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俞会新  仇宝亮  肖艳伶 《全国商情》2009,(24):51-52,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并表现出显著的传染性。本文以美国金融危机为例,建立VAR模型,对其传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通过资本市场的传导,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影响较小,最后提出有效的危机传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非参数一MLE估计方法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前后美国与国际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事件宣告效应监测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与中、韩、日之间存在显著的危机传染效应;与香港市场间不存在显著危机传染效应,因香港市场成为美国市场的替代市场受到投资者青睐;与英国市场传染效应不显著,相关性增加是由于经济来往密切引起,而非金融危机传染导致。  相似文献   

3.
针对1990年以来发生的历次金融危机,以50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为样本,使用Copula传染指数度量金融传染烈度,分别从时间维度纵向比较20余年来金融传染的演变趋势,从空间维度横向比较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受到金融传染影响的不同反应,考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传染的特征和规律.实证结果显示:在时间上,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延伸了金融传染的范围,增强了各区域受到传染的同步性;在空间上,危机发源地附近的区域市场在危机中是传染强度最大、传染速度最快的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时期更快受到传染.  相似文献   

4.
金融市场间的相关性研究是金融风险测度及资产组合管理的基础。选取2010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我国的创业板指数(399006)和中小板指数(399005),根据两大指数收益率序列,建立DCC-GARCH模型和Copula模型分别计算两市场间的动态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很强并具有稳定性;(2)Copula模型考虑了市场间的非线性因素,在刻画金融市场间的相关性方面效果优于DCC-GARCH模型。(3)时变Copula模型捕捉了市场收益率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在刻画金融市场间的相关性方面效果要优于常相关Copula模型。因此,我国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合并是必然趋势;机构投资者宜采用Copula模型分析金融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且不宜跨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我国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ECM等方法分析后发现,长期内,金融发展阻碍经济增长,而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短期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VAR和BEKK模型研究了美国金融危机前后美国股票市场、货币市场、汇率市场与我国股市收益率之间的均值及波动溢出效应,并通过对比危机前后溢出效应的变化,分析了其是否对我国股市产生了传染效应。研究发现,通过美国股市、货币市场和汇率市场,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收益率均值水平的传染效应显著,仅通过美国货币市场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传染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选取数据窗口为198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六个亚洲股票市场的日对数收益率数据,运用BEKK形式下的双变量模型,以两两国家对比考量的方式研究亚洲六个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这六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几个股票市场间存在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对陕西省1978年~2011年财政支持、金融支持、金融效率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金融支持对农民收入正相关,而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民收入负相关,对农民增收形成抑制,据此提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传统的基于要素积累的静态贸易理论(H-O模型)动态化,提出基于技术进步的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模型,分析了贸易模式动态演进的深层决定因素,并指出政府政策在贸易模式动态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后以贸易模式动态演进较为成功的日本为例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0.
借鉴Feder(1983)两部门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一个改进的包含金融部门和实际经济部门的两部门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全国样本实证估计结果表明,以各省银行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以投向非国有部门的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关系。从三大地区估计结果来看,以各省贷款总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显著,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投向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三大地区都是显著的,但显著性程度和大小从西部到东部依次增强,充分说明我国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的贷款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全球一体化视角出发,对宏观监管体制、市场微观结构、投资者异质信念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金融市场时变联动与风险传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内在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和金融风险传染呈现的新特点,对于完善金融风险传染理论的内容、金融稳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信用风险传染的概念、影响信用风险传染的因素以及信用风险的传染途径进行剖析,通过对一个简单信用风险传染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发现,考虑了信用风险的传染效应以后,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和VaR都显著增加.仿真结果表明,忽略微观的信用风险传染效应,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出现经济资本配置偏低、化解风险能力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分析是国际金融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危机传染相关性问题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根据已有文献,选取有代表性的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对金融危机传染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危机传染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对我国而言,需加强对短期投机资金流动的监管,谨慎稳妥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弱国际金融危机传染。  相似文献   

14.
以2000-200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为变量,建立财务失败预警分析的Probit模型.经过对20个财务指标的逐步筛选,实证结果发现,总资产净利率、资产负债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上市公司财务失败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模型的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6.7%.此外,对变量的边际影响及误判成本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财务预警模型综述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财务预警模型是指借助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体系来判别企业财务状况的模型。它通常包括以下六类 :一元判定模型 (Univariate)、多元判定模型 (MDA)、多元逻辑 (Logit)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 (Probit)回归模型、人工网络 (ANN)模型和联合预测模型。通过对财务预警模型进行回顾和评述 ,可以拓展财务预警研究的视野 ,便于我们在借鉴前人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风险是最后贷款人决策的主要依据。本文基于风险传染模型通过计算模拟研究了银行同业市场的传染机理。研究结论表明,传染性风险所具有显著的扩散与放大效应可能导致整个银行系统严重紊乱甚至完全崩溃,从而使得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救助。  相似文献   

17.
对金融监管模式合理性的考量,应从影响金融监管模式运行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入手。虽然金融监管模式的确立最终是通过一国的金融立法完成的,其合理性依存其本国内在的经济争件,但金融市场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各国法律的深刻影响,决定仅以本国立场考虑金融监管模式的架构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同时,应以此为标准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客观地评价,并促进其合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2005年上半年沪深两市中首次被ST的52家公司和52家非ST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时利用这些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和公司治理信息来构建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公司治理特征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具有显著的影响(;2)公司治理信息不能为财务信息所覆盖。这一方面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财务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当前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也说明今后在研究和构建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会计信息,还应考虑公司治理信息等,以构建出更为有效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形势指数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AR模型构建金融形势指数FCI,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其能够很好地预测通胀率。研究表明,FCI含有通胀的有用信息,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当考虑其所含变量在货币政策中的信息作用。通过检验含有金融形势指数变量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发现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对产出缺口和金融形势的松紧有准确反应,实际利率与通胀率负相关。同时指出,利率平滑行为不再显著是由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当局对市场利率的管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