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共德 《银行家》2004,(1):27-2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一趟美国之行,被许多媒体欢呼为“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好像我们又打赢了一场朝鲜战争一样,这些天的媒体上唱好声一片,锣鼓喧天。除了布什总统被逼得破天荒地说“反对台湾任何形式的独立”这样咱不知是否言不由衷的话外(要知道,过去美国死活不说“反对”两个字,只是强调“不支持”,可这两者却是有很大区别的),中美在贸易战千钧一发之际达成了共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2.
下雪了。是的,隔着厚重低垂着的窗帘,我仍能听到雪敲打着玻璃窗的“沙沙”声,像蚕食细桑更像夜行人的脚音。在冬夜,常有这样的雪不期而至,但你要是以为早晨会有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等着你,那你就错了。这些年,雪仿佛是庄户人家的小家碧玉,很有些羞于见人了;顶多是薄若秋霜的浅浅一层,憔悴得很,不待冬阳升起便悄悄遁去,再也找不到些微踪迹。  相似文献   

3.
许卫东 《理财》2004,(5):64-64
腊八这天,呼啸的西北风夹着细细的雪,打着旋儿落了一天,真应了人们常说的“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老话。进入腊月,白天渐短,下午5点,村“两委”班子会刚结束,天已呈灰色了。支书拉住我的手说:“今天过节,到我家喝茶吧。”我不好再推辞,裹上大衣沿着新修的砖铺路去扬寨  相似文献   

4.
回家     
没料到,与你相见,是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心情。 你静静地躺在车厢的下铺,瘦成了猴子,脸色苍白而疲惫。我连叫几声,你才慢慢地开启眼皮:当你知道是我时,沉重的眼皮突然弹开,眼睛大大的,大的吓人:我心“格登”了几下,准备不足的心情,一下子紧缩得几乎痉挛。我伸手去握你,你用激动的目光迎我,我在被单里,寻到你冰凉的手,握住,握住不放,感到你的血在缓缓地流动,指头轻轻地抵着我的手心,微微地颤。  相似文献   

5.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棂,窗外几声清脆的鸟儿叫声唤醒了酣睡中的人们的时候,我知道紧张而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轻轻地拉开窗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那纷飞飘落的雪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哦!下雪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无  相似文献   

6.
妻子嫁给我时,似乎并不看重我的工作。我是个工人,但妻子却在我面前嘻嘻哈哈满不在乎。   婚后的几天里,她领着我到比较亲近的同事家走访,每到一家,她都有意无意间往“文韬武略”上扯,最终指着我向同事抱怨说:“他也是一天到晚有看不够的书,写不完的文章,有几篇还登在报纸上了呢。”于是,引得她的同事们一片称赞声,妻子也就精气神十足。   回家后,我免不了责备她:“你瞎吹什么 ?这多让我难堪 !我只是爱看看小说,写东西却偶尔为之,更无文章见报哇。”   妻子诡秘地一笑,说:“我可没瞎说,你不是整天又看又写的吗 ?只…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笑话     
《中国工会财会》2005,(1):55-55
买 火 柴 有 个 人 打 发 儿 子 去 买 一 盒 火柴 ,临 走 时嘱 咐 说 :“挑那 能 划 得 着的 ,买 回 来要 是 划 不 着, 当 心 我 揍你 。”儿 子 点了 点头 去 了。不一 会儿 ,火 柴买 回 来了 。 这 人接 过 火 柴 ,问 儿 子 :“这 火柴 好使 吗 ?”儿子 说 :“好 使 ,根 根 都划 得着 。 ”这 人 摇摇 头 ,不 相 信 儿 子的 话,儿子 一 急,大 声说 :“我 一 根 一根 都试 过 ,全 划得 着。 ”(李平 ) 理所 当然 太 太埋 怨 丈 夫 说:“以 前 你 每 天送 我一 束 玫瑰 , 怎 么 现在 连 一 朵 都不 送我 了 ?” 丈 夫说 :“我 问 你 ,…  相似文献   

8.
一天晚上,应邀到同学家喝酒。酒过三巡,主人说有电话找我,我便到里屋去接电话,见有一本《中国工会财会》放在电话机旁,接完电话,我就不自觉地翻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感到她办得真不错,有几大特点:一是版面、栏目设计形式活泼新颖;二是文章内容真实,让读者看了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显得亲切实在;三是上下结合,既有全总和全总财务部领导的意见,又有省市县及基层工会财会工作的经验,便于大家学习借鉴;四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卷首语”、“理论探讨”、“领导论坛”多从理论上论述,谈得更全面,而“工作研究”、“工作交流…  相似文献   

9.
孙志 《财政监督》2006,(11):77-77
开口就是“我痛心”、“你必须”、“这是闹剧”、“我的很多研究报告得到高层领导批示”的房地产专业教授董藩最近发布了一项名人鉴定技术:如果只提其姓大家都知道他是谁,他肯定是名人了。董氏还现身说法:有人提到董教授,那非我董某人莫属。我想董教授的名气还不算最大的,更牛气者还大有人在,董藩的字号除了姓氏还得加上“教授”标签才可识别,而同是地产界,一提到“小潘”谁都知道是潘石屹这个大房地产商(他自封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号“发展商”)。  相似文献   

