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且提升其一体化发展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明确要求.在地理空间的基础架构上,基于长三角城市间有向多值信息流网络关系视角,全面探析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体系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间信息交换功能显著增强,城市体系由单中心的三角形等级结构向多中心多层级的扁平化网络结构演化;2011年,长三角城市体系网络空间组织形态明显呈现出以上海为单极中心,以南京、苏州、杭州为支撑点的"(爪)"形结构;2015年,继续保持上海的单极中心结构,同时,以苏州、南京、合肥、杭州为辐射中心的"(人)"或"(爪)"形子网络结构正在形成;2019年,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组织结构已初步形成,同时,沪宁杭已构成长三角信息流关系经济地理空间的核心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是单纯指物理空间上的一体化,而是通过建立区域价值网络实现关系经济地理上的空间一体化.建议将政府作为新一轮区域合作的主体,打破行政壁垒,将长三角城市群视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网络,从更灵活、动态和开放的角度界定空间规划单元,在考虑地理邻近、行政层级等的同时,更加重视从城市间的关系经济地理空间联系视角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定量测度和定性解读,继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通过建立区域价值网络实现关系经济地理空间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波 《改革与战略》2012,28(3):115-118
以高铁为代表的城际轨道交通,将从整体上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可达性,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紧密,有利于引导城镇以中心城市为辐射节点、沿着轨道交通线路聚集,形成城镇密集的发展走廊,从而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城市群网络的均衡分布。在高铁与城际轨道构成的1小时城市群内,通过整合资源、配置要素,以一体化的方式进入全球城市网络和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整体能级提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崛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加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收集整理2015—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百度搜索指数,构建城市网络模型计算分析城市群网络联系,总结揭示城市群网络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层级长期以来并不是以长株潭都市核心圈为较前层级,而是以长沙、株洲衡阳、岳阳常德为前三层级;该城市群网络结构体系已由早期的“一核一中心”转变为“一核多中心”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网络主骨架逐渐由集中变为散开,城市联系中心逐步由一个朝多个演变,总体发展呈现出除核心圈城市外的“新城市”崛起现象;城市群网络骨架变化表现出长株潭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不再单向地指向长株潭核心发展圈,而是进行了多选择、多城市间的多向合作与多维发展,城市与城市间的普遍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整体城市群表现出了具有良性、韧性的结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苏中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和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级别的划分,文章提出构建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方法。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置指标刻划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反映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特征和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状况。用pajek软件生成了江苏省苏南和苏中地区的经济联系网络,并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内部的技术交易格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结构3个维度,对比研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内部的技术交易网络特征,得到以下结论:京津冀以海淀区为中心的单核技术交易网络结构正在向多中心转型,长三角区域内的技术交易已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区域内均有一些技术交易枢纽地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建构引力模型,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量化,并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贵阳市相对于其他城市有强烈的影响力,黔中城市群各城市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加强,但铜仁市、黔西南州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9—2019年物流领域有效授权专利数据,通过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刻画出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其结论为:一是浙东、苏中和皖中城市物流创新网络保持强联系格局,高联系值勾勒出"Z"字形网络结构。二是网络联系密度稳步上升,形成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和合肥为核心的多元物流创新城市群网络。三是凝聚子群地域界限明晰,形成四大物流创新网络集聚区。四是受基础驱动、产业驱动和禀赋驱动的创新网络存在显著空间溢出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引力模型计算不同时点安徽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经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间联系出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和区域性特征的趋势;合肥市在省内城市间有着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点出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提升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该文以长三角二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城市间与竞争力影响因素间互动作用的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采用“多维乘数法则”对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竞争力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级城市群竞争力协同增强,进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骆玲  史敦友 《南方经济》2015,(3):120-128
本文依据产业分工对城市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单中心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演化规律,并以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借助亨德森城市群模型比较分析了两大城市群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与其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中心城市产业定位与城市群产业分工角度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雯  吴开 《特区经济》2008,(9):186-187
安徽沿江城市群的构建和发展属于"东向战略"体系,旨在利用沿江资源优势,融入长三角,带动沿江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本文客观分析安徽沿江城市群的发展基础及现存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沿江城市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瑞娟 《改革与战略》2009,25(6):118-121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对中国沿海经济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大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各城市之间地区分割比较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探讨了长三角服务业一体化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认为:首先各地应该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次要撤除各种行政壁垒,促进市场一体化;再次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各城市应该有所侧重,进行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3.
