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公司之间进行并购已不是新鲜事,但蹊跷的是并购却把大股东给注销掉了。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修改了股权质押制度以及并购制度以来,股权质押融资已成为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形成的高并购溢价的后续处理及减值风险也备受关注。基于此,文章利用2013—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可以减少企业的商誉减值;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过抑制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显著减弱了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商誉减值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拓展和加深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行为经济后果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拟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企业多种形式并购、直接注销同业竞争公司、以协议买断销售、以市场分割协议、充分论证同业但不竞争等多种方式解决同业竞争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作为政府解决产能过剩、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方法之一,被反复在各类"指导意见"中提及。但并购之后,企业绩效是否得到提高了呢?哪些因素是影响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呢?本文以2010~2012年发生并购活动的10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来研究这些问题。结果发现从短期看——并购当年——并购活动导致公司绩效下滑,但并不显著;从中期看——并购第二年——并购绩效大幅下降;从长期看,并购活动有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的趋势。自由现金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现金支付对公司并购有正影响;而公司负债水平对并购绩效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联交易作为一种意义特殊的并购方式,在并购市场上十分常见。但是,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把"双刃剑",大股东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标的公司实行掏空;也可能出于公司的利益,对标的公司实行支持。而机构投资者作为一种新的投资主体,其在公司关联交易中的作用有待考量。本文选取国企并购样本,考察异质的机构投资者对国企关联并购中大股东的支持行为或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国有企业关联并购中,大股东的支持行为远多于掏空行为;(2)更稳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国有企业关联并购中大股东的支持行为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对于其掏空行为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金鑫 《商》2013,(17):87-87
在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性地位,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资源和利润转移到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中,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将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公司并购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大股东通过公司并购来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企业并购呈现出数量与规模同时增长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巨额商誉的产生以及高减值风险的形成。一系列巨额商誉减值案例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使商誉受到投资者及监管机构等多方的密切关注。基于此,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通过研究坚瑞沃能并购沃特玛的案例,分析巨额商誉的产生及其经济后果。在并购前,主要表现为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时,高额业绩承诺是导致巨额商誉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并购后,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具有信息优势而提前减持股份,而中小股东只能遭受巨额损失的严重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时进行融资,将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动,如何进行并购前的资本投资决策,对企业的资金成本、税后每股盈余、公司价值乃至公司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购双方选择的资本结构方式不同,将使并购后的资本结构产生差异,因此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会将经营侧重于其控股价值,合资股东侧重于投资报酬率及市场利益的获取,而小股东最关注公司股票的转让价值及投资的现金回报,所以必须做好并购时的资本结构规划,达到并购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逍逸 《现代商业》2023,(1):137-140
业绩承诺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并购中,以提高并购的效率。而中小投资者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利益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备受关注。业绩承诺一方面作为并购机制有效地缓解了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其高违约率也伴随着有大股东套利,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现象。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安洁科技并购威博精密为例,探究业绩承诺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业绩承诺可以在短期提升公司的股价,但随着业绩承诺的未达标,大股东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前离场,而中小股东的利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私募股权(PE)”型并购基金能发挥PE机构的专业优势,实现产业资本的快速整合和价值创造。文章以美年健康为例,从战略、协同和市场三个维度探讨“上市公司+PE”模式的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美年健康通过参设多支并购基金在短期内实现了企业业绩和规模双增长,但后期由于商誉减值、关联交易和大股东掏空行为等因素削弱了并购基金的价值创造效应,未来应科学筛选和估值并购标的,加强股权质押和信息披露监管,减少关联交易,以更有效并持续地发挥并购基金的价值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2012—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作为依据,先后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为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并购成功率的影响效果。此外,还分析了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不同作用效果,以及在关联并购和非关联并购交易中不一样的意义。研究得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并购成功率呈正相关,且交易型投资者的影响更显著。而与非关联并购相比,机构投资者对第一大股东的制约能力变化对关联并购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质检总局5月9发布公告,对261家企业的273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予以注销。记者发现,在这些被注销的许可证中,有50多张都是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占被注销许可证总数的两成多。本次被注销许可证的乳制品企业,有的是因为不再生产许可证产品,有的是企业申请注销,多数则因为逾期未达到行业产  相似文献   

13.
政治联姻?     
并购雅士利并非一笔合适的买卖。6月18日,蒙牛正式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从雅士利第一大股东张氏国际以及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D airy Holdings手中购得约75.3%的股权,最终涉及金额将在87亿元人民币左右,成为国内乳企最大金额的并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企业资产剥离行为日益增多,但在理论上却没有得到与并购同等的重视。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从企业战略角度研究多元化水平和经理人变更对企业资产剥离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多元化程度愈高的上市公司,愈有可能从事资产剥离;上年发生总经理或董事长变更的企业,愈有可能在下年进行剥离资产;资产剥离还与上年的每股收益、流动比率显著负相关,但与上年的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企业资产规模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05,(1):33-33
<正> 在2003年医药行业并购、重组之后,2004年继续上演了并购、重组的故事,并出现了新的并购、重组高潮。在2004年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的高潮中,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源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进行的系列并购、重组,特别引人注目,国内医药行业的大鳄正逐步形成。2月,国药集团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从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手中接过了其持有的43.33%股权,成为一致药业的大股东,结束了包括上药、丽珠、东盛等6家药企对一致药业的拼抢。9月,  相似文献   

16.
赵峥 《新财富》2001,(11):84-88,90
万向利用自身优势和有利时机,成为美国上市公司UAI第一大股东,其胆识、眼光和交易方式等非常值得借鉴。但其风险投资型的交易结构和一些并购细节也颇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7.
“注销”如何防“规避”卓龙华企业法人(下均称企业)如遇永久性停止经营活动的因素,不能或不必要继续开展经营活动,而依法向登记主管机关主动办理注销登记,此属自律行为,登记主管机关应予支持并依法定程序做出核准注销登记的决定。但对于有些企业(特别是街道、乡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事件的市场反应及内幕交易情况。实证表明,大股东增持为国有企业带来的异常收益率要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说明非国有企业大股东挖空企业的"掏空效应"要远比国有企业严重。在短期内,大股东增持能为国有企业带来约8.7%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但为非国有企业带来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仅为1.9%。在长期内,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的累积异常收益率约为0,"支持效应"与"掏空效应"基本持平。但非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在长期的累积异常收益率约为-23.8%,"掏空效应"占主导地位。同时,对大股东增持事件的超额换手率的研究表明大股东增持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做为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对企业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并购是一种风险很大的企业经营活动,并购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并购活动的始终。本文对企业并购相关概念做了简要的概括,并进而分析了国内大企业的经典并购案例,最后总结了些许企业进行并购应该注意的问题,力图服务于企业并购决策。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企业并购活动风起云涌,企业并购规模和数量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并购成功率并不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并购企业没有妥善解决并购中的人力资源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并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对我国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