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文章以黑河下游尾闾湖泊东居延海为对象,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了黑河生态补水以来的入湖水量、湖水水面面积及湖水水质变化状况;提出了保护东居延海水环境的持续供水、优化配水、加强监测和实行问责考核等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掌握江苏省水域面积,结合江苏省水利普查数据、1∶10 000水系数据等相关参考资料,利用2012年江苏全省0.3 m空间分辨率航片,提取了2012年度江苏全省8大类别水域面积。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江苏水域面积为22 433.2 km2,包含湖泊(不含省管湖泊圈圩)6 271.0 km2、省管湖泊圈圩637.5 km2、河流5 042.9 km2、水库480.4 km2、塘坝39.8 km2、洪泽湖滞涝圩1 590.0 km2、里下河滞涝圩595.4 km2、鱼塘5 322.5 km2和沟渠2 453.8 km2。该成果精度较高、客观真实,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为今后省级和地方政府水域岸线动态监管、定期开展全省水面变化监测和水利基本现代化进程考核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下一步研制全省水域面积管理行政执法协同监管系统提供了监测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黑河水生态环境的优化管理,以其尾闾湖东居延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并对其可能的影响要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输水明显改善了东居延海湖水水质,大部分湖区矿化度减小,入湖口矿化度由1985年的10.50 g/L下降为2016年的5.45 g/L;东居延海水质改善主要受黑河来水量的稀释作用影响,而部分水质指标值增大则主要受黑河来水水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MODIS数据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MODIS数据特点的分析,提出针对流域生态环境要素因子的定量监测策略及关键技术.选取三峡库区及湖北省作为示范区域,提出流域尺度的植被覆盖、地温分布、土壤含水状况等要素因子的快速测定方法和作业流程,并具体通过实际监测水库蓄水前后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地温分布特征及土壤水分含量,结合维护健康长江、实现人水和谐的现实需求,探讨了MODIS数据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脚步的不断加速,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的话题。为了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规划和发展,高速高效地对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就成为了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和任务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且对其概念、方法以及监测中的重点进行分析,为遥感技术的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形势下洞庭湖的江湖格局变化情况,基于2013~2018年Landsat 8-OLI卫星9个时相的遥感数据,提取近期东洞庭湖水域面积时程变化特征,并利用已有的水位观测资料,建立了水域面积与城陵矶站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 2013~2018年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呈现动态变化,介于229.55~996.32 km2,平均502.00 km2;(2)年内汛期6~7月份水域面积最大,枯季水域面积则最小,空间分布上东洞庭湖沿湘江深水河槽以及湖区西北部较深的分叉型水槽为常年水体,其面积占比不足湖区总面积的20%;(3)东洞庭湖水域面积与城陵矶站水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6。水位变化是湖区水域面积变化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了洞庭湖涨丰枯退水情下的江湖格局。  相似文献   

7.
渗流监测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文章简要介绍了渗流监测在上海宝山区蕴东水闸加固工程检测中的应用,通过渗流监测分析了节制闸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要了解水质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性,就必须在一定的地点进行连续不断地监测,对于偏远地区或大水域(湖泊、水库、海洋)的水质监测是一项很费力、费时、费钱的工作,往往很不容易做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来监测水质的状况和其迁移的规律。水质遥感技术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卫星遥感具有宏观性、整体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在提供概观性的水质观察方面,比地面水质监测要优越得多。水质遥感技术的基础是不同水质的水体,其光谱特性有所不同。根据遥感测得的水体光谱特性,建立其与水质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证实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实用性,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的概念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通过实例重点探讨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尤其是在土壤侵蚀监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发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以及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水土监测方法的不足,而且其监测范围更广更为精确,应用也更为广泛。本文意在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MODIS数据在湖北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态监测湖北省土壤侵蚀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方法,即利用MODIS影像和植被指数模型提取省内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利用对TM影像的人工解译获取省内的土地利用图→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坡度图→结合《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将坡度图与土地类型图、植被覆盖度图空间叠加,判断和计算侵蚀强度等级,最终获得湖北省土壤侵蚀强度图.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2004年,湖北省2005年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为测算不同水文水质条件下东洞庭湖动态纳污能力,利用2003—2016年MODIS遥感数据和实测水文数据建立水位-面积-湖容关系模型,提取不同水位、入湖流量、入湖水质条件下的纳污能力计算参数,参照《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测算出不同水文水质条件下的东洞庭湖动态纳污能力系数以及COD、氨氮的动态纳污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东洞庭湖纳污能力随着水位、流量、水质而动态变化,COD最小纳污能力为14 200 g/s,大于2016年年均排放强度1 837 g/s,不存在水质超标风险;氨氮最小纳污能力43 g/s,小于2016年年均排放强度275 g/s,水质超标风险大;明确了导致氨氮超标的水文、水质条件,认为氨氮入湖浓度<0.95 mg/L时,湖泊氨氮不超标。主要结论为:①水位-面积-湖容关系模型可为测算湖泊动态纳污能力提供支撑;②建议根据动态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科学利用水环境容量;③东洞庭湖入湖氨氮浓度应控制在0.95 mg/L以下,以保证水质达标。研究成果对维护和改善洞庭湖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集成技术在动态变化监测中应用非常广泛。以两个时相的ENVISAT-ASAR图像为例,在对不同时相进行精确配准等必要图像预处理基础上,通过消除雷达影像山体阴影影响,提取出每个时相上水体区域分布,并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实现了鄱阳湖水域随季节变化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泥沙的表面特性是了解泥沙环境效应的基础。为探究不同来源泥沙表面特性的变化规律和泥沙分级,采集了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的泥沙,依据粒径分组对泥沙颗粒的级配和表面特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泥沙颗粒均以粘粒、粉粒和细砂粒为主,比表面积范围为3.2~25.12m2/g,属于中孔材料;泥沙颗粒的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两者呈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即在粘粒和细粉粒范围内,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减少而迅速减小;与分级沙样相比,混合沙样中值粒径与比表面积的关系与分级沙样趋势相近,量值略大于分级沙样;泥沙颗粒的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较大,当粒径大于15μm时,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随泥沙粒径增大而缓慢增加,而当粒径小于15μm时,随泥沙粒径增大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4.