陆剑锋  薛虹 《科技和产业》2022,22(10):119-126
非中心城市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工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投资网络建设有助于南通更快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轨道。利用1989年以来南通市39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数据,从产业和空间的不同视角构建投资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位序-规模分析法研究南通上市公司投资网络的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对长江经济带的影响。研究表明:南通上市公司投资网络覆盖范围呈现扩大趋势,层级分化和首位特征明显,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指向,本地投资效应突出,上海和南京等长三角发达城市是投资的重要选择;南通市上市公司投资以制造业为主,近年来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投资活动较为活跃;从对长江经济带的影响来看,投资对象仍以上海、江苏和浙江这3个长三角经济发达省市为主。  相似文献   

14.
把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相结合研究工业经济系统,提出基于合作效率评估模型的网络DEA方法,弥补了传统能源环境效率评价通常忽略的污染治理问题。测量2011—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能源环境效率及其子过程效率。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能源环境效率受到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子过程效率的影响;造成不同城市有效或无效的原因不同;总体来说,安徽省城市环境保护效率较高,但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江苏省城市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5.
腹地依托是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一项重要条件,理清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之间的贸易空间格局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性命题.文章运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对长三角16个城市的进出口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贸易整体发展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导致进口集聚效应大于出口集聚效应;长三角区域内部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多样化,上海和苏州呈现高-高集聚,但低-低集聚依旧是长三角地区当前最主要的贸易集聚类型;上海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时区域整体进出口具有空间辐射效应的城市,且辐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增强;上海与宁波在带动长三角地区整体进出口发展层面不完全是纯粹的竞争关系;与此相反,随着南通港的全面启动,苏州却可能会对上海造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下游城市群三生功能体系,分析城市群空间分布特征及关联特性,研究发现:长江下游城市群三生功能差异显著,由核心城市向外围区域递减趋势明显,低值区域整体成片分布,空间呈现东高西低形态;长江下游城市群生产功能差距明显缩小,生活功能总体水平显著上升,核心城市生态功能拥有比较优势;长江下游城市群内生产功能联系更加紧密,生活功能联系显著增强,生态环境重视度逐渐提升。据此,从产业互补与集聚、宜居宜业环境、生态功能区域联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长江下游城市群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专业化的发展和格局演化对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推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区分绝对专业化、相对专业化、总体专业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测度方法对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城市专业化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3—2015年,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绝对专业化发展较为稳定,整体平均水平缓慢提高;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相对专业化平均水平整体呈一个平缓的倒“U”型提升趋势,表明在此期间,城市间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空间互动日趋频繁,城市群一体化进程逐渐深入;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功能专业化发展较为显著,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层次分明的职能分工,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依据自身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承接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产业链功能转移和部门转移,聚焦制造功能,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良性互动格局。对此,应继续引导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优化城市专业化发展格局,增进城市间产业分工、互动与合作,促进城市群健康发育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41个城市全样本和江浙沪、安徽两个分样本,实证研究技术进步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江浙沪和安徽两个分区域样本中也存在积极影响,但存在显著差异性。基于此,提出鼓励技术创新、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华  张梅 《科技和产业》2023,23(1):23-30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2、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产业关联网络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产业关联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特征,其中产业关联网络中的核心产业主要是各省市的支柱产业及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交通投入强度大、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水平,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更紧密;而农业投入强度大、劳动力投入密度大的产业具有较低的产业关联水平。经济发达的省市产业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且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减弱产业发展水平对产业关联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城市群在分步扩容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错配效应究竟如何?当前是"稳步吸收新成员,在扩展中谋发展",还是"停止吸纳新成员,在发展中求进步"?文章以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准自然实验,以合成控制法为评估工具,检验并比较区域一体化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劳动力错配的影响,进一步讨论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并探索区域一体化影响劳动力错配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2010年长三角扩容有助于改善城市群内部地区劳动力错配,且影响效果呈现"新进城市 > 整体城市 > 原位城市"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检验证实了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长三角扩容通过加快劳动力流动和提升最低工资标准两种途径矫正劳动力市场扭曲,改善了劳动力错配,中介变量机制效应存在差异。文章研究结论对推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