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过七十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并不是直接对立和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统一和互相结合的。下面,我们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第一,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还相当落后,而且很不平衡。基于这一基本国情,我们建立了以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的经济结构,大体上形成了以下这些多层次的所有制结构:即全民所有制经济;公有股份制经济;各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或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济;各种性质和不同形式的联合经济,等等。 相似文献
2.
3.
4.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都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们二者之间的相容性。在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公式中,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相安”地相合在一起,共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从动态上讲,商品经济的运行,对按劳分配的贯彻和实现,发挥着积极的机制作用,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水火关系。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的机制作用,最主要的表现在:只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才能使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得到检验和净化,把劳动所得的报酬和所提供的劳动量一致起来。我们知道,按劳分配的核心内容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多劳 相似文献
5.
一、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异同计划调节就是利用计划机制进行的调节。具体说就是:国家经济机关代表全社会的利益,通过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直接向企业下达各种指令性的经济指标,如产量、总产值、物资消耗、劳动生产率等,自觉地实现社会总劳动量在各个部门的按比例分配,使之符合社会需求的一种调节方式。与计划调节特点相联系,计划调节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利弊。利:如计划工作事先对经济运行中总需求 相似文献
6.
7.
8.
9.
韦春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5):72-73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漫长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其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需要长期努力,持之以恒。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如何进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做一番粗浅的探讨。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历史进步不可超越的一种经济形式。它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以市场交换为直接目的,自由、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通行原则,追求利润是商品经济的内在动力,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它对道德… 相似文献
10.
11.
王桂芬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2,(1):9-12
产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决定消费的观念已不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践。适应新的形势,要在商品生产者中树立起消费决定生产的新观念,以消费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生产者必须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工作,装备适应快速转产的设备。同时疏通流通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进一步肯定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性质,是我们进行四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是,什么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什么区别?如何正确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所有的商品经济都是一种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结合的商品经济。而我们现在所搞的改革,却是要形成一种公有制和商品经济结合的商品经济。很显然,这是一种新的商品品经济,一种前所未有的商品经济。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问题是,我们到底能不能通过改革形成这种商品经济,能不能把公有制和商品经济结合形成一种商品经济体系,如果能,又怎样形成这种商品经济体系。这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准备就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正> 所谓引导消费是指国家或社会经济组织从外界依照既定的方向,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政策、规划和宣传教育等去影响消费者,达到影响消费的目的,其突出特点,是非强制性、诱导性。引导消费的对象是消费者。从经济运行的过程来看,所要影响的,不只是消费过程的消费行为,而且包括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买卖行为以及为准备消费的保管、消费前加工、消费后处理行为,消费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引导消费目的。并非任何人都懂得消费,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成为懂得一切产品使用价值的行家,能够了解一切产品的性能、特点、保管、消费前加工以及使用、利用和享受的方法。这就需要通过引导消费来培养和提高消费能力。消费能力的大小,不仅关系消费者个人能否消费,而且关系消费者的消费效果,消费者自身的才干,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9.
20.
马克思说:按劳分配就是“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页)又说:在按劳分配条件下,生产者享有个人消费品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11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