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建伟  陈琦 《商业科技》2010,(19):87-87
本文是在对杭州城市景观与环境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历史文脉的角度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平台,阐发对杭州城市景观与环境的思考与杭州城市景观整体风貌的活鲜。映射"景观—环境"的"双翼",展示杭城"景妙何在"。  相似文献   

2.
沈建声  周琪 《新商务》2004,(8):40-41
杭州有着独特的人景观和地理环境,自古就被誉为居住的天堂。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游在杭州、学在杭州、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发展战略。经过不懈的努力,全市房地产业持续、高速地增长,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随着杭州市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房地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品牌》202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随着经济、文化、理念的发展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中,江南地域特色下的水乡城市中的大部分建筑形态和空间格局都是历史留下的,每个景观建筑设计都蕴含着它的独特魅力。跟随时代出现的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趋向,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环境、城市空间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景观"这一理念由"数字地球"的概念迅速延生、发展,这一设计理念在国内掀起了热潮,吸引了众多的江南地域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师的加入,为"数字景观建筑设计"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注入了新的前景与希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2003,(5):44-48
杭州,一个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城市,一个被中国人用最朴实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寄托着对秀丽风光与富足悠闲生活无限神往的城市,一个汇聚如此丰富的历史掌故与民间传说的城市,一个山水之美与人文之美完美交融的城市,一个诞生着无数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城市……这一切神奇绚烂,都是因这杭州有一个西湖。西湖孕育了杭州的文化,杭州的传奇,杭州的才子与美女,也孕育了杭州的天然好啤酒——西湖啤酒。 1958年,西湖之滨的桃源岭下,诞生了中国首批啤酒厂之一的杭州桃源啤酒厂。浙江省  相似文献   

5.
谢经良  刘景堂 《中国市场》2011,(48):109-110,12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城市景观体育在城市软实力提升中的价值体现进行分析,指出城市景观体育是城市营销中的名片;城市景观体育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城市景观体育是城市精神资源的延展;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是城市吸引力的聚焦;城市景观体育场所是城市宣传的形象标志;城市景观体育对全民体育运动的助推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城市景观体育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发展路径:在景观体育赛事的品牌上做大做强,做到周密计划,缜密部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评估赛事风险;体育人才资源的开发是建设城市软实力的关键;赛事要与城市景观密切结合,赛事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群众性基础,加强赛事宣传工作等。  相似文献   

6.
景观雕塑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构成元素,是雕塑艺术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它区别于架上雕塑的属性是其凸显的公共性,景观建设始终是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提升市民的审美品位。景观雕塑的创作、建设可以美化城市,为市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欣赏对象和情感交流平台。它与环境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因其造型艺术的本质使其在环境景观中担当重要的职责,往往是景观中重要的节点和视觉焦点。景观雕塑这一重要"角色",不但起到传承文化、继承文化的作用,又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现实生活与人文环境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7.
环境色彩规划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城区的改造、扩建、修缮过程中营造建筑环境色彩景观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基于城市建筑与环境景观规划下的色彩基础实践研究"项目从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对色彩规划的实践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与尝试,希望能为今后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绿地主要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市容、塑造城市景观形象为目的的一类具有较强装饰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公共绿地形式。常见的城市景观绿地包括:城市广场、街旁游园、滨水景观绿地和步行商业街绿地。主要探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9.
李梓畅 《商》2014,(48):123-123
基于景观环境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是作为主体存在的,同时城市特定的景观是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公共艺术作品,考虑到要令周围环境尽可能的协调,要对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包括:比例、质感、空间形态、人们的情感因素和色彩等,这样才能使城市建筑或居住环境的完整性与协调性进行提高。此外,针对于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与城市各方面的情况有机结合,包括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基于此,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一定要在系统的视角和大环境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黄子燕  徐梁 《北方经贸》2021,(3):155-157
旗营——清王朝在杭州的军事统治象征,自1650年修建,1911年拆除,从此杭州开始了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与商业布局,杭州城市休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建立到拆毁,旗营在杭州存在近三百年。现主要分析了旗营建立后的杭州城市休闲活动,以及旗营拆毁对杭州城市休闲的影响,包括明确了"风景旅游城市"定位;围绕休闲旅游业建设软硬件;宣扬民族仇恨、否定传统文化、摧毁物质遗存;对湖景资源的过度开发;传统休闲中心的没落;经济结构单一使城乡差距拉大等。  相似文献   

