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连锁与特许》2003,(10):10-11
2003年上半年,华联超市销售规模已达到8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3.95%;新加盟华联超市的门店达142家,与上一年同比增长60%。 华联超市是国内最早特许经营的连锁超市公司之一,特许加盟事业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2.
高管飘摇     
华洲已经半年多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了,自去年年中从上海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联超市”)董事长位置上退下来后华洲与几位圈内要好的朋友谋划着如何重操旧业。  相似文献   

3.
华联超市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联超市自1993年开出6家门店以后,经过艰苦创业才得以崛起。但成绩只会属于过去和今天,明天的华联超市能依然辉煌吗?也许华联超超市独特的“管理模式”能给你一个参考答案。一直以来,华联都是以“卓效、严格的管理”称,其管理模式的特色充分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科学、规范、认真的企业管理是华联超市发展壮大的支柱华洲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创办之初,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下达了“三年亏,四年平,五年盈”的内部考核目标。然而,华联超市在开办第二年,即1994年8月,当网点数达到18家时,便提前3年多步入了盈利期,今年全年...  相似文献   

5.
康晓 《现代商业》2001,(8):40-42
中国华联商厦集团是目前中国大规模的零售集团,北京华联是它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97年,主要业务范围为百货店和大型社区综合超市.2000年,北京华联销售额达60亿元人民币,进入中国零售行业前五名.四年来,北京华联综合超市集团已在全国11个地区开设了28家超市,按计划还准备在几年内发展到200家门店,实现更高的销售目标.我国超市经过了1994年以前的起步阶段,正迅速地发展起来,其势态甚至超过百货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成都华联连锁超市为例,采用Fuzzy-AHP方法研究华联超市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方式。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运算法则,将影响配送模式决策的定性因素使其量化后与定量因素相互之间综合权衡,然后按照各因素的权重大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做出明确满意的决策方案。以此来研究出华联超市最佳的配送模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商业》2008,(16):66-68
一、华联物流项目背景 上海华联超市物流有限公司是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改制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公司.公司坐落在上海市市级物流园区--普陀区桃浦西北物流园区内,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商务活动量大,商业网点和交易市场繁荣发达,公司在连锁超市商品的配送方面,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基础扎实,能承担多种客户的物流业务.  相似文献   

8.
单位:面积——平方米  投资额——万元序号名 称地 址业 态营业面积停车场面积投资总额开业时间1华联超市中山店幕府西路17号仓储式商场100001000045001998年9月2华联超市苜宿园店石门坎165号仓储式商场10000300090001999年3惠万家超市中华路491号大型综合超市350012001996年9月4新国道食品超市江东北路189号大型综合超市500055005001997年12月5利德隆集庆西路仓储式商场12000300056001999年6中央金城超市龙蟠中路仓储式商场10000600050001999年7麦德龙雨花区双龙街仓储式商场12000100001999年8家乐福大桥南路大型综合超市200001999年(…  相似文献   

9.
周荃 《商界名家》2006,(7):38-40
4月20日.华联超市公布2005年年度报告.去年华联亏损4016万元。由于华联超市基本上布局大城市,而大城市激烈的竞争是导致去年出现亏损重要的原因。由此.华联被迫转战外资零售企业尚未触及的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0.
标准超市特许加盟业务模式的产生 标准超市(国外称为Supermaket)于1990年诞生于我国南方,目前本土较知名的超商企业如联华超市、华联超市、苏果超市等,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诞生的.尽管大型综合超市和便利店随后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标准超市仍是超商企业的主力业态,以联华为例,2008年底标准超市3900家,占网点总数的43%.  相似文献   

11.
《北京商业》2006,(4):38-39
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上海标准化超市转型的“瓶颈”正在突破,联华超市首家超级生活馆之后,已接连开出30多家高端超市和一批生鲜超市、社区店,华联超市转型的目标是社区生鲜化门店,农工商和家得利等超市也正在加快向精品门店转型。  相似文献   