毕宏伟  刘陈飞 《人民长江》2018,49(19):39-45
采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水质参数的检测,研究了东湖两个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湖区蓝藻整年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统计分析蓝藻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区域微囊藻在6~7月达到全年最高值,但拷贝数相差近20倍。(2)两区域蓝藻门在属水平的变化也有显著差异,H区蓝藻在4~11月主要由浮丝藻属(Planktothrix)(4~6月)、微囊藻属(Microcystis)(6~9月)、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 sp. PS717)(7~11月)交替演变,L区蓝藻主要是由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4~6月)和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 sp. PS717)(4~10月)组成,并且与H区在相对丰度变化上比较,L区较平稳。(3) RDA分析表明,Tw、p H、NH4-N是影响H区蓝藻属水平分类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L区蓝藻属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Tw、TP、p H。(4)与以往传统藻类计数相比,还发现了以往显微观察难以发现的聚球藻属和拟柱孢藻属等,且聚球藻属在东湖蓝藻门中占优势地位,应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洪泽湖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的洪水,周边地区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常受洪涝灾害影响。为了降低区域洪涝风险、减少洪灾损失,针对外河洪水、区域洪水及暴雨内涝3类风险源构建了洪水演进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WebGIS开发了B/S结构的动态洪涝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动态图层技术生成了动态洪水风险图。实现了对规划与模拟工况下的雨水情信息、静态与动态洪水风险信息和受灾损失信息的综合管理以及二维洪水演进过程的动态显示,有助于加强区域洪涝管控与制定避险转移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华东电网广域动态信息监视分析保护控制(WAMAP)系统投运以来为调度运行提供的实时动态监测功能和稳定分析、预防控制辅助决策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电网实时动态信息管理、电网扰动识别和快速故障分析、电网在线稳定评估预警等,提供了实际的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2019年的MODIS卫星影像数据与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从宏观角度实现了塔里木河流域土壤湿度的遥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MODIS第7波段的反射率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塔里木河流域上、中、下游土壤湿度在年内空间上、时间上差异较大:通过同期不同河段的对比分析可知,塔里木河流域土壤湿度上游>中游>下...  相似文献   

18.
掌握湿地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能够为更好地保护湿地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1992年、2002年、2012年3个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最大似然法分类提取湿地信息,研究滨海地区的湿地信息、动态变化并对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滨海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人工湿地所占比重增加了22.43%,自然湿地所占比重则相应减少,此外自然湿地呈现以獐茅、盐蒿群落大幅度减少以及米草先大范围扩散后相对稳定的趋势;在转移过程中,转入面积最高的是人工养殖塘,而转出率由光滩变成了浅海水域;滨海湿地变化驱动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桥东湖是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实验区的常年集水区之一,是许多珍稀鸟类的繁殖及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潜在的科学研究、生态旅游价值。为了解陈桥东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于2017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陈桥东湖进行浮游生物采样调查,并利用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状况。结果共发现浮游植物有8门67属118种,其中绿藻47种,种类最多,占39.83%;其次是硅藻,有35种;甲藻最少,只有2种。各采样点浮游植物丰度变化范围为(2.52~39.7)×106 cells/L,全年主要优势门类为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发现浮游动物34种,轮虫种类最多,共21种,占61.76%;丰度变化为68~1 342 cells/L。全年轮虫为主要优势种类,轮虫滤食者RF为主要浮游动物功能群。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陈桥东湖水体整体呈中度污染状况,且夏季最差,冬季相对较好,与水体理化指标调查结果一致。研究成果可为新乡黄河湿地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武汉市湖泊面积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等分辨率Landsat TM/ETM+为数据源的常用水体提取方法有阈值法、谱间关系法、归一化水体指数法和分类法,然而这些方法都未考虑混合像元的影响.遥感影像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混合像元,这使得基于像元的遥感信息提取精度难以满足较高精度应用需求.首先利用混合像元线性光谱分解方法从2006年武汉地区LandsatTM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