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某金融网点,一位中年先生正给自己的存折销户,柜员递给他568.20元本息。他说:“两角零头不要了,没处放。”随即将568元揣在兜里,两角丢在钱槽里,柜员急着将他喊回:“先生,您不能这样做,多了两角钱就属于我长款,会遭到处罚的。”先生无奈的将两角钱重新捡回,非常不理解地走出金融网点。  相似文献   

2.
死驴赚钱     
一个城里男孩K enny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100美元买了一头驴,这个农民同意第二天把驴带给他。第二天农民来找Kenny,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那头驴死了。”Kenny回答:“好吧,你把钱还给我就行了!”农民说:“可我已经把钱给花掉了!”Kenny说:“那么  相似文献   

3.
我想就银行工作中的结算工作谈谈怎样贯彻“少花钱多办事”这一方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各企业不是互不相关的,它们之间的产品进行着有计划的交换。通过银行结算,供方售出产品,取得货币;需方付出货币,取得物资,这样川流不息,保证资金的顺畅周转。如果一个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不能取得货币,它就无钱购买原料材料进行再生产。所以,结算工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做好结算工作,使企业都能做到“钱出去,贷进来”,“货出去,钱回来”,就能促进企业加速资金周转,保证生产有计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科学投资》2006,(3):40-40
贺振安像很多创业者一样,有着对市场的敏锐把握,因此他赚到了钱,他应该算一个成功的经营者。但是如果认真分析他的企业财务之路不难发现,他所遇到的“大锅肉”问题仅仅是企业财务空缺的一个方面,由于对财务知识短缺,他对资金运用的方式极为单一,这也使得他将原本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企业规模得以更加壮大的机会错失了。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国际经理人、知名的金融家,有着丰富的海外求学经历和从业背景,浑身上下却散发着浓郁的儒家之气:谦逊、和蔼、传统。他就职于信用卡产业——一个提倡“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行业——可他却告诫年轻人,“要花挣来的钱,而非未来的钱”。他说:理财,也是一种责任。他就是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冯炜权先生。2006年仲春的某一天, 记者如约来到北京光华长安大厦,采访这位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大中华区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6.
周明  马骏 《中国信用卡》2006,(7S):18-22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国际经理人、知名的金融家,有着丰富的海外求学经历和从业背景,浑身上下却散发着浓郁的儒家之气:谦逊、和蔼、传统。 他就职于信用卡产业——一个提倡“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行业——可他却告诫年轻人,“要花挣来的钱,而非未来的钱”。 他说:理财,也是一种责任。 他就是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冯炜权先生。2006年仲春的某一天,记如约来到北京光华长安大厦,采访这位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大中华区的掌门人。[编按]  相似文献   

7.
钱是讳莫如深的东西。似乎所有的银行黑话都与钱有关。银行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头寸”。“多头寸”,“缺头寸”,“轧头寸”,”调头寸”。后来明白了,“头寸”就是款项.说钱不就得了吗。  相似文献   

8.
出纳     
一个人一生不知说了多了话,能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乃至成为传世箴言的话却是微乎其微,而中国的第五任政府总理朱镕基虽卸职多时,可他那“不做假账”的话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被诸多领导者与财会人员奉为职业道德规范,可见此话的魅力非同一般。“不做假账”不仅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光荣传统,还道出了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作为“货物与货币出入的记载”的账,不仅说明了钱与物的流向,还是生产、经营等方面真实情况的反映人们透过这些情况可以分析亏、盈的原因,并作为今后改进工作与制定近、长期发展规划不可缺少的重要决策依据。倘若做了假,则…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铁能生钱。西方也有句谚语:money makes money。“钱”追“钱”比“人”追“钱”更快更有效。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来说,从现在起就应下定理财的决心,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学习和发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赞“小气”     
我们这里有一位做会计工作的同志,很注意勤俭节约。他对公家的任何一点财物都十分爱惜。一个大头针掉在地上,他就把它拣起来;一张复写纸用得不能再用了,他还要放在火上烤一烤,再用几回;一枝铅笔削得只剩下很小一段了,他就用废纸做个“笔杆”,接起来再用……。他这种厉行节约的精神,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可是,也有个别人却满不在乎地说:“一个大头针能值多少钱?这太小气了!”一个大头针的确值不了多少钱。然而,在如何对待节约的问题上,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在无产阶级看来,一切社会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  相似文献   

