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一直对高职教育十分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各个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如今各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即主要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从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标准,注重开发、制定校企特色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三个方面入手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8):176-179
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对于偏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更应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多个地区11所院校498名学生的感知数据,据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体系、内部保障体系、外部支持体系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给出了系统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蔡斌 《活力》2023,(11):161-163
伴随着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双高计划”的建设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因此,基于“双高计划”建设,将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建设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改革、优化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柳  孙秀华  刘萍 《价值工程》2014,(35):259-260
高职教育发挥服务功效,主要体现在,以所在的区域经济建设要求为出发点,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改革。高职院校需要开放教育理念,推广校企合作平台模式,从而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这不仅仅是高职院校适应区域经济飞速发展、与区域经济实现有机联动的必由之路,更是高职院校办出水平与特色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专业核心素养匹配能力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究,首先简要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意义,其次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现状,最后着重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其中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创业教育体制、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加强学生素养训练等,以此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高校办学提供充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的现状,研究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需要。本文基于分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引导的现况,针对目前工作中的不足,再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重点研究创业教育引导在实践创业方面的突破。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升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推进高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为高职创业教育引导出谋划策,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庄小将 《财会通讯》2011,(9):158-16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了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创业型人才相关联的文献,探讨了创业人才的特征及内涵,对创业人才的核心能力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抓手.通过对现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研究,根据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特点,提出了将人工智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时代教育实践体系,通过理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实训教学、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转型时期,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创业人才的培养,而创业人才的培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强化创业教育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处于飞速发展与完善的态势,高等职业教育同样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愈加成熟。在现如今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当中,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稳定与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联络,共同探索出更为高效的产学合作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需要强化与政府阶层的沟通往来,例如创办高职产业园,进一步将产学合作扩宽为产学研模式,以此将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服务社会"的三位一体链条加以培养。在市场经济愈渐繁荣兴盛的当下,人才资源短缺成为政府、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务必要创造出全新的、切合时代需求与现实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技术水平、人才数量与质量、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天然的竞争劣势,在其前期的创业孵化过程中,通常都会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与经营风险,极易导致创业孵化项目的失败。因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应以高职产业园为载体,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方式,以"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服务社会"的培养链条,既能帮助社会输送技能人才,也能帮助初期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项目孵化与企业经营上的人才帮助。  相似文献   

11.
BAQ-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留成 《价值工程》2014,(25):256-257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BAQ-CDIO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基础上,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为支撑,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综合形成人才核心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合区域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论文主要分析校企合作的展开形式,阐述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此探析如何提高校企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李文生 《物流科技》2013,(11):107-111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入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结合江门市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需求,构建“校企联动、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地方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证明,地方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途径,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陕西物流业发展迅速,引发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人才是陕西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文中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陕西物流发展,分析当地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构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新思路,以提高地方性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6.
翁嘉晨 《价值工程》2013,(36):273-275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双赢模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就是校企合作,但目前校企合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推动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社会各方应努力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环境,高职院校更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勇 《价值工程》2013,(36):304-305
高职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结合最为紧密、最为密切的教育主体,培养直接面向地方经济、面向行业企业的社会性技能型人才,更应该结合地域文化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和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案,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培育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学生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闫军 《价值工程》2011,30(15):268-269
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无疑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更好地服务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充分优化整合陕西高职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手段,明确指出建筑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是广西当前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并针对全辩制教育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提出离职院校建筑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继续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