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更好地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发展迟缓、深入农村服务三农不够等新问题。该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措施,以期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长久以来,山西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着功能弱化,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与此同时,农村金融的进入门槛一直很高。2006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降低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的门槛,银监会首次提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以新型农村金融的引入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定位,探究了山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金融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但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没有给当前农村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效果,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其原因在于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运作相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要求来说是缺乏效率的。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现有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善其经营管理,拓展其覆盖面,真正把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职责履行到位,使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拉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离不开涉农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农信社、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在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对一些地方的农村经融服务进行深度调查之后发现,目前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针对这种现状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5.
朱澄  叶宇洋  杨勇 《时代经贸》2011,(4):157-158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农村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但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农村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但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也面椎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12)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要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关于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我国已经做了大量的尝试,对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融资难、风险防范能力较低等问题,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仍然举步维艰。文章结合淄博市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重点分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制度框架,针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与经济自产生以来就相辅相成,两者关系历来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争锋的焦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过程中起着融资和市场指导作用,是乡镇企业和农村建设的命脉。然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此,主要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现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两个大的问题:一是金融垄断、缺少竞争;二是资金外流严重。最后找出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黎少仪 《经济师》2014,(7):158-159
文章通过对肇庆市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研究,发现肇庆市农村金融服务在发展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明确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建立资金回流农村长效机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如农村金融供需缺口明显、现有的金融机构配置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农村地区金融市场严重缺乏监管等。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内涵、特征的阐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机制建设的路径,如构建正确的金融市场建设规划、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监控的力度、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氛围、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市场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自身的造血功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风靡我国,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与国家建设紧密相连。然而,现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机构单一、资金供给缺口加大、金融服务知识宣传不到位和民间"高利"融资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的对策,试图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金融特点的发展道路,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曹芳蓓 《经济论坛》2011,(8):127-13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关系着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备受瞩目的问题。金融与经济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我国的传统农村金融体系较为薄弱,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金融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村镇银行是顺应农村经济发展,以农村为主要客户群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决策链条短、反应速度快、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明确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村镇银行的特征、我国农村经济的现状以及传统农村金融体系的弊端,并进一步分析了村镇银行的建立对我国农村经济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县域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县域金融机构的三农服务,也在不断的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但是县域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存在农村资金外流,惜贷,门槛高,农村信用环境恶劣等现象,在柜面服务方面存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复杂业务不熟练,大堂经理流于形式,农民客户文化素质不高,信用意识不强等现象。同时涉农贷款风险防范难度较大,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制约着县域金融机构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服务"三农"的风险管控,提高三农服务意识,发展普惠金融,营造氛围,加强全民的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14.
闫妍 《现代经济信息》2011,(19):253-254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域观念逐步淡化,金融竞争开始延伸至广阔的农村地区。在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之后,农村金融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新的竞争格局将很快形成。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新业务的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农村信用的管理与运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完善政策法律措施。包括调整各农村金融主体的业务范围,加大其"支农"力度,加强相互之间的内部协调能力;完善对农村金融主体的监督体系,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担保机制,培育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改善农村金融外部环境。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主体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主体格局,促进中国农村乃至整个金融机构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金融机构资产总量稳步增长,赢利水平和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总体看,金融与经济发展还不适应,资本市场发育不充分,金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其中,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农村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网点逐年萎缩,现有网点也将大部分存款在系统内上存,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地方的作用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果也逐渐在农村开始显现,为了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等要求,在2006年中国银监会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以农村金融机构准入为试点,对农村的金融机构进行试点改革,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壮大,此次的试点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最基础的金融保障.在试点改革中,同样发现在农村的金融机构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吸收存款的难度较大,金融机构的整体性定位模糊,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其发展.所以,基于这些问题,应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今后的新农村的金融工作中,必须明确定位,提高专业素养,强化监管.本文从现存的农村金融机构现状为着手点,分析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我国放宽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更好的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山西、甘肃等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手续流程、灵活利率决定机制等方式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市场,总体上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但也存在新设机构集中在城镇、正规化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对象高端化、信贷资金规模约束等问题。因此,今后应加大政策扶持、鼓励与大型金融机构的"链接"、引导有序的竞争秩序和加强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的政策性文件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减少贷款手续、创新贷款产品等方式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对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构成一定的压力,总体上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但是也存在服务对象"高端化"、资金规模约束、风险监管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促进金融"链接"程度和强化风险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逻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并演化。其形成与演化的逻辑,与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和资金由缺转余的基本经济背景有关。1996年之前,资金的短缺,使得政府的金融控制,主要着力于动员资本。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扮演着储蓄动员机器的角色,以获取城市和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短缺要素——资本。国家工业化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推动了金融分割以及正式、非正式农村金融体系水平竞争格局的形成。行政抽取机制的存在,使得"资金离农"和"机构离农"成为必然。1996年后,资金供求形势逆转,由短缺走向过剩,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悖论,使得各种类型意图支农的政策安排相继出现,一个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形成。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在农村的伸展,凸显了城乡间、工农间产业利润率的巨大差异,农村经济的固有特征,也不利于其留住和利用资金。相对于城市,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反而在趋于恶化。由此,金融机构的政策响应,往往是以"口号支农",代替了"行动支农"。认识市场逻辑的存在,有利于认识农村融资难题的形成;跳出市场逻辑,才有可能考虑从农村金融、农村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着手,真正缓解农村的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