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逐年增加的机动车辆保险保费与其微薄的利润贡献度呈现出极不匹配的现象,探索突破商业车险盈利脆弱性是我国保险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车险盈利脆弱性的现状和主要原因,探讨了在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契机下,保险和车联网技术的融合对突破商业车险盈利脆弱性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在我国推行保险车联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车险综合改革加速推进车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车险综合改革后重庆财险市场的变化,分析改革取得的成效和行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后车险综改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即保险公司聚焦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推动车险行业差异化创新、多元化发展,夯实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基础和监管基础。  相似文献   

3.
呓飞  王涛 《新智慧》2007,(6):61-62
前不久,中国保监会对车险条款和费率进行了调整,并且牵头中国人保(A)、中国平安(B)、太平洋(C)三家公司联合制定了2007版商业车险(下称A、B、C险)。从4月1日起,车主投保就需按照新版商业车险条款执行。新版车险与旧版相比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商业车险综合改革对车险的精准定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测索赔次数是定价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泊松分布等计数分布所对应的零膨胀回归模型是常用的预测模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零膨胀混合泊松模型.但是,混合泊松模型存在混合个数的确定太过主观和模型参数难以直观解释的缺点.为此,本文避免了对计数分布的讨论,将索赔...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巴西极具人性化的车险经营,以望给改革中的中国车险带来一些启示。如果把经营理念调整为以人为本而非以利润为本,将会带来车险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竞争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已经在全国进行了第一批、第二批试点改革,第三批试点地区正在进行中,各家财险公司在保监会的部署下有序进行改革.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事再次把保险公司推向了改革的主战场,笔者仅从保险公司的视角来谈谈保险公司在费改背景下经营方面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7.
车险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是保险公司条款费率制定权的回归,使保险公司真正具有自主经营权和决策权。从四川车险市场的情况看,车险市场化改革的初步目标已经实现,改革的效应逐渐显现。同时,车险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车险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财险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险费率市场化的改革对我国财产保险市场、财产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部门、车险代理人、车险消费者势必产生的很大影响.为确保财产保险市场健康发展,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应分阶段稳步推进、规范车险市场运作、转变观念、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车险精算体系和险种创新机制、加强对代理人的协调与管理、建立车险奖惩机制及强化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1日,07版新商业车险正式启用。行业条款的统一迎来了车险的"同价时代",消费者在投保时更加注重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品牌、信誉和综合实力,各中小险商在失去价格优势后面临严峻考验。本文借鉴"银联"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全国车险通赔系统,营造一个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的平台,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车险市场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0.
车险业务已经成为各财险公司的主要险种业务,而市场竞争"激烈"挤压了车险业务经营的全部盈利空间,如何管控好车险业务,实现车险业务的盈利成为了当前各财险公司的主要经营目标。文章主要探讨车险业务的管理机制,寻找实现规模效益双赢的车险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力图客观地评价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意义,分析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及其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路径.本文认为,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一步到位的条件.因此,我国车险费率的全面市场化改革应该渐进地,分阶段地进行.对于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只能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车险费率市场化的改革对我国财产保险市场、财产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部门、车险代理人、车险消费者势必产生的很大影响。为确保财产保险市场健康发展,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应分阶段稳步推进、规范车险市场运作、转变观念、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车险精算体系和险种创新机制、加强对代理人的协调与管理、建立车险奖惩机制及强化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3.
