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某零售企业在一次日常的经营中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该企业,啤酒和尿布两种截然不同的商品,其销量、销售时间以及消费者竟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企业对此大惑不解,因为按常理来说,啤酒是青年男子的喜好饮品,尿布则是婴儿的必需品,啤酒与尿布,二者看上去很难发生商业联系。企业决定继续研究,试图找出这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对销售记录和顾客数据的详细分析,企业进一步发现,大量购买这两种商品的绝大多数是三口之家的消费者,即家庭结构是由年轻的父母和婴儿构成。企业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终于发现了…  相似文献   

2.
啤酒和尿布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有什么商业价值?多数人准会觉得二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一家美国百货零售公司不久前却发现了二者之间的“商业链条”。这家美国公司在对大量新生的三口之家周末家庭采购记录进行分析后发现,啤酒和尿布的购买时间和购买主体有着惊人的相仿性。原来美国大量的年轻母亲在周末都喜欢放松一下身心,孩子的尿布在周末需要大量补充,购买尿布的差事自然就落到孩子父亲的肩上,而这些年轻的爸爸在超级市场选好尿布之余,总是要顺带着给自己拎上几罐啤酒。每一个独到的商业发现都有其对应的市场价值。这家美国公司随…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啤酒加尿布的故事 关于CRM数据挖掘所提供的最有趣的例子恐怕就要算沃尔玛的“啤酒加尿布”的故事了。一般看来,啤酒和尿布是顾客群完全不同的商品。但是沃尔玛一年内数据挖掘的结果显示,在居民区中尿布卖得好的店面啤酒也卖得很好。原因其实很简单,一般太太让先生下楼买尿布的时候,先生们很多时候都会犒劳自己两听啤酒。  相似文献   

4.
先说一个大家可能已经耳熟能详的故事.美国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公司通过对顾客购买资料的分析发现,一般年轻的父亲在出来给孩子买尿布的时侯,总是喜欢捎带着买上两瓶啤酒.于是,超市就把啤酒与尿布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商品摆放在一起,这样不仅方便了顾客,同时也促进了啤酒的销量.  相似文献   

5.
杨蕾  张玉强 《商》2014,(38):90-90
文章通过对澜沧江啤酒企业资料的收集,围绕云南省澜沧江啤酒集团在云南的营销现状及营销环境,运用“SWOT”分析方法和“STP”理论,根据云南省啤酒市场的实际状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澜沧江啤酒企业的优劣势和营销战略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4P”策略和适合澜沧江啤酒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以期对澜沧江啤酒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面对经济全球的挑战,企业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纷纷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控制方法。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也被众多企业采用,并取得了成功。沃尔玛美国店啤酒和尿布销量同比大增的案例,充分体现了BI的应用价值。但是,据《商业周刊》的研究显示,投资建设BI的企业有60%~70%以失败告终,除了企业不能提供可靠历史数据,从而导致信息不可靠,企业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之外,另一点就是BI中的系统集成出现了严重问题,本文主要从系统集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啤酒与尿布是商品配售成功的典型实例,如何准确发现多数顾客的购买习惯,从而指导商超更合理地完成所售商品的布局,通过有效配售达到进一步提高销售额的目的是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本文将数据挖掘技术和社区思想引入消费者购买模式的识别过程,能有效地识别那些顾客会在一次消费活动中同时购买的商品并将其就近摆放,从而实现商品的有效配售。  相似文献   

8.
欧阳国忠     
《环球供应链》2005,(10):117-117
啤酒事故的解决应任第一时问通过各种联系渠道,尽快通知客户立即停止销售或消费这批美美啤酒,冻结库存,回收已经售出的全部啤酒。住目前逆向物流不健全的前提下,在制订具体的回收运输方案时,适当放宽在成本上: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灵活安排。  相似文献   

