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自2008年被国务院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不断开放开发建设中,地方政府竞争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地方政府不良竞争的治理,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布局合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台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层次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有序的科技人才流动,是优化科技人才资源,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该着眼于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针对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流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构建初、中、高3类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才能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引进东盟FDI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东盟引进FDI一直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利用外资的一支重要力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利用东盟FDI存在着行业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的不均衡。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应紧抓新的机遇,明确其总体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发展领域,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多样化措施,共筑平台,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战略,加大力度引进东盟FDI。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战略.研究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对策,对于进一步推动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利用外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外资将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当前在基础设施、引资方式等方面存在对利用外资的不利影响因素,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利用外资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应找准定位,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提高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以来,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发展迅速。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城市群集聚效应不明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分工体系尚未形成,产业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港口规模、集疏运、综合交通运输、人才支撑不足;城市合作协调、利益共享、政策保障障碍仍然存在。根据"十三五"时期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城市群应着重从功能空间、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区域资源、体制机制入手,加快推动经济区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内城市旅游圈的合作也需要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城市旅游圈合作发展的理论诱因和现实条件分析,初步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提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空间连接、区域形象、市场拓展和制度保障等整合与协作,促进整个地区城市旅游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视察时指出,要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这是总理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北部湾经济区的科学定位,为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在充分解析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建设战略支点给北部湾经济区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新机遇,进而提出需要以"双核战略"、"一主两副"、"三业并举"、"平台构建"、"走廊构筑"、"机制体制建设""、绿色发展"等七个载体撬起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9.
竞争迫使人们去努力创新,发奋进取。同类人才专业竞争的目的不是要将别人挤垮,而是要在竞争中超过对方。文章针对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类专业人才竞争现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揭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类人才竞争的内在规律,提出完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类专业人才竞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成为经济发展潮流,区域经济由传统的单一发展演变为区域性的合作共同发展。由于同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的合作进程。文章分析广西北部湾区域城市合作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从增长极理论角度,探讨区内城市合作的模式和措施,通过增强经济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城市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谋求共同发展,以进一步提升广西北部湾地区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