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钟琦 《企业科协》2006,(4):25-26,18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科普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步入法制轨道,明确了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各界的责任,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工作。企业作为社会公民,作为科技创新与普及的最大受益者,应当逐步成为开展科普的重要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利用我国各地区1998~2006年的创新活动数据,实证分析了创新环境因素对以专利量测度的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发明专利总量和职务发明专利量分别估计前沿产出函数所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职务发明专利量估计的投入产出弹性更高;一个地区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是促进创新效率的两个显著因素;效率系数的变化,部分解释了近年来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份额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6,(11):149-155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科技创新两阶段为视角,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7个城市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的科技研发效率略微高于成果转化效率,但仍具有协同提升的空间。基于此,提出高效集约型创新效率的城市应该将创新效率逐步转化为创新质量;研发效率较低而成果转化效率较高的城市应该推进集约化创新;研发效率较高而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的城市应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较低的城市,要改变低效粗放型的创新模式,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4.
要做好新形势下现代科普工作,首先要研究现代科普的主要特征,以及它的发展规律。就我国目前的科技、经济水平而言,我国已初步呈现出了现代科学普及的三个明显特征,即科普的社会化,科普的市场化和科普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北省为背景,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河北省石保廊三个市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并结合石保廊创新投入产出基数及年均增速,分析得到石保廊三个市的综合创新情况,提出了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效率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升高校科研效率是实现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方法对我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变化趋势进行动态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多数地区高校科研活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科研效率不高;不同地区高校的科研效率存在较大差异,2009~2014年间各地区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波动较大。因此,应加大地区高校的科研投入力度,根据其科研投入产出特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高校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从事科技研发的三大主要部门的科技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获得各部门使用科技投入的总体效率和规模收益情况的一些数据,从而给国家下一步的科技投入方向提供一些参考,对各部门提高科技投入使用效率的途径也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自主创新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最强音,与此同时,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正积极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发展"两翼齐飞",共同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9,(30):293-296
文章利用2008-2017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DEA和Malmqist-DEA模型对全国各省市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评。研究发现,我国总体科技创新效率有小幅度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近十年科技创新的TFP上升了7.4%;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东丽 《企业导报》2014,(13):101-102
通过对北京2001-2012年以及北京2009年各区县的科技投入、产出指标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结合软件deap2.1,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与BCC模型对北京历年以及各区县的科技创新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北京历年的效率变化情况以及各区县的效率水平,并对结果加以分析。此外对各区县的科技创新进行了规模效率分析和投影分析,找到了造成各区县投入产出效率水平低下的具体原因即具体指标的投入冗余以及产出不足程度,对日后效率水平的改进指明了方向。最后得出几点关于北京科技创新效率现状的重要结论,并参考效率水平很高的区县的科技创新模式及实施的政策对北京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djustment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nhancement of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re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study utilizes the static three-stage DEA model and the dynamic Malmquist index model, considering a total of 12 indicators related to innovation input, output,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 dataset of 2940 entries from 49 list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from 2017 to 2021 was calculated. The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from a static perspective and the innovati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a dynamic perspective and decomposition ter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by the SFA model, it was found that DEA inefficiency is the combined resul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anagement in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innov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will lead to excess R&D investment. Increased government simple fund subsidies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within enterprises. The expansion of enterprise scale will increase R&D personnel and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 thriving technology market can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own convers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utpu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The dynamic Malmquist model analysis reveals a recution in the overal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list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over 5 years. The changes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iciency of all list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are synchronized, with most enterprises exhibiting highe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iciency compared to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innovat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解决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之间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的互利相辅关系,提出了通过互利相辅推动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共同发展的对策。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投入,科技投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了金融创新。科技投入作为基础性和资本性投入,离不开多种资源尤其是金融创新带来的充裕资金资源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采用增长回归法对我国地区之间TFP、技术效率、科技进步的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1994-2007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到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我国各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设创新型国家来实现科学技术赶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关乎全局的重大战略选择。实施科技赶超战略,有利于推动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和重点领域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文章介绍了赶超型科学技术进步战略的内涵及其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分析了我国选择实施科技赶超战略的理由;围绕调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各种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勾画了实施科技赶超战略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十九大会议上作出的重要部署。基于新时期背景,我国的社会矛盾在逐渐转变,国内农业发展已经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开始寻求质量和效益并重。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科技创新作为指引,科技和产业发展、生态发展、居民生活关系密切。无论是农民收入,或是生态环境保护,都要有科技创新作为支撑方可实现。论文立足河南省实际情况,对该省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展开研究,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态度和行为决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速度。论文探讨了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园在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对策,为相关的科技产业园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Digital finance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backward regions through its inclusive nat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financia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17 to evaluate regional finance disparities with the inclusion of digital finance, using the meta-frontier slack-based measure dynamic DEA model.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financial efficiency, input efficiency, output efficiency, and TGR in the eastern region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non-eastern region. (2) With the inclusion of digital finance, the finance efficiency gaps in the eastern and non-eastern regions have expanded.  相似文献   

19.
吴俊杰 《价值工程》2010,29(24):162-16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造成电能质量问题的因素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各种复杂的、精密的、对电能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不断普及,人们对电能质量及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电能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由于目前我国电能利用的效率较差,因此节电的潜力很大。文章提出目前电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节约用电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丽英 《企业经济》2012,(3):117-120
在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中部六省府际科技合作,建设中部六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保持区域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实力,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和区域竞争的必然选择。本文详细分析了中部六省府际科技合作的条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中部六省府际科技合作的实践,提出了科技合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