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在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中存在仍然存在改革思路偏离、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不够明确等问题。本文拟通过对西方现代化国家在协调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上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两次分权思路的分析,提出通过地方自治这一制度设计来协调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中央尽管总体上保持了强有力的控制,但某些政策被地方变相地抵制也是时而可见。理论上中央强有力的控制与此形成了悖论,中央亦可以采取分而治之及惩罚典型的方式抵消地方的反对,但惩罚本身的信息含义也是"双刃剑",大量惩罚反而会使地方形成政策失去执行力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原则而言,"财权与事权统一"或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提法都比较笼统。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逻辑应为:在明确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匹配相应的财力,财权作为财力的基础。此外,应逐渐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自治权,与财力共同形成"财政共治力",以满足其公共服务职责的需要,完成支出责任。因此,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新原则为"明确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和支出责任,支出责任与财政共治力匹配"。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分权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的根源在于现行体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点就是要调整完善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划清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做到财权与事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相似文献   

5.
高振峰  庄毅敏 《全国商情》2009,(24):133-134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利益,利益关系成为影响中央政策执行的核心问题,两者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地方经济增长问题上。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与利益集团联盟,在经济上为GDP进行竞争,在政治上为晋升而竞争,无法完全执行中央政策。有必要从制度上创新,构建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和分析物价的变化是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1945年8月后,抗日战争虽然取得胜利,但由于战争破坏,经济形势一片混乱。本文根据相关文献从1946年北平物价指数、主要生活品月平均价格、其他生活费用价格等方面,研究了北平这一时段内的物价,发现其表现是温和上涨,并分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财政关系作为中央与地方实际权力关系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宪政建设的进程。在财政关系上,允许地方在财政分权的基础上,实行有利于中央与地方权力得以合理与有效划分的财政联邦主义,允许地方政府通过税收自主权实现自给自足、自我管理,这是完善我国的分税制度,使我国基层财政摆脱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主题主线的要求,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结构优化、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一年来,发展改革系统包括物价、粮食、能源、经济运行、物资储备等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利益实质是特定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关系。利益关系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内容,利益关系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中央与地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冲突,因此,需要我们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均衡,从而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地方财政研究》2012,(10):67-71,80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国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尤其对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更是如此。本文深入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经验,从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因素、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框架等多重视角,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归纳出对中国有益的启示,并提出要注意综合吸收国外与中国相近方面的特定做法,根据现阶段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其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廉洁、勤政、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型审计监督体制限制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复合型人才缺乏。为此,要改革和完善现行政府审计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审计的权威性,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保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改善审计队伍的结构,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创新与服务型政府构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的针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概念,两者在其内涵和实现手段上看似没有交叉,实则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分别给出了两个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并进一步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创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奏;政府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地方政府创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勤政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第一要求。目前政府勤政状况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应强化勤政理念的教育,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勤政能力和勤政制度建设,促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政府治理是通过认识和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政府治理理念,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和权利运行机制,不断寻求最有效的管理现代市场经济和驾驭市场机制的政府行政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巨额债务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政府的过度参与与民众监督的乏力造成了政府治理的不完善。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然后以此借鉴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在改进我国政府治理的视角下改善债务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2007-2015年省级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会计信息在政府支出结构、政府债务及政府腐败等方面的治理作用,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政府会计信息在纠正政府支出结构、控制债务规模及抑制腐败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治理效应,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地区政府会计的治理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参与式治理作为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之一被实施和推广。参与式治理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全然退出,有效的参与式治理有赖于政府角色的定位和能力的建设。温岭民主恳谈案例研究表明政府角色和能力建设在参与式治理中的重要性。参与式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应是帮助者、服务者和合作者,政府能力建设包括制度能力建设、网络管理能力建设和政府人员胜任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略论法治政府的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政府作为一种理论主张和政府模式是从近代开始的,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对政府的要求,是指政府时刻受到法律约束和支配的法制建设状态,其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统一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8.
政府活动是一种“生态现象”。政府存在的价值在于为民服务,而政府的架构也自然必须依据时空的变迁和人民的需要不断地成长。政府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来源于政府系统自身矛盾和政府生态环境的变迁。政府成长是政府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动态过程,其健康成长是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政府广告是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关注度,促进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接受和贮存,引发公众对政府的心理快感和美好联想,影响和引导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同。完善政府广告和优化政府形象传播,应该强化政府形象意识,重视政府广告的作用,善于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发挥政府广告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功效,做到政府广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的统一。政府创新是指政府组织适应变化,对变化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行为,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政府管理方法。政府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