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时候,很佩服中国的广告人和企业,面对这么复杂的中国市场,依然能尽在掌握。看完《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之后,我总是在想:我们不是已经都在做了吗?公关营销、事件营销配合广告塑造品牌,似乎是敏锐的中国广告人和客户时常创造出采的精彩案例。有时间,真的要和我们的广告人好好聊聊,把他们的视角和观点挖掘出采,也许将给世界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2.
杨文京 《广告大观》2006,(3S):130-131
史玉柱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话:“中央电视台的大多数广告,漂亮得让人记不住。”我们往往记住了一个广告很漂亮,但忘记这个广告是卖什么。相反的,我们都觉得脑白金的广告很俗,但都知道它是卖什么的。脑白金这个土广告打下大市场,不是用偶然性能解释的。  相似文献   

3.
《广告导报》2006,(9):93-95
继本刊8月的报道之后,本期继续为各位读者介绍三位优秀的外籍经理人,他们分属终端营销、广告及公关领域,其所在的公司,都在行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本期专题的策划及采访过程中,受访嘉宾都有一个共同点让我们深有感触:理想和勇气! 常言道:机会只为有准备的人而来。但机遇并不会平均地分配给每个有准备的人,而且,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便你做好的准备,机会又确实来了,又是否每个人都能担当得起奋斗过程中的迷茫与困惑呢? 本期专题中的Olaf是三位嘉宾中到中国时间最长的一位,1984年学业结束就已来到中国拚闯属于自己的事业。Nick本是一位充满音乐梦想的年青人,曾在云南的崇山峻岭间独自游历了一年,搜寻民间音乐……他们来到这里,融入这里,并在这里实现自己。理想是不分国界的,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国家是一片如何充满梦想和奇迹的土地! 在采访中,受访嘉宾多会给我们说起这样的经历,当初喜欢上广告,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份工作充满新奇,并能带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倒也真的很希望通过本期专题,与中国的广告人,和怀着广告理想的人们,分享一些激情与经验。我们很希望看到有一天,更多的黑头发黄皮肤的广告经理人能飘洋过海,跟随广告的梦想周游列国,传播中国人的独到智慧,与全世界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廖哲 《广告导报》2007,(9):117-117
投放广告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增加品牌曝光度。诚然。一个创意无限的广告片能吸引很多人的注意.但是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的广告还不能够达到让人过目难忘的效果。这时我们就需要寻找一个更加新颖的电视广告发布形式.让一个普通广告的实效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初识杨星雨,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很谈得来当得知是同一年出生的,并且我们一个白羊座,一个狮子座,天生非常合得来的两个星座后,两个人就有很多的话我很难想象一个获得过2005中国大学生广告学院奖平面类金奖的人竟然没有再做创意,总觉得很遗憾,她却很随意地说,能做喜欢的广告就行,而且并没有完全放弃创意,她所接触的是全方位的广告。80代的广告人,很简单,因为喜欢,所以喜欢  相似文献   

6.
赵树明 《广告导报》2005,(8):127-127
这是一个品牌力的时代,这是一个品牌竞争的年代,从一元一瓶的水到几十万元一部的手机,我们时时刻刻被品牌和广告所包围。就是在这样一个高度关注品牌的社会里,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忽视了毛巾的品牌,虽然我们天天都离不开它,却没有多少人能想起自己正在使用的毛巾是什么牌子的?  相似文献   

7.
田也 《国际广告》2009,(8):72-73
我们每个人都有秘密,这些称之为“隐私”的东西,难以与他人分享,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是因为确实是“个人的事情”,比如如厕;也有些是因为“众乐乐不如独乐乐”,比如一个人兴趣盎然地浏览网上的清凉美女图片。而这些隐私行为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在相对私人的环境中进行;绝对不愿意被人打扰。同时,这又是一个真空的广告地带,如果有一个好的切入点能进入这些“私人领域”,广告效果便显而易见了。  相似文献   

8.
姜红 《中国广告》2010,(2):30-31
在广告圈,还真难找出一个人能像林俊明一样,没有三头六臂,却身兼数职。个头不高。年纪不轻,威望和能量却大得惊人。他的广告哲言是,广告行业应该是忙的,如果有一天不忙了,你就要担心自己的存在了。所以我不能只有一份工作,否则会很单调。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同时干5份工作的广告前辈在各个职位上的2009。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有用信息,一些广告给我们带来的似乎更多的是打搅和烦躁。这样的广告不仅会让商家丢失不止一半的广告费,甚至可能让其丧失已有的消费者。那么广告能不能像电影一样吸引人?  相似文献   

