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T经理世界》2010,(19):16-16
最近,富士通开发出了一种使用磁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并计划在2012年推向市场。富士通这一充电系统能够同时给多个设备充电,包括: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它们在充电时都将不需要电线,只要是在规定的范围内,设备就都可以进行充电。与以前的无线充电系统相比,它甚至可以为电动汽车充电,并且可实现较远距离充电。因此,我们以后有望见到无线充电“热点”,与Wi—Fi无线上网区域非常类似。  相似文献   

2.
《现代班组》2015,(2):16-17
"机器人革命"已经开启,有人预测,未来将有70%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然而,有一些工作是机器人取代不了的。我们不要与机器人为敌,而是与它们并肩作战。无线充电技术我们已经有了无线网络、无线电话,日常电器摆脱被束缚在墙上的日子还远吗?目前的确有电力垫这样的充电器,来为手机等小玩意充电。但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沃特敦的无线电力公司野心更大,他们决定让无线充电技术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3.
高振华 《汽车观察》2014,(3):101-103
<正>在记者看来,无线充电一直是人们期待的新技术,因为这种技术的实现可以摆脱数据线和插头的束缚,如同无线鼠标一样,方便地为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汽车等产品实现充电,这在几年前绝对是一种不敢想象的技术,但是就在2014年这项技术将会被广泛应用开来。无线充电技术离我们多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很多电子产品都需要电池为其提供能量,而给其设备充电就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发明了无线充电技术,这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近几年来,纯电动汽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纯电动车项目已成为未来汽  相似文献   

4.
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无线充电的大军中。在未来的世界中,汽车可以像地铁一样,边走边充电;各种便携设备也将迫不及待地甩掉电线。不过,在大规模普及前,无线充电至少要解决两个性命攸关的问题一一怎么让无线充电的电磁波不影响到人类健康;怎么防止在不正确的情况下,不损坏电池和充电器,特别是不要发生锂电池爆炸的事故。  相似文献   

5.
陈婧 《IT经理世界》2011,(16):62-63
有了这款透明手机充电器,我们便不会再有四处给手机找充电器的烦恼了,这是来自法国的创投企业Sunpartner公司的最新成果。他们把光伏太阳能薄膜技术应用到手机的触摸屏上。通过太阳能为手机充电。与众不同的是,这家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把智能手机的整个触摸屏完全转换为“充电器”,并且通过他们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高振华 《汽车观察》2014,(10):92-95
无线充电技术能否颠覆传统汽车充电技术?电动汽车能否彻底摆脱沉重电池充电模块的束缚?电动车发展一直受制于充电难问题,而这一难题有望得以解决。最近在互联网上传播着一段视频,在诺基亚纽约新品发布会上,用户回家后随手把手机放在充电垫上,充电边听音乐的场景,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充电概念。这款产品是诺基亚最新发布的Lumia920,它内置了无线充电接收器,不久的将来,在美国本土的香啡缤店面和伦敦希思罗机场都将有无线充电器可用。  相似文献   

7.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20,(3):108-109
充电是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重要一环,充电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用车体验。今年春节刚过,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就传来一件令人振奋的消息:2月13日,迪拜道路运输局(RTA)宣布,利用磁共振技术(Shaped Magticfield Responsion,SMIFIR)成功测试运行中的电动汽车和公共汽车的动态无线充电。未来,迪拜的电动巴士和电动汽车可以在路上充电。业内认为,这将重塑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8.
《玩具世界》2010,(6):65-65
中国设计师郑伟西近日发布“魔方充电器”.由电磁感应发电装置和蓄电池组成,于是.玩魔方时,伴随着每一次的转动.模仿内部将会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能,并通过蓄电池储存需要的时候,拉开魔方就能将电力从内藏的USB接口导出,边玩边发电,既是娱乐用品又有助生活。  相似文献   

9.
上海耿舜包装设备有限公司开发出用国际最新科技晶体管第五代模块化设计的PL系列电磁感应铝箔封口机。该封口机主要元器件为进口,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高频信号经放大后由感应线圈输出,当内盖装有复合铝箔件的感应线圈时,即产生涡流发热,使铝箔面与瓶口紧密粘合,达到气密封口的目的。它适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农药、润滑油、化工产品等容器的封口,起到密封、防伪、防盗等作用。还可以用于聚乙烯、聚酯、聚丙烯、玻璃等非金属材质容器的铝箔封口。该封口机电磁工作频率低于国际标准,效率高、故障低,操作维修方便,完全可以替代…  相似文献   