9.
孙昌春 《商业科技》2008,(19):45-46
面对经济全球的挑战,企业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纷纷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控制方法。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也被众多企业采用,并取得了成功。沃尔玛美国店啤酒和尿布销量同比大增的案例,充分体现了BI的应用价值。但是,据《商业周刊》的研究显示,投资建设BI的企业有60%~70%以失败告终,除了企业不能提供可靠历史数据,从而导致信息不可靠,企业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之外,另一点就是BI中的系统集成出现了严重问题,本文主要从系统集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我国中小型啤酒生产企业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将掀起我国啤酒企业新一轮的兼并浪潮,这一浪潮会把我国的啤酒行业引向何方?国内众多的中小型啤酒企业又将何去何从?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啤酒行业的特点,探讨了入世后啤酒行业的竞争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型啤酒生产企业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宋银强 《财经界(学术)》2014,(3):199-199,23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机制不断成熟,企业并购也成为重要的经营发展措施.然而,在并购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经常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啤酒企业并购中财务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啤酒公司并购中的财务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类似啤酒公司并购财务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规划——以青岛啤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啤酒一直以来都着眼国际化经营,国际市场高额的利润空间使青啤在进入国际市场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从国际市场环境分析,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在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实施了国际营销战略规划,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科学制定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等营销策略,进一步开拓了青岛啤酒的高端市场,提高了青岛啤酒营销活动中的整体功能,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光彩》2009,(1)
作者:高勇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1定价:$38所属分类:图书>>工商管理>>市场与营销编辑推荐:透过经典案例,解析销售秘诀,小细节引导你走向成功之路。在一家超市中,人们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尿布与啤酒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19日华润控股龙津啤酒,产能达到了75万吨。在并购龙津后,华润更多的是着手公司内部整合。在调整了公司内部事务之后,华润2005年开始把整合的重点放在渠道上。龙津啤酒是安徽仅次于华润啤酒的第二大啤酒企业,与弱势企业不同的是龙津啤酒在被控股之前有着自己一套相对合理完备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啤酒强省--年产能130多万吨,两个啤酒企业进入全国啤酒10强,高达80%以上市场占有率,福建白酒却显得弱小,如同一个发育缓慢的孩子--年产白酒1.7万吨,规模以上(500吨以上)白酒企业不到6家,最大白酒企业亚洲酿酒厦门公司、产酒大厂厦门巷南酿酒公司以及雄居闽北的福建黄华山酿酒公司三大企业一年合计销售白酒一直在1.5万吨左右徘徊.  相似文献   

16.
受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消费环境影响,近年来中国啤酒行业由之前快速成长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面对行业发展新常态,各大啤酒企业更加注重对市场资源投入的掌控,其中促销费用是各大啤酒企业最重要的市场投入资源之一。对于啤酒行业来说,促销费用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项目,主要啤酒企业聚焦人力研究促销费用管理项目。本文初步探讨促销费用管理边界规则的管理逻辑与编制方法,旨在为啤酒企业强化促销费用管控、提高产出效果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国内企业界,没有人不知道青岛啤酒,没有人不知道青岛啤酒集团已在全国12个省市购并了31家啤酒企业的壮举。青岛啤酒正是随着该集团快速扩张而声名远扬的;而该集团的快速扩张则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而谋划的。在国际上,啤酒企业已开始出现多起强强联合的案例,世界啤酒十强企业的啤酒产销量已由过去的200万吨增加到近300万吨。如果中国啤酒企业不  相似文献   

18.
企业扩张是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规模由小到大、竞争能力由弱到强、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发展过程。本文作者根据自己曾在金星啤酒集团十五年的工作经历以及对中国啤酒行业几个大型啤酒集团扩张模式的分析,深入剖析了金星啤酒集团独特的扩张模式,即"独资建厂、自我复制、小步快跑"的扩张模式,被业界称为中国啤酒行业第三种扩张模式,以期为中国啤酒行业或其他行业的企业扩张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万山 《大经贸》2000,(6):64-69
1994 1998年的四年,中国啤酒产量增加了573万吨,企业数量减少了156个。以1998年为例,全国495家企业中,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44家,约60%企业的啤酒年产量在5万吨以下,市场占有率低,缺乏风险抗御能力,靠本土有限市场份额维持生计。啤酒市场特点90年代以来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的过程,有如下几个特点:1.啤酒市场供过于求。2.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确定。以价格为核心的促销活动此起彼伏,引发价格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美国家庭已广泛使用婴儿尿布.尿布脱销给超市经营者带来了因缺货而导致顾客的抱怨、流失、营业额的波动等诸多烦恼. 基于上述情况,1980年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的一家超市,向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日用品制造商Proctor & Gamble (简称P&G,即宝洁公司),提出了希望该公司能帮助解决自动补充货架上的Pamper 牌尿布问题的要求,改变以前每次都要经过订货手续再发货的老规矩,实现只要货架上尿布一卖完,新货就能立刻补充上,以保证货源充足,并且希望每月付一张货款支票进行结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