12.
案情上海华联超市将其店招许可给苏州的韩先生开店,由于韩先生未及时支付特许费且加盟店管理混乱,华联超市提出解除加盟合同并要求韩先生支付违约金10万元人民币。近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对这一加盟合同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韩先生除支付所欠的特许费及滞纳金外,还要支付违约金10万元。此外,韩先生应停止以华联超市名义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广安门外,家乐福与华联超市相距不过1000米,虽然华联超市位于交通便利的广安门外大街上,但自从家乐福马连道店开业后,华联超市就明显感到了压力。家乐福在位置上明显不如华联,它不仅不在繁华地区,而且交通也极为不便。即便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家乐福不仅没有被动,反而在服务上抢先了一步——开设免费购物专车,在广安门外大街的主要车站设立接送点。这样一来,附近的居民也就乐此不疲地开始走东家,串西家,进行有比较的购物了,而这其中价格自然是消费首当其冲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了,因而,也就出现了顾客在华联大量地购买酸奶及一些日常用品,  相似文献   

14.
<正>本人抽取的超市行业上市的样本公司(武汉中百、华联综超、步步高及新华都、联华超市、物美商业、北京京客隆和时代零售),2008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23.49%;毛利润65.82亿元,同比增长一、超市行业业绩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90年代以来,连锁经营作为深化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迅猛发展,为解决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过于分散等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1997年5月,江苏省如东县东方商厦加盟上海华联超市,成为县城第一家特许连锁店.开业两年多来,凭借稳健的发展战略、严格的管理规范、科学的运作机制在如东超市业迅速崛起.那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的客流量和日益攀升的销售额描绘出商店的繁荣景象.这家仅300平方米的连锁超市,日销售额少则6万元,多则20万元,每平方米卖场日销售额达到1000元,是上海、南通等大中城市超市卖场的8~9倍,超市的销售和利税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今年l~6月,上海华联超市如东店销售突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超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一)超市在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据AC尼尔森最新调查显示,有80%的消费者每周光顾超市。拥有全国最多超市的上海,已有家乐福、大润发、易初莲花、乐购、联华、世纪华联、沃尔玛等15个品牌超市。有资料显示,上海目前营业面积在5000平米以上的超市已达97家。  相似文献   

17.
国内零售行业的权威网络媒体联商网评选出2001年中国零售业十大新闻。去年被广为关注的“华润收购万佳”等十大事件被评选为2001年中国零售业十大新闻。 它们分别是: 一、购物代币券风波,国家采取措施明令禁止使用购物代币券,而对于如何处置代币券即代币券的善后问题也着实让商家头疼了一段时间;二、京沪三连锁巨头联手开店,上海华联超市、北京西单商场、北京超市发在2月3曰正式签约.联手组建北京西单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计划2001年在京开设100家华联超市;三、家乐福被责令整改,此次事件除了使令家乐福在中国扩…  相似文献   

18.
序号单位名称业态类型销售总额(万元)门店数(个)1联华超市有限公司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7306836062上海华联超市公司超级市场4200005003山东三联商社专业店3431004上海市农工商超市总公司大型综合超市3200001065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百货店28500066上海锦江麦德龙购物中心有限公司仓储式商场25947467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超级市场、便利店2531962258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123265459上海华联集团家用电器有限公司专业店1231391710北京京客隆商厦超级市场1145222…  相似文献   

19.
以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法国的家乐福三大商业巨贾为首的外资纷纷抢滩中国的大中城市的时候,联华、华联、农工商、苏果等一批中资超市如雨后春笋,连锁店遍及城乡,发展势头迅猛,有的超市年增长速度在150%以上,联华超市的门店已经突破1000家.截止2000年底的统计,中国连锁超市店铺总数已达7685家.连锁超市的零售额直线上升,连锁百强的销售额近1000亿元.中国本土超市在一片叫好声中"自鸣得意".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月,华联正式开业,经过11年的发展,公司已经由最初的6家门店发展成为网点遍布上海市各区县,并辐射苏、浙、赣、皖等省市的全国规模最大的超市连锁集团之一。2003年,国内加盟店总数达到1,100家。作为一家以连锁经营为特征,以开拓全国市场为目标的集约化、自我滚动扩张能力强的连锁超市公司,华联迅速稳健发展的核心支撑是它的物流配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