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再进  田洪 《经济师》2003,(10):252-25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才能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因此 ,要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是要突出可持续发展 ,强化全面小康建设的可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方面就是要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进而使广大农民基本上都能过上比较殷实的生活,建设一个惠及全体农村人口的小康社会,即全社会的每一个体都能达到小康建设目标值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上提出的21世纪的宏伟目标,小城镇建设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也促使小城镇建设的理念随之改变.小城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实现体制创新,谋求全方位的发展,而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定位则只能限于"公共领域",即"市场失灵"领域.  相似文献   

4.
王洪 《经济视角》2004,(6):27-28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它为多年来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小康”概念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使其成为一个与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内容丰富、衡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科学概念。全面小康,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相似文献   

5.
杨麻 《经济前沿》2003,(7):44-45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讲话中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 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个论断精辟而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村庄,包括一个家庭,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个领导班子,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就不可能赢得群众信任;一支干部队伍,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就不可能干成事业;一个国家、地区,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就不可能步入小康。 翻开中国历史,自我膨胀,享乐成风,毁的不只是一个李自成、洪秀全。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泰始皇南北征战,剪灭六国,一统天下,废封国,设郡县,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专制皇权制度,但他恣其奢淫,刚愎武断,骄傲自满,终使千秋帝业二世而亡。还有一个隋王朝,也是二世而亡,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本是一个武功盖世、  相似文献   

6.
解读“全面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基础上,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三个时段(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任务进行了调整,提出力争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头20年,对中国未来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只有认真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深刻涵义,形成共识,集中力量,努力奋斗,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一个大台阶,才能加速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非农化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而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文章分析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而绿色经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绿色经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计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构造了一个统计指标体系 ,试图从数量角度全面监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它不仅仅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而是更加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建设 ,使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通过合法手段积累的个人财产,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应给予充分的保护。动员居民将个人财产投资于经济建设,对于激活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反映中共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的"十一五"规划将全面付诸实施,而中共十七大也将在今年召开.因此,它将是两个阶段之间承前启后之年,又是新阶段开局之年.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江苏经济运行呈现5大亮点:投资推动强劲,消费市场趋旺,出口增势迅猛,聚集效应显著,经济高位运行。同时也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和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2003年江苏经济增长目标大约为10-11%。6大工作重点分别是:富民工作重点向农村倾斜,实行沿江开放政策,实行鼓励与引导消费的新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充分释放本土经济内生因素的增长潜力,大力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配调节和增长推动的双重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协调增长与分配之间的冲突,尽可能避免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其正向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励生产要素的活动,抑制非要素参加分配趋势是经济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任务。中等收入者是全面小康社会中稳定的政治经济力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队伍,一是实行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利润的分享制度,二是大力发展参股制度。创造比较充分的就业机会是共同致富的最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不仅是从低水平的小康(人均GDP800美元)提到高水平(3000美元),并且内涵更全面,又是从不平衡迈向平衡,包括群体和地方之间的相对平衡。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也是其中之一,要抓住重点,征服难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实践证明,“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取消农业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应作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中优先选择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融深化与苏北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苏在总体上已步入小康社会。但各地小康进程的不平衡性仍然突出,尤其是苏北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已成为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地区。现代经济是高度货币化的信用经济,没有很好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很大制约。苏北发展落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该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必须以金融深化改变苏北金融发展滞后的局面,进而为苏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8.
该文首先提出了衡量利益关系是否和谐的四条标准,以此标准衡量江苏省发现,江苏的利益关系大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次,根据江苏省现状,提出了必须着力调整的四对经济利益关系,即城乡关系、公共服务的供求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最后提出了构建江苏省和谐社会的途径:树立并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建立社会舆情分析机制,扩展利益诉求通道;壮大中产阶层,造就“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该文全面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不断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并以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与生动实践;深刻地提出苏南发展模式进一步创新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其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度、经济区域的广度、经济改革的深度、社会发展的力度、实现最终目标的程度等5个维度上全方位展现其创新。在此基础上,高度提炼出苏南以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小康和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所给予的若干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