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日趋明显,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基金规模与折价率分析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效应;上市时间与折价率先呈负相关随后转为正相关;基金分红与折价率存在负相关效应等等。  相似文献   

2.
由于制度性的缺陷使封闭式基金大幅折价,导致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过大,本文着重分析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期权类产品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晋 《浙江经济》2005,(9):52-53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种现象中,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销售可谓是最与国际接轨的了。1997年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封闭式基金走过一段不长的规范、发展并且溢价交易的“蜜月期”后,不久即进入折价销售的漫漫长途。2002年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基本停止,而基金折价率却是有增无减。根据2004年7月30日的交易和净值数据,沪深两市54家封闭式基金,最大折价率是基金丰和的35.023%,最低的基金兴业也超过了20%,以市值比例为权重的基金折价率平均值为30.42%,远超过国外的10%左右的水平。2005年1月7日,封闭基金最大折价率又升至38.3353%(基金裕隆)。  相似文献   

4.
为封闭式基金“设计”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趋高的折价率让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几乎陷于停顿。如果让封闭式基金既可以上市交易。又可以“定期开放”,使其兼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势于一身。这样能不能扭转封闭式基金被边缘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折价是国内外封闭式基金市场的普遍现象,并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实际情况出发,选取了26只封闭式基金从2006年至2010年之间的数据,在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统计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影响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基金的规模和基金的剩余存续期是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相关的结论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一直是金融领域的不解之谜,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幅度较国外更加严重。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理论在解释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时存在着缺陷,而本文采用时间跨度更大的最新数据并进行分阶段实证研究,认为当前保险公司占据主体并采取被动投资策略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情绪仍然会对基金折价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基金市场是以开放式基金为主角的市场。开放式基金随时可按资产净值申购或赎回的优势,既成就了其基金市场霸主的地位,也带来了不可克服的弊病,突出表现在基金业绩受流动性影响大打折扣,助涨助跌加剧股市动荡等方面。而处于边缘地位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即基金价格低于基金净值的折价率)达40%以上却乏人问津。市场迫切需要更多的创新型基金产品,来促进基金市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吕鹏  田瑞国 《特区经济》2008,(5):112-113
本文从基金管理公司利益操纵及其控股股东利益输送两个角度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现象,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确实对于潜在的利益输送有着负面的反应,一旦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则该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显著提高。证券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本文还就如何避免和减少利益操纵和利益输送行为提出若干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和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封闭式基金存在严重的折价交易现象,投资者对其已经失去应有的信心,封闭式基金面临边缘化的尴尬。我国封闭式基金这种普遍的高折价现象是不合乎情理的,但是简单从基金的基本层面因素入手,探询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因此本文试图从影响投资者情绪的基金制度层面入手,探询基金折价的真正原因,为解决折价难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状 考察国内外的封闭式基金可以发现,大部分封闭式基金都在折价进行交易,英国近五年来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从15%下降到8%左右,美国近五年来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维持在5%以内,国内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远高于国外,最高时达到50%,近期在30%上下徘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7):133-135
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存在,而且是一个难解的谜团,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投资者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投资经验,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文章通过对中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中国封闭式基金具有发行高溢价、交易期内波动幅度大且大幅折价、存在规模效应、两两之间相关性强、与小盘股指数高度正相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封闭式基金能否转开放式基金。或持有人能否按净值赎回。随基金兴业封闭期渐行渐近。封闭式基金越来越牵动着投资者。当年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实行“封转开”。结果不尽人意,不仅净值缩水。且总体规模缩小,持有人没有在“封转开”中获得收益。其缘由是因“冲击成本”的影响。为防止类似失血现象发生。封闭式基金需交易制度改革、运行机制、手段创新。增强流动性吸引投资者。减少折价率。QFII增仓封闭式基金。加重“封转开”气氛。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高低。一是基金本身净值增长。二是市场价格与净值之间的折价率。价值的核心在基金本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理性投机者理论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由对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结构的调查分析入手,引入“理性投机者”概念解释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结论是:在投机气氛浓重、存在市场操纵行为、封闭式基金整体管理水平一般且存在道德风险的市场环境下,理性投机者的有限理性、受整个市场情绪影响的特点,是造成我国目前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林琳 《上海国资》2002,(6):46-48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问题由来已久,有关研究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关注。封闭式基金折价指的是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以低于基金净值的价格交易,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封闭式基金具备的双重定价特性:一方面封闭式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投资工具(在西方国家投资范围更广泛)从中获得投资收益,从而依照基金所持有的现金及各类投资产品的总市场价值形成了基金净值,以获取分红为目的的基金投资者在基金创立之始投入资金,到基金封闭期满时以净值获得回报;另一方面,为保持基金在封闭期内的流动性,封闭式基金作为一种交易品种上市挂牌交易,封闭式  相似文献   

15.
封闭式基金套利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昧军  杜丽虹 《新财经》2005,(9):102-104
我国封闭式基金平均33%的折价水平已显著高于国际惯例(10%),这为我们进行封闭式基金的长期套利提供了有利机会封闭式基金的长期折价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认为这是对基金代理问题、流动性问题和信息浑浊问题所要求的补偿,但我国封闭式基金平均33%的折价水平已显著高于国际惯例(10%),即使考虑了泡沫性折价因素,部分到期日较晚的基金仍被低估。这一方面与熊市中的价值底线模糊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投资者对基金寿命的理解误区有关,但正是这种理念混乱与理解误区为我们进行封闭式基金的长期套利提供了有利机会。根据我们的测算,这一套利收益可高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封闭式国家基金是资本跨国流动的重要金融工具。与其他封闭式基金一样,它们在存续期内总是折价交易。但在货币危机期间,其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之比显著提高,甚至变成溢价。这一现象一直被当成“封闭式基金之谜”来解释,但是均不成功。本文指出该现象不同于“基金之谜”,并基于货币当局应对危机的措施对当地和国际投资者理性行为的影响,以及两类投资者在危机中的预期收益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封闭式基金同开放式基金的区别之一在于二者的交易价格不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常出现溢价或折价的交易现象,通常为折价交易,其并非要真实地反映资产净值;而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价一般是单位资产净值加上一定的手续费,赎回价是单位资产净值减去一定的赎回费,与  相似文献   

18.
王珏 《浙江经济》2001,(5):49-49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设立时基金单位总数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追加发行或收回基金份额的一种基金,从世界投资基金的发展史看,基本遵循了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的发展规律,开放式基金以其独特的魅力普遍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开放式基金具有独特的赎回机制,提高了投资者的地位,使基金管理公司更加注重投资者的利益;开放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即是基金的净值,不存在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也无基金价格被抄作的风险;开放式基金的交易对象是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管理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其市场选择性强、流动性好、透明度高、便于投资等特点正是开放式基金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开创性提出基金风险是引起基金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基金相对其投资组合的风险增加会导致基金折价。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全额风险和分散化之后的风险,基金价格的风险都显著高于净值风险;基金价格中包含的额外风险多为特异性风险;基金折价水平与基金价格相对基金净值的风险显著正相关,即相对风险越高,折价越大,因此,风险是基金折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LST(1991)提出的二元回归模型为基础,以2007-2008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周度数据为样本,对封闭式基金折价能否衡量个人投资者的情绪进行深入论证,同时对LST(1991)中以市值对所有股票分组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不是直接而是间接衡量投资者情绪。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不高,远低于美国八十年代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