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5-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6市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考察后发现:(1)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东部比较密集,西部相对较为稀疏的分布格局;(2)城市间经济联系紧密,各核心节点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不断增强;(3)核心区呈扩大态势,边缘区呈缩小态势,区域发展格局整体呈现“东高西低,中部缓和”的态势;(4)总体权力朝着不均衡方向发展,济南、青岛市核心地位稳定且权力值远高于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3.
4.
5.
中原城市群的产业集聚网络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网络化能使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新的高度,成功的网络能使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有效结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使产业集聚区科学可持续发展.中原城市群在建设过程中依据自己地区的比较优势,构建了不同的产业集聚区,文章从复杂网络结构特性出发对这些产业集聚区内部厦不同产业集聚区之间网络化的构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网络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将海西城市群20个城市作为旅游行动者,以各地旅行社推出的典型旅游路线为关系矩阵,构建海西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图。利用旅游空间个体网结构和整体网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海西城市群各个城市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层次和整体网络属性、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现代化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厦门港口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海西城市群旅游网络中占据重要的核心地位,同时具有很强的聚集和辐射能力;2海西城市群旅游形成三级城市节点,二大凝聚子群的空间网络格局;3为了提升海西城市群旅游整体竞争力,需要加强海西区域旅游合作,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旅游信息平台,形成海西特色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目标不仅是将其打造具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也要将其打造成中国主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因此,基于网络化空间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屠烜 《上海经济》2015,(4):8-14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工业化基础上产生的高级城市空间组织形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城市群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国际竞争力重要标志。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最前沿的示范区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诸多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城市群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长三角城市群既要以发达国家城市群为标杆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也要根据实际基础条件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33-36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空间结构不断演化。基于长三角城市群85个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域单元,文章以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为时间序列,采用总量指标和效益指标,从时空角度探析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规律。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由行政等级结构布局转向扁平式布局,由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扩展转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内部的技术交易格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结构3个维度,对比研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内部的技术交易网络特征,得到以下结论:京津冀以海淀区为中心的单核技术交易网络结构正在向多中心转型,长三角区域内的技术交易已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区域内均有一些技术交易枢纽地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华北、华东地区旅游空间结构转型进程因京沪高铁的开通而加剧。文章从内在因素与支撑性因素两方面构建起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京沪高铁、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开通后环渤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转型过程与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在新旅游空间格局下,各地旅游空间功能将发生转型,从总体上形成"旅游客源地—区际交通连接—旅游集散地—区内网络交通连接—多个旅游目的地"网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然后指出城市群空间层级对城市存在重大影响;接着引入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从城市地理空间、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及城市开放度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城市群的空间层级结构,并应用该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层级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年和2014年的指标数据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群竞争力差距较大,竞争力排名短期难以有所改变,但整体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16.
把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相结合研究工业经济系统,提出基于合作效率评估模型的网络DEA方法,弥补了传统能源环境效率评价通常忽略的污染治理问题。测量2011—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能源环境效率及其子过程效率。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能源环境效率受到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子过程效率的影响;造成不同城市有效或无效的原因不同;总体来说,安徽省城市环境保护效率较高,但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江苏省城市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江下游城市群三生功能体系,分析城市群空间分布特征及关联特性,研究发现:长江下游城市群三生功能差异显著,由核心城市向外围区域递减趋势明显,低值区域整体成片分布,空间呈现东高西低形态;长江下游城市群生产功能差距明显缩小,生活功能总体水平显著上升,核心城市生态功能拥有比较优势;长江下游城市群内生产功能联系更加紧密,生活功能联系显著增强,生态环境重视度逐渐提升。据此,从产业互补与集聚、宜居宜业环境、生态功能区域联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长江下游城市群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文章结合经济重心的研究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从1982-2013年经济重心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进行计算,结合相对经济发展速度、偏态系数等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对区域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刘世豪 《科技和产业》2020,20(4):98-102
利用2007—2017年长三角地区数据,通过区位熵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指数,同时建立表示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以及技术扩散的变量,通过差分GMM来估计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选择的年份当中,初始协同集聚程度会影响后续的产业协同集聚程度,同时劳动力流动以及技术扩散均会促进协同集聚程度,资本流动会给协同集聚带来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