10.
感性元器件投切过程中在线圈两端产生高于电源电压数倍到数十倍的反向电压,控制器无法正常工作。提出一种利用压敏电阻工作特性,将线圈产生的过电压由释放器进行释放保护,有效防止了因感性负载反向电压造成控制器故障。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社会》2012,(35):63-63
丰田推出全球首款基于充电的运动型iPhone&Android应用程序,并以全新打造的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来诠释“快乐充电”这一创新充电理念。当智能手机用户将其设备连接到充电器上时,“PLUG—IN Championship”就开始插电,并将之变成一项运动。  相似文献   

12.
本实用新型技术是通过振源振动产生相应的电磁感应电流,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相应的电磁场,通过调整上下两个电磁场之间的作用力大小,达到最佳减振效果,解决了现有减振器缓冲后反弹振动的技术缺陷,是现有减振技术,特别是在汽车减振技术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石油资源枯竭、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等因素,新能源电动汽车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却也面临着充电难的困扰。那么,如何使电动汽车充电更加便捷、安全、智能呢?无线充电技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时至今日,国内外已有众多厂商加入到无线充电研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外的高通halo、witricity,国内的中兴通讯,其他一些厂商如WAVE、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丰田、本田、日产等。在2015年10月第二届电动方程  相似文献   

14.
郑悦 《IT经理世界》2013,(17):69-69
这家极具创新色彩的公司,正在尝试以较高性价比的产品,更积极地投身光电池领域。今年2月的西班牙巴塞罗那通信展上,一款使用光能充电屏幕的手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没错,这款手机正好可以解决现今人们的烦恼。在这个屏幕越来越大的智能手机时代,人们总是要面对相伴而生的问题——屏幕大耗电快,而出门时带一大包各种终端充电器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如果使用太阳光、灯光等充电,那就再方便不过了。实现这种可能的是一家拥有光能充电的技术来自法国的SunParter公司,该公司使用一种光伏薄膜,可放在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屏上,使其利用光能充电。  相似文献   

15.
黄堃 《化工管理》2012,(11):55-55
<正>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研发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设备,它在较暗的光线下也能产生足够的电压为锂离子电池充电,今后或可用于手机和电子书等移动设备,即便在室内等光线较暗地方也能为设备持续充电。英国沃里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最近在《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报告说,使用有机材料开发出了这种太阳能充电设备,它在接受光线照射后能够产生7伏特的电压,而现在许多电子设备中所用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所需电压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问题,采用超级电容设计了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器,对快速充电器的整体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关键技术应用超级电容的快速充电机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改进了交错并联Boost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给出Boost电感、输出滤波电容等参数设计及开关管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电缆厂挤塑机普遍采用铸铝内嵌电阻丝加热,有效利用热能仅有40%左右。电磁感应加热中的感应线圈自身并不发热,发热体是被加热体,减少了热能损耗严重的空间辐射过程,环境温度明显低于电阻丝加热方式,热效率达90%以上。宁波康兴电缆有限公司在1号SJ-45×25挤塑机安装电磁感应加  相似文献   

18.
陶炎  疏朝龙 《化工管理》2014,(19):64-65
背包上喷涂一种材料,人们一边走路一边就能给手机、MP3等充电;公交车站防雨棚上覆盖这种材料,乘客就可以一边等车一边给手机充电。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真实场景。这种神奇的材料就是塑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继晶体硅、无机薄膜之后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多轴承行业在轴承加工工序间或成品退磁中使用线圈退磁机,这种退磁机耗电功率一般在4~6kW,由于连续运行产生高温发热现象,故需增加风冷或水冷辅助设备,加大了设备结构尺寸、复杂性及故障率,常因高温、绝缘老化或受潮使线圈烧毁。成品退磁是最后工序,往往因电压、电流、绕制线圈的质量等  相似文献   

20.
月度概览     
新产品&新技术Microchip推出充电管理控制器本刊讯Microchip日前宣布推出MCP73833和MCP73834单节大电流(1A)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充电管理控制器,有助于实现更加智能、快速和安全的电池充电器设计。Microchip网址:www.microchip.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