11.
1920年,天才骗子查尔斯·庞兹制造了美国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骗局。他承诺在3个月内让投资者的钱翻一倍,然后用后期投资者的钱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魔术般施展“拆东墙补西墙”骗术,在短短几个星期内捞到了成百上千万美元。这种骗术是如此的蛊惑人心,以致《剑桥英语大词典》把“庞兹骗局”作为一个专门词条列入。  相似文献   

12.
一个成功的保险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外界有力的支撑,比如家庭的理解、支持。我虽然有一个最支持、最理解我的丈夫,但他患有严重的“帕金森氏病”。生话几乎不能自理。为了这个家.为了丈夫未竟的事业。更为了4个未成年的孩子和能给丈夫抓药治病的钱,我干上了保险。而且拼命地干,越干越有劲。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在农村很少见到钱。只有过年,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一分、二分的纸币和硬币,攒多了,有了几毛钱,就感觉是天底下很幸福的人了。在少年的记忆中,还有花两角钱而快乐半个月的事情,让我总难忘却:几个同学相约去电影院看电影,痴迷书籍的我到了电影院门口,被书摊上的一本书吸引。我想,电影看过了什么都没了,买一本书却能永久留存。于是我决定不看电影,省下钱来买书。长大后成了家,有了妻室女儿,去沿海城市出差回来,给两个  相似文献   

14.
当今之世,恐怕没人回避谈钱。只要“取之有道”,“君子爱钱”无可非议。怎样看待这位“孔方兄”,古人早有指点:钱既能通神,也能“致愚”!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投资》2007,(5):3-3
每看到别人能钱生钱,很多人就幻想自己的财富也能像滚雪球一样疯涨,最好能遭遇“非典型暴富”的机会。但事实上,“聚沙成塔”才是练就“财技”的常态。聪明人下笨工夫,30年的坚持不懈最终成就了巴菲特。“财技”就是从最细微处发现机会,学会享受投资,享受理财。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钱能生钱:西方也有句谚语:money makes money。“钱”追“钱”比“人”追“钱”更快更有效。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来说,从现在起就应下定理财的决心。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学习和发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鲁民先生在《四个“差不多”》一文中,谈他在去北京的列车上,听一位龙钟老者摆“龙门阵”,老人用饱经沧桑的口吻说:50岁时,人丑人俊差不多;60岁时,官大官小差不多;70岁时,钱多钱少差不多;80岁时,男人女人差不多。据老人说,他已年过古稀,年轻时也是个帅哥,后来还当过不大不小的官,钱也攒得够花丽辈子的,虽然对最后一个“差不多”尚无亲身体会,但见到的例子不少。而对前三个“差不多”,则已有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18.
现在改革和致富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谈论和遇到的问题。改革和致富都离不开钱,都与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正确地对待钱,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极其可怕的东西,即是所谓“一切向钱看”,把人们日常生活甚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以金钱来衡量,离开钱什么都行不通,把人们引导到“有钱能使鬼推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有人提出“对子钱”要有两个标准(即分“高标准对子钱”和“低标准对子钱”)。1998年《中国钱币》第一期(总第60期)刊出了牛达生先生的《浅议对钱一兼述西夏对钱》一文(以下简称“牛文”)称:“我很赞成两个标准的提法”,还称“我对西夏对钱的搭配正是按低标准进行的”。这就给钱币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传德  罗凡 《金融博览》2011,(20):79-80
老石名叫石伯义,是湖北大悟县芳畈镇五四村一名老实巴交的农民,因为为人忠厚,熟悉他的村民们都叫他“老实”。 今年8月,老石来到镇信用社想贷款建大棚。他说:“过了年得想法多挣点钱,自己的儿子张罗要结婚。在农村光靠种粮食作物不行,想种植蔬菜,多挣些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