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关区 《北方经济》2012,(11):24-27
正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全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生产经营方式,既包括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华,也可纳入现代的科学技术,使其逐步实现现代化;牧区矿藏、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富集,旅游资源丰富,畜产品资源优质、且有特色,这就为牧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如何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牧民增收为主导,有效推进牧区产业的合理有序发展,需要深入地研究、科学地实践。  相似文献   

2.
乌拉特草原是河套灌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巴彦淖尔市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基础。然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促使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保护草原生态与发展草原经济是一个两难选择。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试图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符合生态畜牧业要求的生产方式遇到强大阻力,无法深入进行。本文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为例,对该地区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际考察分析,总结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无法顺利实施的现实原因,进而折射整个草原地区生产方式转换所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解决难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转暖、人口较快增长、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仍在加大,草产量不断下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生态保护中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解决好我区"三牧"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草原生态退化沙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牧区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工作》2002,(11):36-38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农牧业委员会主任赵小勇认为.依法保护利用草原是实施休牧还草围封转移战略.促进草原畜牧业良性发展的保证。当前,解决“三牧”问题,保证草原的永续利用和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的利用,实现社会永续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11.82亿亩草地.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7%.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内蒙古草地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草地类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地之一。有驰名中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广阔的草原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还具有保护陆地生态环境的多种生态功能。因此.用好、管好、建设好草地资源.使它地尽其力,永续利用,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8.
围封转移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畜、草之间的关系,改善草原生态,优化畜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的系统思路,是对草原畜牧业发展趋势的理性思考和制度创新。实施三年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对于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三年来的实践,仅仅是一个开端,距离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变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草原畜牧业最根本的基础是草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的状况休戚相关。草和畜的关系问题,即草畜平衡问题,是维护草原生态、保护草原资源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同时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主  相似文献   

10.
草原资源既是经济资源,更是生态资源,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第二大生态屏障;然而由于盲目开垦、载超过牧等原因,使得现实的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探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原因。从而推进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实现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在人类生态伦理观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维度不仅在于它完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成与解构,而且在于它蕴含着协调、永续发展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2.
《青海经济研究》2009,(2):40-46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三江之源”位居我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又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实现草与畜、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面积11.8亿亩,占全国草地资源总面积的20%,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为9.54亿亩,占全区草原总面积的81%。天然草原不仅是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而且是自治区畜牧业发展和牧民赖以生牧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关系到祖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是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精髓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和永续发展的一种目前人类最高形态的发展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协调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包括生态平衡维持、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持续利用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的经济社会发辰战略.正视西藏特殊区情,依据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确定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是西藏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使祁连山生态越来越好,就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S县作为以天然草原放牧为支柱产业的畜牧业县,发展生态畜牧业利于建立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生态环保草地资源节约利用的现代化畜牧业,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现状 我国有丰富的草原资源,草原总面积为4亿多公顷,居世界第二。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草原大面积沙化、退化和荒漠化。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增加,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北方经济》2011,(23):44-48
天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畜牧业不仅是牧民的重要生产活动和主要生活来源,也是草原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近年来,随着以超载过牧为主的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加速扩张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造成草原生态功能逐渐减弱、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日益下降、牧民收入增长减缓,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生态、牧区生产、牧民生活的“三生”矛盾。虽然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推行了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单单是做好资源环境方面的工作,而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  相似文献   

20.
冷淑莲 《山东经济》2004,20(5):106-109
破解“三农”难题 ,必须从科学发展观出发 ,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 ,把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资源和环境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调整农业发展战略 ,合理开发利用环境 ,全面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调整农业补贴政策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建立农村服务体系 ,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