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与快乐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和精神动力。处理好它们间这种辩证关系,对于国家确立“以人为本、为民谋福”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于改善民生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政府公共政策转变,对于国民增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幸福之源”的观念,对于在新时期寻找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精神原因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但长期以来,人们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混为一谈,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GDP高速增长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结果导致出现“有增长无发展”、“倒退的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制约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才能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结构变化等方面均衡、持续和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3.
王泳  李晓红 《北方经济》2006,(10):37-38
经济增长是一个备受政府、公众和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公众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繁荣和国民福利提高的前提,是解决其他种种经济问题如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的钥匙,是医治一切经济疾病的万应灵药.但是经济增长需要人们付出的代价是:牺牲目前的消费、减少闲暇,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造成环境恶化,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能全  陈剑 《南方经济》2004,(10):54-56
教育本身具有经济功能与产业功能,教育消费可以拉动社会需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而教育投资可以为创造良好的教育市场,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本,本文分析了广东经济增长中的教育投资与教育消费的贡献,提出了发展广东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中心特点,毫无疑问他们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先驱。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最早论述了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了许多认识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斯密认为,个人的正当动机是启动和维持经济增长过程的最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竭力提倡发展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资源紧缺的状态下,发展知识经济才是硬道理.传统型的经济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不能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我们当下与未来需要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的一道曙光.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它是智囊团的集合,以教育、智慧为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推动经济有效增长,文章对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发现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显著,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教育规模增长、事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不均衡的现状。据此提出了要重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短期作用与长期影响,继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并扩大经费来源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建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一些怀疑的目光开始投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该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经济健康运行提供价值导向、为社会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等角度,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本民生析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吴忠民教授日前表示:我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所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比非洲一些贫穷国家还要低。这犹如当头一声棒喝。 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增速远远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却表现得如此滞后。吴忠民认为.经济增长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国民的收入与GDP增长保持同步增长.否则难免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为伴随着财政收入的过速增长.国民负担也在同步地递增。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传统理论认为资本、劳动、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能带来就业增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二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相互效应呢?通过对我国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就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对促进就业增长的效应不是很明显。为此。要实行经济与就业协同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源素质,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