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居民主观幸福感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在上述三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化率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城市发展质量和城乡一体化程度则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性差异仅存在于医疗卫生服务,其显著负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余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影响.城市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步入小康社会之后,居民主观幸福感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如何影响居民幸福感是值得研究与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面板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与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到中国居民主要家庭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教育程度对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化结果,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等主要结论,依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瑜 《商业时代》2015,(6):92-94
本文采用CGSS(2010)大样本微观数据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显示社会保障显著增加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且通过分项分析和分群体分析发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医疗保险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高于养老保险;此外,社会保障对中西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东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城市,对低收入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研究结论将对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方向的社会保障体制改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显著为负,并且对东部地区居民和高收入群体所产生的负效应要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从作用机制来看,城市规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增加人口密度两条途径来传递的,即通过前者产生间接的正向作用,而通过后者产生间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8年和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主观幸福感角度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居民的福利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提高了中国居民的福利,并通过影响收入、收入差距和环境污染三条机制影响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在政府质量较高和政府质量较低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加强正向渗透作用和替代效应促进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而在政府质量中等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居民福利的影响不显著;此外,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1990—2007年的中国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描述统计和分层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健康、婚姻、教育和工作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相对收入和社会失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提高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增加绝对收入的同时,缩小社会的相对收入和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生活的幸福,因此,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客观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遗传因素、文化因素、生活事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支持因素;主观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人格因素、自我效能感因素和应对方式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居民(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关注开始从过去的物质生活方面更多地转移到精神生活方面.因此,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就愈发显得重要.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沙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佳钰  邱效威 《商》2013,(16):301-301,282
采用“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的调查问卷”作为测试工具,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99名被试作为调查样本。笔者试图选用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一部分信息,通过自己的研究假设来以哈尔滨市城市居民为例对当前我国城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数据库CGSS2006,首次对城市住房价格、住房产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房价上涨程度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房价上涨越快,民众主观幸福感越低;(2)住房产权状况和幸福感显著相关,仅有一套房产者和多房者幸福感显著高于租房者,多房者幸福感显著高于仅有一套房产者;(3)房价上涨对租房者幸福感具有显著负效应,对多房者和仅有一套房产者的幸福感带来显著正向效应,且对多房者幸福感的正向效应显著高于仅有一套房产者;(4)住房质量显著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8)
员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有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三个因素,而客观方面有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等五个因素。国内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大多是直接用,后期调研数据不够充分。国外学者大多是在研究"主观幸福感"时有时涉及到了员工。因此,后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象应多关注"员工",多站在我国的客观实际上去应用国外理论。另外,有些因素的相互影响会影响结论,运用更精确的分析技术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民众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对鹤壁地区70后的人群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18份。结果显示,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中,婚姻质量、健康状况、情感体验、生活满意度及金钱重要性等因素对70后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星余 《商》2014,(26):285-285
本文以主观幸福感为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属于热点话题。通过对国外文献进行梳理和理论的回顾,了解影响民众主观幸福感的诸多因素,对提高我国国民幸福感指数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1)
工作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在"工作"上的应用,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组织承诺、心理所有权、全面薪酬和工作方面的因素四个模块。近年来,学者们对工作幸福感的研究把大部分关注都放到了"工作"上,而忽略了"员工"本身;同时,影响因素与工作幸福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结论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今后此方面的研究应多关注整个"工作链"上的幸福感影响因素,关注员工内心的情感。同时,还有注意尽量科学合理地选择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等,能够更准确地得出工作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对南通地区居民幸福感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个因素与居民幸福感的关联程度及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相对收入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相对于绝对收入来说是更显著;性别、户口性质、单位性质、居住方式、婚姻状况等会影响居民幸福感,但相关程度很低;空气质量、环境卫生会对居民幸福感造成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对比较显著。应通过改变和协调各种因素,减少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综合提高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廖秀秀 《商》2014,(15):30-30
文章在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张涛 《现代商业》2011,(15):251+250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同时,积极心理学中主观幸福感研究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对女性员工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对缺乏,本文通过对主观幸福感理论研究,分析了女性员工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增进措施。为企业的发展和女性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国东、中、西部12个省份的城镇和农村3970名55岁以上老年人微观调查数据,首次考察了在城乡分割和区域发展差异背景下老年人群体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收入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不显著;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而且还通过健康和娱乐等途径产生间接效应;除了城镇地区,相对收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都显著;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老年人从“不幸福”到“幸福”的收入转折点低于东部和城镇地区.因此,增加收入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且应当切实提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高学历居民和低年龄段居民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提升地区GDP水平;在微观层面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共同富裕背景下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最终追求,其影响因素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拓展。探寻居民幸福感提升路径始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网络购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购物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且各维度的幸福感效应具有差异性;相对于城镇居民和高消费水平居民,网络购物对农村居民和低消费水平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更显著,说明网络购物不仅能够提升整体居民幸福感,而且能够缩小居民间幸福感差距,共享幸福。因此,政府应重视网络购物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提升居民互联网使用技能,以提升居民互联网使用意愿和使用能力,从促进居民网络购物视角发挥互联网使用的幸福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