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滞胀是西方国家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发生的经济综合症。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长期并存;这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现象。经济滞张发生后,西方国家惯用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用其治理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用其刺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加剧;因而激起西方经济思想大论战,凯恩斯主义遭到猛烈抨击。经过大论战,西方国家全面调整经济政策,加强经济整顿。  相似文献   

2.
魏加宁  刘祥东 《发展》2013,(1):31-32
"滞胀"之争不断升温传统经济学曾经认为,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出现。但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局面,打破了这一神话。中国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尚难以出现美国70年代那样的"滞胀"局面,但是,对于是否会出现"中国式滞胀",经济学界一直存在担忧。所谓"中国式滞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王建认为,当经济增长在8%以下、通货膨胀在8%以上,就应当算作是"中国式滞胀"。而厉以宁则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在6%以下,通货膨胀在4%以上,就应当算作是"中国式滞胀"。  相似文献   

3.
【美国《商业周刊》3月4日】美国经济中的一段黑色记忆依然挥之难去,也就是被认定为令人饱受折磨的高通胀和低增长共存的“大滞胀时期”(1973年-1980年)。而昔日的一切正在重新上演。诚如人们所言:“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这个双头魔兽在21世纪初重返人间”。虽然怀旧可能勾起美好的回忆,1973年带给我们的喜悦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涂鸦》和Roberta F1ack的经典民谣《温柔地杀死我》,这是一个并不那么久远的过去载入史册的一笔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滞胀来袭     
秦朝 《珠江经济》2007,197(12):1-1
回顾即将过去的2007年,世界经济取得的成绩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展望即将来临的2008年,依然有足够的理由让人乐观。然而,仔细审视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种种不安的情绪反复萦绕。美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大衰退?中国经济会不会停止高增长?美元会不会出现大崩溃?通货膨胀会不会迅速恶化?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危险的敏感时期,“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组合有可能被“低增长、高通胀”的经济滞胀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可怕的是滞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 《西部论丛》2008,(4):30-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像是脱缰的野马,狂奔不止。除1990年前后和1997年后的很短时间外,中国政府都是在为经济过热担心,考虑的是如何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候,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势头,不能不让其他国家羡慕我们这幸福的烦恼。  相似文献   

6.
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剑桥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认为产生滞胀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劳工市场结构出现失衡;初级产品部门与制造业部门之间比例失调;货币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和有效供给不足。并提出了治理滞胀的相应对策主张。借鉴西方滞胀理论的精华,今天我们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必须做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施稳定货币政策;建立和开放劳动力市场;消除瓶颈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从各省市“十二五”规划看,投资拉动型价格上涨值得警觉。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必然趋势。从中国的情况看,2013年的货币政策将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高度重视物价稳定。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8,(10):26-27
最近,许多人都听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滞胀的回音,也许比较微弱,但却真切可辨。 正当经济增长减缓之时,原油和汽油的价格却涨至新高。金价正在攀升,一同上涨的还有小麦、钢材这些基础商品的价格。政府日前公布了新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有迹象表明,在经历了多年的温和增长之后,整体通货膨胀可能正在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9.
冉学东 《新财经》2012,(10):15-15
美国再次开动印钞机,央行不得不又发行钞票,把进入国内的美元悉数买下来。外贸恶化是缓解了,但迎来了一个更可怕的老虎——通货膨胀。规模无上限,结束无期限,长期低利率,美联储这次印钞票的力度空前,让此前断定美联储将不会推出QE3(量化宽松政策)的投资者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10.
当前要特别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因物价居高不下而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导致经济增长的急剧滑落;二是顶不住各方面的压力,造成银根松动过度,使经济重新进入过热运转。  相似文献   

11.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8,(11):29-30
美国经济近来坏消息不断:经济增长放慢、通货膨胀上升、金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股价暴跌。现在的问题是,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是否会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3.
暮途穷美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大幅度放缓,增速只有1.3%,低于专家的预期。在经济增长减速的同时,通胀压力却显著增长,引起人们对经济滞胀的担忧。但是,经济学家虽然为第一季度的增速感到失望,但并不认为经济正在进入滞胀期。  相似文献   

14.
现在广为流传的观点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让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滑坡的风险,而宏观调控当局当机立断采取的财政刺激和信贷扩张的措施,使中国经济免于严重的衰退,并且逐步企稳回升。刚刚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似乎正为这种看法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欧洲已举步维艰。 欧盟统计局8月16日公布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欧盟国家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出现大幅回落,仅为0.2%。据初步统计的结果: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欧元区17国和欧盟27国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均增长了0.2%,与今年第一季度0.8%的经济增速相比出现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16.
欧洲已举步维艰。 欧盟统计局8月16日公布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欧盟国家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出现大幅回落,仅为0.2%。据初步统计的结果: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欧元区17国和欧盟27国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均增长了0.2%,与今年第一季度0.8%的经济增速相比出现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6,(37):22-23
【英国《金融时报》9月8日】杯子是半满的,还是半空的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份机密报告显示,杯子看上去是满的,但在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裂痕。目前,全球各国决策人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努力阻止裂痕扩大。IMF的基准预测非常乐观:它将2006和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分别调高至5.1%和4.9%,这延续了近年来温和放缓的势头。不过,IMF的报告更关注较为悲观的局面。这点不足为奇:2001年经济低迷时期之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8.
通缩、通胀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则否定了以上两通观点,提出“滞胀”将成为2006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趋势。他认为,这对中国经济绝不是好事情,也是中国宏观调控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从宏观调控看,治“胀”与治“滞”之间还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因为解决物价上涨问题需要紧缩需求,而防止经济增长率滑落则需要扩张需求,“胀”是客观趋势,防不了,也不太好治,但“滞”的原因主要是国内需求水平低,因此治理“滞胀”的重点不在“胀”而在“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在持续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固然开始企稳回升,但另一个潜在的风险不能不引起决策层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那就是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因此,现在应该对经济滞胀的风险进行认真的评估,努力做到未雨绸缪,以免国民经济陷入更为困难和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7,(50):19-21
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的通货膨胀率都居高不下,这让决策者们头痛不已,他们正竭力应付全球信贷市场动荡对经济增长的威胁。 如果美国像许多投资者担心的那样陷入经济衰退,那么关于通胀的忧虑就会烟消云散。10月,美国的消费品价格上升3.5%,英国上升2.1%,欧元区上升2.6%。德国的通胀率达到十多年来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