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品外贸是技术外溢的渠道,它能引起技能偏向性技术的改变,从而对劳动力技能产生引致需求.但不同产品之间由于技术差异,对劳动力技能水平要求不同,进而对我国就业技能结构的整体提升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而分别考察传统产品对外贸易和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技能结构的不同影响,以及除产品外贸因素之外其它关键因素时我国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并根据结论为我国改善就业技能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提高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是否成为贸易强国的标志之一。本文通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 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贸易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发展也越来越迅猛。高新技术产业虽然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财力,而且周期相对比较长,但高新技术产品与其他传统产品相比,推广的难度比较大。所谓高新技术产品,就是指在符合国家和区域内高新技术的限度以及技术产品等相关要求下所研发生产出来的新型产品。这类产品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它的尖端核心技术是无可比拟的,还有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是改进产品,通过传统产品,在注入新的生产元素和高新技术要素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创新,也就是常说的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技术进步通过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对就业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之中有不同的表现,在短期之中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就业;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各个方面的调整,在长期之中又会促进就业的增长,技术进步通过提高资本存量促进了就业的增长,而在我们所考虑的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促进就业,这就要求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婧 《北方经贸》2007,(1):28-29
文章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历年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当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含量低、各行业、各地区之间高新技术发展不平衡,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入世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日益增加。鉴于此,本文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进行了简单分析。本文首先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入手,接着分析了中美贸易日益扩大的原因,最后就发展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从政府和企业方面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杜佳慧  杜焱 《商业时代》2007,(12):11-12
分析各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是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前提,本文根据我国的统计数据特点构造了度量就业技能结构的两项指标,然后以这两大指标比较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就业技能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利用联合国统计司的贸易统计数据,首先运用狭义和广义的贸易结合度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测度了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互补程度,然后运用贸易特化指数和附加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互补类型和互补动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总体互补程度和各类产品的互补程度均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中美高新技术贸易的总体互补类型属于产业内互补,但不同产品差异明显;"入世"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互补程度及互补类型的影响较为明显;较高的进出口贸易结合度和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化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未来的发展则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G\|L指数,从分类和行业两个角度,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中国农产品贸易仍然以由资源禀赋所主导的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但在某些农产品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方式已经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并且未来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地,考虑产业内贸易的特殊性,建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客观存在,并且其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因此,发展纵向一体化合作,力求在产品差异化竞争中取胜,是刺激产业内贸易增长,进而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GTAP模型实证模拟了北美等八大区域工业制品部门的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八大区域均能通过国际贸易技术溢出促进我国工业制成品部门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福利的增加;但与Jaumotte(1999)和Connolly(2003)等文献结论不同,俄罗斯、北美和欧洲等区域对我国工业制成品部门产出及GDP增长至少在短期内有较大冲击,并会加大我国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zhar-Elliott法对2000-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仍具有十分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征,同时产业内贸易类型呈现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格局,各类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入超式的产业内贸易居多,但已出现向出超式产业内贸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桃产品出口战略研究——基于产业内贸易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S分类数据,对1992-2007年我国鲜桃及桃加工品的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程度、Bruehl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和Thom&McDowel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指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桃产品贸易中的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而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垂直型产业贸易。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桃产品出口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工业品贸易对工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工业品贸易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其中出口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因素,进口对就业影响不明显。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进口对就业的冲击效应逐步显现。因此,要实现贸易与就业的均衡增长,就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大国的比较优势,提升出口的就业拉动效应和降低进口的冲击影响,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合同适用国际贸易惯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私法领域的国际贸易惯例与国际公法领域的国际惯例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与国际贸易合同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惯例的适用、修改抑或排除都离不开合同的规定。最新国际贸易惯例有发展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新趋向,允许甚至明确赋予合同当事人有选择、修改或排除适用惯例的权利。本文在探讨国际贸易惯例定义及其与合同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论证国际贸易惯例在合同中的实际适用及适用时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是一个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区,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地区,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贸易伙伴。本文以中国对欧盟25国的农产品出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结构特点,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比较优势及贸易互补性,从而为确定我国合理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指导我国农产品更好地开拓欧盟市场,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环境成本转移的概念出发,利用统计数据,计算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进而分析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在我国占主要优势,且出口增长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进口贸易中,化学工业、采矿业、塑料、橡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的净进口向国外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纺织业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则向我国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