10.
拍卖创意?     
金刀 《广告导报》2005,(3):116-116
新书《一个人的奥运》,汇集了潘友林的300个广告剧本。这些剧本涉及各行各业,大多没有实施过;但是,它们应该比那些我们见过的广告更让我们快乐。  相似文献   

11.
学说人话     
王晓雷 《广告导报》2006,(9):106-106
“最近很容易感动甚至一则电视新闻都能让我以泪洗面。怎么一把岁数倒落得多愁善感了?”这话出自一个与我同龄的著名本土广告导演.之后的交流证实我们不仅同龄还有同感一再之后我们同时发现我们终于从热衷形式的炫目转而开始关注人,开始能被别人感动了,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让自己的作品感动人值此进步之际,特撰文纪念。今后做到:与人说话,学说人话,多做些人事儿。  相似文献   

12.
王欣 《中国广告》2010,(11):52-54
《中国广告》即将迎来建刊三十周年的重要日子。让我们以中国第一本广告专业杂志为视角,去触摸这段鲜活而辉煌的中国广告当代史。  相似文献   

13.
创意的报复     
创意曾经有过黄金时代!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告业方兴未艾。很多聪明人看到了当时的广告可以带来巨大财富的机运,开始追逐广告。可以说,当时真正懂广告的人还是比较少,很多人以为艺术就是创意。面对巨大的广告市场,优质的创意资源显得相当稀缺。那时,一个点子,一句口号、一个标志、一张海报,都能卖高价钱!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广告是什么,不同的理论有不同解释,但就经济学角度而言,广告是一个用于传递商品或服务信号的制度,特别是在信息经济学的视角中,广告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为降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就商品或服务的信息不对称而做出的制度安排。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广告现象,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广告在经济中的作用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拉动需求、减少成本;更妙的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结合数学原理可以来解决现实中广告缺乏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告组织或广告法规都反对广告中出现暴力及黄色成分,可另一个方面,他们纵容更多隐性暴力手段的存在。大量的企业,广告人自导自演地用大量的王婆卖瓜式广告来蹂躏受众的视听。我们知道人的视觉具有选择性,而听觉具有不可选择性。而实际上人的视觉同样具有不可选择性。只是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而已。  相似文献   

16.
徐丽 《中国广告》2007,(7):49-50
最近碰到两件让我思考很久的事:一是华尔街的投资商和我专门研究“下一个江南春”会是谁?另一件事就是关于科勒最近在电视上播放的一个创意广告。6月的某天,我们一行三个广告人在杭州回上海的途中,聊起了最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创意广告,大家谈到了这个马桶什么都能冲掉的广告,结果一个人说是科勒的,另外两个人则坚持说:这是TOTO的最新广告。  相似文献   

17.
传递真实的热爱——雪佛兰母品牌TVC系列广告创作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告》2011,(4):94-95
当一个汽车广告促动的不仅是去4S店的人数,还能对有梦想的人注入一点动力、一份信念的时候,也许它的意义就已超越广告。  相似文献   

18.
放眼当今世界.广告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由于人们的注意力有限,广告传递的信息想要在受众头脑中留下印象绝非易事。那么怎么样让你的广告令人印象深刻呢?本期介绍的广告创意值得广告主借鉴,那就是广告不仅要能看,还要和其他的产品巧妙结合起来,成为能“用”的广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电视购物广告风起云涌,随着社会发展,电视购物在日渐显示其发展潜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弊病,整顿和规范电视购物广告势在必行。该文试从法律的视角,对法律规范的现状及具体规则进行探讨。沿着电视购物广告从制作到实现这一条纵向的路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做法,从电视购物广告投放前的监督到电视购物广告实现后的后续保障,对每一个环节提出规范要求,以期能投入实践运用,探索出一套环环紧密相扣,完善而又具体的规范办法。  相似文献   

20.
广告是一种非常难以驾驭的力量。它有点像放射疗法:用对了,它能治某些看起来是不治之症的病症;用错了,它会灼伤人、留下终生的伤疤。广告的危险性就在于它很有可能使用不当,即便使用得当,但如果我们不保护自己的话,也经常会被人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