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百臣 《经济评论》2007,148(6):93-96
本文侧重研究消费需求系统模型。通过分析效用与消费函数的关系、需求系统函数方程的约束和理论假设、以及模型的选择和使用可能面临的问题,试图加深对消费函数和消费需求模型的理解和实证运用,为消费需求的政策制定提供较为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消费函数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建立了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发现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各自的收入和消费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由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而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不足才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因此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政策着眼点应当放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其消费需求疲软主要是边际消费倾向较低造成的,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以刺激城镇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ELES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相关数据,并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及收入弹性等系统分析,揭示市场经济加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信息观念,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 需求将呈现的消费趋势及消费新热点.  相似文献   

4.
张保法  曹治星 《经济师》2007,(2):283-283
文章利用2005年河南省城市调查队城镇居民生活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河南省城镇居民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需求函数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居民对各类商品的基本需求和边际消费倾向,研究了收入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及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收入差距对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非 《经济经纬》2005,(6):113-115
本文应用Panel Data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进行了模型设定与识别,并根据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为政府准确把握居民消费需求、完善消费政策、缩小收入差距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区域波状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永忠 《财经研究》2003,29(12):3-10
本文按照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三段消费创建了区域波状消费模型,并运用此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分析结论是:中国的区域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症结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由此导致了我国总消费处于波动紊乱状态。农户收入不足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产业结构的不舍理进一步加剧了总消费波动的紊乱程度。模型还揭示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早在1980年代中期已有所表现,低档品在1990年代并非均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建立总消费预警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自我控制的消费文化视角,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双曲线贴现模型,以模型参数设定作为消费文化的技术表达,以文化渗透度和夫妻容忍度作为消费文化的代理变量,采用我国31个省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消费文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代表消费文化的变量之一的文化渗透度与消费信贷正相关,代表消费文化的变量之一的夫妻容忍度与消费信贷负相关,消费文化可以通过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层次结构来影响消费信贷行为。在我国,消费文化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生理和安全需求,发展需求较少。文章据此从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和心理成本的视角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Diamond模型的社会消费总量模型显示收入代际分配结构影响社会消费倾向。产出对消费的影响通过工资和资产收益率两个渠道传递。我国青年人群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过大,消费对当期产出过度平滑,导致持续下滑的低消费率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发展资本市场可以提高国内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9.
消费是影响和决定国民收入的重要因素,经济的持续增长最终来源于消费的需求效应.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通过引入虚拟变量,从税收政策视角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函数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了量化和深入分析,并基于模型的分析结果给出了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行卡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卡的消费信贷功能和现金替代效应使持卡人随机的或潜在的消费需求转换为实际需求,促进了国内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本文在分析银行卡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理论基础上,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银行卡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银行卡消费已同我国经济增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分析——侧重于地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月英 《经济问题》2007,(10):70-73
近年来消费低迷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在这样的新环境之下,我国国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各消费品间的依存关系的把握,成为国家有关政策制定的当务之急.在对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地域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理想的需求系统模型(AIDS)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需求系统进行了估计分析,得出了较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本文根据标准消费人的方法测算出我国1995—2011年老年人消费总支出,选用老年人人均消费支出反映老年人消费需求,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与检验方法,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拉动老年人消费的经济效益明显,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1—2011年美国来陕旅游的相关数据,建立了旅游需求与汇率、收入水平、消费价格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旅游需求与汇率、收入水平、消费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旅游需求与汇率、收入水平、消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收入水平对旅游需求是正影响;消费价格对旅游需求是负影响;汇率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旅游需求自身和收入水平对旅游需求有较显著的正向冲击,且持续时间长;而汇率和消费价格对旅游需求有一定的负向冲击,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方差分解表明,旅游人数对旅游需求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依次是收入水平,汇率和消费价格。  相似文献   

14.
王紫萍 《当代经济》2016,(25):106-108
本文分析二十年来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双对数模型,测算了贵州省城镇居民对各项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结果表明:贵州省城镇居民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支出不再仅满足于生活基本需求,而逐渐转向享受、发展型消费,生活水平正在由小康向富裕迈进.  相似文献   

15.
让消费领跑经济增长必须处理好消费需求中的六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思路。大量事实表明,要让消费"领跑"经济增长,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处理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消费需求、物质消费需求与精神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远期消费需求与即期消费需求、消费数量需求与消费质量需求、扩大消费需求与节约消费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美琳  王来拴 《经济论坛》2010,(12):150-153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消费拉动是最根本的拉动。研究内蒙古的消费需求并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于保持内蒙古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数据,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内蒙古居民消费结构、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用广西2000—2008年Panel数据建立消费需求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有显著的个体效应。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可优化消费结构,刺激潜在消费需求并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用广西2000-2008年Panel数据建立消费需求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有显著的个体效应.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可优化消费结构,刺激潜在消费需求并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庭耐用品购买态度、意向与购买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的家庭消费行为属于自主行为,并且存在着机能需求模式、核心需求模式和外延需求模式三种消费模式。文章根据合理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模型方法对三种模式下农村家庭的耐用品消费意向、态度和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三种消费模式下农村家庭的行为意向与态度之间以及消费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消费模式层次越高的家庭耐用品购买态度与行为相关性越大,越容易发生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较高,食品弹性最低;农村低收入户各项基本需求都没得到满足,且中低收入户一些基本需求也没得到满足,收入差距问题依然严重.应提高低收入户和中低收入户收入;针对农村不同收入户,分层促进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消费;发展食品生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