10.
郭中华是我刊的特约通讯员,所以有了比较多的交流和沟通,也就多了一层了解。原来知道他文章写得好,多次在不同刊物发表经验和理论文章,连续两届被我刊评为优秀通讯员,还获得我刊创刊25周年“十佳通讯员”.  相似文献   

11.
一天,圣日公司派韦伯去一个农场送材料,农场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办完公事后,两人一同散步,这位黑人大叔问韦伯:“小伙子,你在公司干得怎么样啊?”韦伯苦笑着回答:“不是很好。公司里像我这样的人有上千个,就算我再努力,也不会有什么辉煌的业绩!”黑人大叔笑了,问:“小伙子,你回头看看,能不能找到我们走过的足迹?”  相似文献   

12.
第二天清晨我起得最早,来到室外时雪已经停了。整个世界一片银白,一栋栋雪屋上升腾起袅袅的炊烟,空气中笼罩着淡淡的雾气,远山近景若隐若现,朦胧着,美丽着……雾气渐散,太阳慵懒地躲在云层里不肯出来。由于四面环山,当太阳爬过山头照在雪乡栅栏墙上,一道道金色的"利剑"划开了白色的雪,在黑白色调的"炭笔画"上,点缀了阳光的暖意……这里已经是个家庭宾馆林立的乡村,商业化气息日渐浓郁。鞭子声炸响和车把式催赶马爬犁的吆喝,远不如揽客的吆喝声、商家播放的音乐声嘹亮。那天正好是周六,来自吉林、哈尔滨、沈阳的帕萨特、丰田越野车穿行在越来越多的旅游大巴之间,街上卖烟花爆竹的摊点成行成市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13.
雪夜遐思     
正不经意间,悄悄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也许是天刚黑的时候,外面悄无声息地飘起了雪花儿,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才无意间发现外面雪花飘落得正紧,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地上已堆起了厚厚的积雪……。从事财会工作近三十年,每年冬天年终决算都少不了加班。这第一场雪让我蒙生了丝丝回忆。过去我家住  相似文献   

14.
余长春,江苏省睢宁县农业银行桃园营业所内部主任。所里人都叫他“头儿”。他是个最富有人情味的“头儿”。在桃园营业所,谁家里遇到红白事,他必参加;谁思想上有疙瘩,他必去化解;谁工作碰上难题,他总想法帮你解决。1991年年初,所里新来了一名农民合同工,叫肖付成。一天,小肖在食堂吃完午饭,问饮事员:“我欠多少饭钱了?”饮事员答:“12元。”余长春听到后,一声没吭。第二天,他找到营业所魏主任,说:“小肖每月工资只有50元,连吃饭都不够。能不能补助他点?”魏主任同意了。小肖领到补助金,才知道是余长春为他争取的,内心很感动。  相似文献   

15.
一条街上有三个水果店。一天,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里,问:“有李子卖吗?”店主见有生意,马上迎上前说:“我这李子又大又甜,还刚进回来,新鲜得很呢!”没想到老太太一听,竟扭头走了。老太太接着来到第二家水果店,店主马上迎上前说:“我这里李子有酸的,也有甜的,那您是想买酸的还是想买甜的?”“我想买一斤酸李子”,于是老太太买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  相似文献   

16.
即使不改革,不进取,无论我和公司都会过得挺好;即使过一天,混一天,我和公司也坏不到哪去。可我偏偏是“贱骨头”,凡事总愿挑重担,只要有机会就想上。 ——郑万河语  相似文献   

17.
高薪养廉     
有朋友知道我痛恨贪官,因此当他就这些天媒体上又讨论得不亦乐乎的"高薪养廉"询问我的意见时,先就十分肯定地说:"你呀,不双脚跳起来反对才怪呢!"  相似文献   

18.
四访孙马倌     
(一) 喜山娘围着个鲜红的毛围脖,吆喝一声摇头摆尾的大黑狗,气鼓鼓地往院里走。孙马倌在屋里隔窗看了一眼,心想:这丫头咋又转回来啦?再一细瞅,原来是老伴,噗哧一声乐了。他把老伴让进屋,摸起炕笤帚,边给扑打落在身上的雪花儿,边说:“围这个玩艺,鲜红的,像啥样,我当又是信用社那个郝玉凤来了哩!”喜山娘绷着脸不吭声,一偏腿上了炕。孙马倌一愣:“这是咋的啦,今儿个我可没惹着你”。喜山娘猛地转过脸,气冲冲地说:“我问你,人家玉凤大冷天的,头一回到咱家,你好钱舍不出,好话也没有,凭啥摔打人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都必须要具备一项基本技能,那就是断句.原因在于,中国浩瀚的历史文献全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想阅读、研究这些历史文献,就得知道如何断句,在哪里断句.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地方断句,可以引向意义完全不同的解读.典型的例子就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十个字,在不同地方断句,至少会有三种解读:(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人求宿) (2)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人拒绝客人留宿) (3)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 (主客对话,结果是客人留宿)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78年考入财经院校,到现在33年,没有一天离开过金融这个行业。“金融文化”现在没有一套成型的体系,也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和实践。让我讲“金融文化”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什么叫“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