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变迁的方式一般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我国的制度变迁实质上是政府主导下的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方式.一个完整的制度变迁过程必然采取政府主导的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制度层面剖析了我国加入WTO的意义,提出加入WTO的制度变迁意义在于打破路径依赖,推动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制度变迁意义具体又体现在政府管理制度变迁、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制度变迁和非正式制度变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电力产品价格由政府规制主导转向由市场机制主导的制度变迁是需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对新加坡电力批发零售市场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对2013年前后电力批发零售市场由政府规制主导转向市场机制主导期间的制度变迁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总结了新加坡电力批发零售市场制度变迁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电力产品市场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而政府的组织和管理必须以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为基础,并不断创新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个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本文以制度变迁为视角分析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夏玉华 《财贸研究》2006,17(4):22-29
环境、制度变迁主体和“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环境产生了稳定和改革调整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矛盾需求,政府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者在维持还是废除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上处境尴尬,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取得初期的辉煌后,虽然在现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其自身在不断地朝着改善绩效的方向调整,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方向。农地私有化和国有化都是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改革主张,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只能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当前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农地外部制度的重构,其次要在保持现有农地制度基本构架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农地内部制度的局部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制度变迁是由多元主体推动的,其中主要包括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三者在变迁过程中的利益必然存在冲突.在变迁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消费者、企业和国家都能引发制度的需求,但只有国家才能最终实现管制制度变迁的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制度均衡。而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三个变迁主体的力量对比及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有限理性又可能导致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制度变迁不是一种充分博弈的结果.制度结果与其制度创新预期相背离。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上说,我国的债务融资制度变迁属于政府供给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呈现出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债务融资结构的非均衡性、制度变迁的阶段性和非连续性、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设置服从政府的偏好和效应函数,以及关系型债务融资异化等等.但在经济改革之后,特别是加入WTO之后,社会主体对债务融资制度的创新需求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现为供给强制性制度变迁以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而产生与变动来研究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进而指出各地区经济绩效各异的根源。在回顾诺斯理关于制度本质、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处:其一,诺斯过于简化政府对制度变迁的推动过程,忽略政府在认知、决策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其二,诺斯在以产业个案阐述制度变迁原理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9.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而产生与变动来研究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进而指出各地区经济绩效各异的根源。在回顾诺斯理关于制度本质、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处:其一,诺斯过于简化政府对制度变迁的推动过程,忽略政府在认知、决策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其二,诺斯在以产业个案阐述制度变迁原理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0.
尚彦华 《华商》2008,(18):167+165-166
"制度变迁是制度创立、变更即随着时间而被打破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制度变迁的方式"。本文通过对制度变迁理论的深入研究,了解到其包括制度需要,制度供给,制度变迁方式等。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制度改革主要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各个机构投资者制度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是一次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是分析制度变迁的重要理论.目前,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变迁.本文拟以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政府的行为,主要分析政府行为的低效性、主导性和变革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12.
于传岗 《商业时代》2013,(2):103-104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变迁为背景,用动态博弈方法分析了政府和农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及对流转模式变迁的影响,把土地流转变迁史分为政府主导型兴起、农户主导型复兴与多元模式共生等三个时期。文章在探讨每种模式流转特质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黄慧  王海洲 《中国市场》1999,(10):73-74
<正> 制度变迁是指由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因制度供给者、选择者(个体、团体和政府)的不同区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一项制度的变迁往往会引起整个制度结构的变化,由旧的均衡迁到新的均衡,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时间和精力,因此制度变迁效率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在农村宅基地上涌现了由农民自建并用于向城镇居民或外来务工人员出租、出售的"小产权房"。针对"小产权房"这一新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变迁"现象,在探寻"小产权房"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认为作为制度变迁"参与者"的"农民"和"政府"分别沿着"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推动着小产权房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制度变迁主要特征是国家主导的强制性变迁,文章认为是一种“活塞式”的推进。一旦政府主导的制度推进到一定程度后,诱致方的行为发生扭曲,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环境又无法形成的话,必然导致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基于此逻辑,文章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扭曲,及由此带来的路径锁定问题,并在这个角度上提出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是国家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活塞式"的推进.一旦政府主导的制度推进到一定程度后,诱致方的行为发生扭曲,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环境又无法形成,必然导致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基于此逻辑,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扭曲,及由此带来的路径锁定问题,并从这个角度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徐磊 《中国市场》2013,(28):48-49
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由于采取了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使中国的制度变迁呈现了两个特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正式制度变迁失衡;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这些在市场化体制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扰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固和完善。为此,本文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着眼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角度提出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郑龙 《中国物价》2013,(10):64-67
俄罗斯转型时期制度变迁方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俄罗斯转型时期制度变迁方式的现实考察,重新对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之一的第二点假说进行了验证:强政府的存在是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条件,政府通过其行政力量推进市场化进程,在转型时期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9.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改革正是一种制度变迁。制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的发展会使其由均衡向非均衡演变,此时,政府应审时度势,推进制度变迁,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是一场全方位的制度变迁。它摒弃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使社会主义经济重新焕发出活力。我国制度变迁的特点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参与制度变迁。这一特点对于推动我国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成为拉大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