局都会让农民提起"调整结构"就心有余悸。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面临两个矛盾:一是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二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就是农民、农业产业化企业与政府决策如何相互调适的问题;所谓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则是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两个矛盾分别对政府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二、在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服务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本质上是要把握当前及未来可能在经济体系中导致生产要素革命性变迁的产业机会,此种革命性变迁导致的经济转型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机会和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下农业产业化深化发展的路径是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考虑农业产业化的定位、区域特性和区域性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实践的分析,试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一些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府功能"错位"问题,如地方政府把自己变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以"运动"的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象搞开发区一样大搞加工企业,更有甚者开始"号召"农民只种某种产品等等。结果是: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反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转换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助推作用。一、在制度上,稳定农业产业化主体的收入预期,调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一)落实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建立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长期使用权是在不违背农业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的终极所有权的基础上又能落实农户的所有权利益,稳定农户的收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角色与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有政府行为,要有各级政府的积极组织、引导,政府应当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政府角色和职能定位,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和速度。本文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流通的重要性,农民深有感受。农业要稳定、要发展,仅靠农民千家万户分散地走向市场还不行,农民必须具有市场主体意识和市场谈判地位。农民只有在争当市场主角的过程中主张自己的权力,才能赢得自己应有的一份收益。如何当上市场主角?本期刊载的几篇文章说明,大力培育农民流通组织,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都值得去探索和尝试。惟其如此,才有可能在市场风云变幻之中,不断增强农民自身驾驭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 ,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关系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能否从产业结构调整中增收 ,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成败 ,弄清和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关系意义重大。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及其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微观层面上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主体根据产业政策 (政府鼓励发展什么、限制什么等 )、市场信息 ,依据市场法则作出结构调整的一种市场行为。市场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包括城市居民和农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主体 (农民 )根据市场价格、需求等市场信息的变化 ,以增加收入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实施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的创新。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科学组织,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性运行和发展。在加速县域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赵峰 《农村经济》2004,(10):37-3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短缺、服务体系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协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低效率的瓶颈制约因素。因此,必须转变政府治理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体系,加快组织制度的创新,造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发挥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营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台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台湾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民要求下,政府通过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推进农业结构变化,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及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次革命,是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深层次矛盾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它的广泛实施和纵向推进,必将引起农业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十个方面关系。一、在制定发展规划上,要正确处理上与下的关系。制定规划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最基础性工作,由于产业化目标体系和建设内容繁多,要分层次,做到上下纵横有机衔接。县一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形成县…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形式与政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形式与政策丁力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目前的解释很多。由于说法各异,实行起来的政策着力点也就不同。我认为,对农业产业化的解释不要陷入名词之争,一定要抓住其实质和基本形式,这样才能把握住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制定政策才有重点。一准确把握概念,掌...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中既有理论政策问题,也有实际操作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不仅要明白理论政策,理清发展思路,还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根据我在陕西省泾阳县挂职期间的调查,初步的体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县委、县政府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抓住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机制,这种新机制,是叫产业化还是叫别的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紧紧把握这一新机制的实质。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培植农业新的增长点,推动农业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实行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代表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但是由于各地的农业大部分产业还处于分散的模式,成批量、上规模的还比较少,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弱,致使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缓慢。目前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下面提出几点思考。1.政府推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各级党政的领…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农业新增长点、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根本途径。南汇县要走好农业产业化之路,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依靠科技力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政府的正确引导,避免重复投资,减少内部竞争,  相似文献   

16.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是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途,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迎接垦区改革、释放区域经济活力、增加职工收入的必选之法。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立足宝泉岭管理局客观实际,牢牢把握"两个融合"的发展原则(即:一二三产融合、产城融合),捋顺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种养殖结构调整三者之间关系,针对农业产业化示范建设,打造产业承接区、搭建农产品物流体系、设立村镇银行。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一定利益驱动基础上形成的多元主体参与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利益分配的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因此,研究利益关系,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就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就农业产业化中“公司 农户”和“专合组织 农户”两种经营模式下的利益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小农户的生产与大市场之间衔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则是加快培养一批辐射面较广、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这一背景下,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问题日益受到政府的关注。本研究试图站在宏观视角上,按"扶持原因—扶持效果—效果产生原因"的逻辑思路展开,首先对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依据以及目标进行论证,继而在总结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演进和现行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积极作用以及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阻碍政策扶持效果的原因作出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可操作性的有效扶持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带来了全球经济的低迷,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省农业发展在双循环格局下存在内需市场巨大、居民食品安全关注度增强、农产品需求结构转变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制体系、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畅通农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等措施把握机遇,实现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河南经济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胶东瓜果产业为例,分析了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生产的用工秩序。研究发现,农民在日常生产中自发形成的关系劳动是农业用工的基本秩序。这一秩序内隐于地方社会,在实践中表现出极强的弹性和灵活性,并通过分类激励、隐性监督和伦理约束来保证农业生产效率,不仅推动形成隐性的农业用工市场,也使农业自发地进行现代化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秩序内在的组织结构,即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规则伦理化,这使整个农业生产呈现出“强关系、弱监督”的劳动特征。关系劳动不仅解释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配置逻辑,还可透视农业产业化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要重视社会关系在农业劳动力配置中的作用,引导和培育农户建立农业用工的分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