11.
公路绿化与景观体系作为城市生态和景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的环境,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污染,保护公路设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公路绿化系统设计等问题的论述,探讨公路绿化发展的新思想,使得公路绿化景观体系的发展与当前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田然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387-388
美丽的景观照明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城市繁荣的特征,开发城市的夜晚景观,是展示城市特色、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繁荣和迈向国际化都市的"硬件"条件之一。以生态、环保为前提,研究现代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方法与原则,以推行绿色照明。  相似文献   

13.
玻璃与城市商业景观虚空间 1.城市商业景观中的虚空间 城市商业景观现在随处可见,而玻璃又在其中占了主要的部分,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讨论的就是玻璃与城市商业景观的虚空间.这里要明确的就是"虚实".所谓"虚实",具体为抽象、设想与真实的辞章条理,虚空间与实空间,虚实相生、相反相成,互为因果.商业景观虚空间是空间中与实空间并存的一个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4.
世界休闲博览会之所以选择杭州源于该城市特有的休闲气质,休博会的举办又进一步推动该城市休闲业的发展,并最终使其成为特殊生活品质的休闲城市。这和杭州的"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建设品牌目标一致。但要实现杭州休闲业的成熟和可持续发展还需克服现有的各种障碍,如提高国际知名度,与国际接轨,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服务等。  相似文献   

15.
溪上·凰庭位处环境优雅、文脉深厚的西溪板块腹地,南临02省道,经杭州城中景观大道天目山路与城市中心区相连,距黄龙体育中心约12公里;北临文一西路,距西城广场8.5公里。占地面积300余亩,容积率约0.6,绿化率约40%。排屋建筑风格采用欧式皇家建筑的经典代表——"巴洛式"风格,规划建造户型面积在260-330平方米左右,有天有地的4层空间(半地下一层,地面上三层)带私家花园,是目前杭城罕有的超大规模纯排屋住区。  相似文献   

16.
影响杭州旅游国际化程度提高的诸多因素中 ,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不足和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单薄 ,是两个重要原因。要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 ,应该强化“人文西湖”的主题 ,在整合西湖多元文化要素的同时 ,合理开发杭州市内水域景观 ,切实做好名人故居和特色民宅的保护整修工作 ,全方位地提升杭州旅游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社会中景观的作用在改变,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隐喻是连接环境与人情感之间的桥梁。对于设计者来讲,要不断演练、比较与洞察,学习交流其他的信息与经验,从隐喻设计的文化性、情感性两个方面来表现景观的内涵。城市空间地界标识必须回到"以人文为本"的创作本源,具备创作美的能力,才能创作出更能体现人本主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景观不仅应具备供人们观赏、使用的基本功能,还应以恰当的休闲艺术形式催化人的本性回归。"野趣"意味下的城市景观将休闲与艺术形式的美相结合。它以其经济性、快适性、丰富性、临近性为特点,成为放松身心的休闲艺术形式。"野趣"意味下的城市景观作为一种能量生产过程体现了休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邱俊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127-129
阐述了滨水城市景观、滨水植物的概念,以杭州西湖的为例,选取了花港观鱼、太子湾、曲院风荷、苏堤白堤等处,对其滨水植物配置、色彩搭配、其景观效果特点和效果作出评价,总结了不同形态的水体在西湖中的应用,为滨水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景观美学价值与规划导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是人给环境一个美的评价,有了环境便必然派生景观。作为一个城市,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存在环境景观,它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许多环境景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美学价值与规划导向入手,统筹考虑人口居住环境,公共场地的环境,地区主干道的环境,把传统文化与观察生活相联系,时间与空间相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