车险一直是我国财险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车险的重中之重在于其定价机制的确定.2003年我国以“一车一费率”为原则进行车险费率的改革,大力推动费率市场化的进程.2003年改革重点在于将费率交由市场参与者决定,放弃统一厘定的费率模式.这是费率市场化的一场大胆的尝试,为车险市场打开了全新的一面.然而此次改革以2006年保监会收回费率自主化权利告终,不仅仅由于我国费率市场化正处于初级阶段,也正是我国对于费率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2016年,我国再一次实行车险改革,在此次改革中,重点强调了“随人”“随车”因素,尽管在2003年的改革中也有提出车险定价要考虑“人”、“车”的影响,但并未对其进行细致的探究.此次改革,我国重点围绕着“人”、“车”开展个性化价格定制渠道,并吸取2003年改革失败的教训,逐步放开费率的管制,尽可能的在实现个性化价格的同时,逐步推进费率市场化的进程.本文对两次改革的前后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费率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全球个人机动车辆保险最大的市场,为了开发出个性化的车险产品,科学地厘定车险费率,美国的个人车险承保人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承保风险控制方法——保险评分系统。我国车险制度改革正需要采用全新的技术为客户进行风险分类,以科学地设计出车险产品。因此美国的保险评分系统对我国的车险业就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3年起国内将全面实行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在改革中要斡重处理好十大问题:手续费的高低应主要由市场来决定;拓宽车险销售渠道和加强直销以改变代理人主导市场局面;促进条款改革和车险产品的多元化,使产品及服务竞争和费率竞争并驾齐驱;加强车险料算制度建设,材算技术的支持是保汪车险费率市场化顺利进行的技术基础;车险市场监管应重在偿付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监管体系,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以避免保险公司退出市场引起的震荡;以体制改革培育保险市场微观基础,保险公司应重建控制权结构,真正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使其走向理性化经营轨道;发挥保险行业协会指导费率的作用;重视车险的投资业务,树立现金流承保的新经管理念;车险行业自律要反映市场的意愿,自律协议的达成必须使各市场主体利益博弃达到相对均衔;要加强费率风险管理,建立保险公司微观自律,保险行业协会中现协调及保监合宏观监管的三维费率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究了车险综合改革的运行现状,针对此次车险综改运行以来,对保险公司带来的产品创新、销售、承保理赔和成本管控等方面的挑战,提出完善产品创新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业务结构,拓展发展空间;加强精细化管控,提升车险核心竞争力;优化管理流程,推动运营成本合理配置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订立以及存续期间,要求投保人以最大诚信为原则,履行如实告知、及时通知等义务;而保险人在单方制定合同条款时,却有时违背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的原则,在车险条款中,承保旧车按照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收取保费,发生全损时则按车辆实际价值赔付,利用格式条款凭借合同制定者的优势不承担相应义务却多享受权利,损害投保人利益,体现了车险经营中保险人的不诚信和经营中的不公平问题。为此,改革与调整保险金额确定方式,合理处理保险赔偿,使权利与义务对等,还利于投保人,以彰显保险尤其车险中的公平与诚信是本文探索和研究的主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车险保险金额以及赔偿方式条款改革的历程;接着分析了车险经营中保险金额确定和赔偿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文章最后立足保险双方最大诚信原则,为了维护投保人利益,体现公平性,提出了改革与调整保险金额确定与赔偿方式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智能手机广泛应用以来,移动互联技术在保险实务中应用日趋广泛.本文试图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及移动技术在车险理赔实务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解读其实用价值及发展方向.本文讨论了国内车险理赔相关移动应用程序的出现和移动技术在车险理赔管理中的影响,并主要对政府主导型车险理赔管理应用提出了完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高涨的手续费现象比较普遍,尤其在车险市场表现得更为突出.目前,我国车险业务中的产品销售主要依靠车商、专业代理机构等渠道,保险公司支付给这些中介机构的手续费成为影响保费收入的主要因素.高额车险手续费的支付不但破坏了车险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危及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还会损害整个保险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影响车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具体数据描述当前我国车险市场手续费支出的现状,提出这种现象引发的问题,然后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代理手续费差异化、保险产品费率市场化、完善基层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违规成本这几个方面提出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论高校"后勤社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后勤的组织形式具有企业特征,其服务内容具有商业特性,经营机制具有市场特点。在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产权难以明晰、经营管理难以企业化”和“市场失灵”等主要问题。为此,高校后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