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当前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模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决定》是一幅全面振兴我国经济的宏伟蓝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必然王国进行“再认识”获得的新结果,是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论是在是在深入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反映,是我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特点,打开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的广阔前景,为我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和谐今议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成为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为此共同奋斗和不懈追求的伟大目标。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树立《决定》倡导的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建设和谐社会,从哲学理论角度上思考,要认识到“和谐社会”应是“和而不同”的特点;“和谐”应是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关系状态;“和谐”应是马克思主义辩证矛盾观发展的新阶段新手段新方法论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苏敏 《理论观察》2006,(6):148-14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遵循原则和工作措施,它是指导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谱写中国未来发展新篇章,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建设,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丁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随着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同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根本性的转变。这些理论上的进步,已经在理论界、经济工作部门为广大专家和干部所熟知。《邓小平文选》,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党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及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相似文献   

10.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不仅是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提高自己化解矛盾的本领和艺术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改进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建设学习型政党首先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还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所全面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不但对当代资本主义有充分的解释力,而且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着更为直接的重大现实意义。实践也已经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伟大胜利。《资本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认真学习《资本论》是树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最可靠的途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国正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民生保障等多项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对以《资本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有所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地位。因此,加强《资本论》的学习,让更多人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的理论指导作用,显得日切紧迫而且重要。有鉴于此,本刊专门开设了"胡钧《资本论》讲坛"栏目,从2011年第5期开始连续刊发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深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钧先生撰写的《资本论》导读性文章,计划共刊发17篇。鉴于篇幅有限,所刊发的文章均是总体介绍《资本论》的主要内容,而非解释性的辅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处于重要突出地位。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体系,该《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各方面制度的根本遵循,并着重强调了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分别从全球视野、传统视野、理论视野和科学视野四个维度依次展开了基于新时代国内外经济发展客观趋势及其规律的视野拓展,植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视野拓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视野拓展,以及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完整科学体系的视野拓展。本文试图在阐明制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视野,以更好实现《决定》规定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新高度,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特征取得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后作出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一切工作,都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胡琳 《改革与开放》2012,(11):33-35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礼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李丹福,包德坚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大胆地进行了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倡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不仅对欧根·杜林所主张的形而上学的永恒道德观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与此同时,系统而又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观,其理论观点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条件下、道德问题较为突出的当下中国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是由这一思想本身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决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科学而精辟地揭示了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