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从比较分析视角出发,研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利用57个国家从1960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选择市场导向的金融结构时,才能降低金融危机的损失,提高经济复苏速度,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的最佳选择则是银行导向的金融结构。最后,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rection of causality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n (MENA) countries. The panel causality testing approach, developed by Kónya (2006) [Kónya, L. (2006), exports and growth: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on OECD countries with a panel data approach, Economic Modelling, 23, 978–992], based on the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and Wald tests with the country specific bootstrap critical values, is applied to the panel of fifteen MENA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1980–2007.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six different indicators are used.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clear consensus on the direction of causality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for all measurement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findings are country specific.  相似文献   

3.
麦金农困境是指金融体系极度不发达导致的经济低增长,三峡库区农村经济正处于这样一个状况。现行的三峡库区金融市场非常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市场与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寻求新农村信贷市场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世代交叠模型,分析金融转型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选择以投资扩张和技术转移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是后发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当距离世界技术前沿越来越近时,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将会转向技术创新。在转变过程中,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具有门槛效应。后发国家在前一阶段赖以进行投资扩张的金融体制,加上追赶型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的增长最大化冲动,可能会延迟后发国家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and the existence and direction of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rade openness for India. Our main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on Indian studies li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uses of carbon emissions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using single country dat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evidence on the long-run and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come, energy use and trade openness.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 long-run positive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 implying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improve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Moreover, Granger causality test indicates a long-run unidirectional causality running from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carbon emissions and energy use.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financial system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environment aspect in their current opera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b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policy and decision-makers in order to develop energy policies for India that contribute to the curbing of carbon emissions while preserving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1952-2007年中国数据的再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金融抑制论和金融结构论为指导,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利用VAR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探索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1)无论是金融抑制论还是金融结构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对于模型1来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属于需求追随型;而模型2并没有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通过内在传导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从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解释的力度来看,金融抑制论对解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弱,而金融结构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要强.因此,在强调市场对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更加关注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机构改革,理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机制,以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中国农村金融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金融深化,但是,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这种关系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只存在单向关系,下文利用四川省1980—2007年的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考察了该省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深化的影响较强,而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很弱。  相似文献   

8.
The paper re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banking risk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shown quite conclusively that the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variables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risk scores (when international banking risk is used as a proxy for country risk) are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imports (when the latter i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phase of 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country per capita income), and certain historic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variables (external debt levels and international bank size according to total assets). The investigation arrives at a new approach to risk scoring systems and models.  相似文献   

9.
林春艳  司冠华 《技术经济》2012,31(6):118-121
利用1995—2010年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样本省(区、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且大部分省(区、市)的金融发展是其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金融结构、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经著作颇丰,但金融结构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却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结构的差异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而进一步的分解分析还表明,在金融体系的内部,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明显强于市场渠道,其基本的实现机制是:银行的发展增强了私人部门信贷的可获得性,同时银行具有事实上比股市更为重要的融资地位,从而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实证分析了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宁夏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互为因果的辩证统一关系。针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 panel of 95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1983 to 2006. The study moves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and focuses on more direct evidence of the channels via which FDI might help or retard economic growth. Using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 (GMM) panel data analysis,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of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inflows into a country and its economic performance. We also find evidence that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is a significant prerequisite for FDI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clear.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in order to benefit more from the presence of FDI.  相似文献   

13.
王晓芳  卢小兵 《经济经纬》2005,53(6):126-129
笔者立足对金融在经济增长中配置资金和提供服务这一核心功能进行考察,通过对我国金融运行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发现,以银行中介和资本市场划分的两种金融结构各有优势,只要能够满足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的金融结构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必对金融结构进行人为的割裂,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转化投资的高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样一对突出矛盾。主要的原因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失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革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选取1982—2008年为时间段,以湖南省为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信贷存量、其他金融机构发展(除银行)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货币存量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是其他金融机构发展的短期格兰杰原因,而存贷存量在长期上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修华 《经济地理》2007,27(2):183-186
通过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出绝对差异,而且相对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在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上中部劣势尤为突出。回归分析也证明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有利于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熊鹏  王飞 《财经研究》2007,33(12):68-76
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例,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并将其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组,探讨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是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三条显著的传导渠道,资本积累是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技术进步并不是显著的传导渠道;同为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主体,金融中介的作用明显要大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7.
于长革 《经济经纬》2006,(1):123-126
建立合理的公共支出结构,首先必须搞清楚影响支出结构的关键因素,正确分析和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公共支出结构作出正确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也日趋明显。分析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差异性的同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工具来具体探讨不同区域间金融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资源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增长有积极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陈冲 《经济与管理》2012,(10):19-24
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运用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时变参数模型估计方法,就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探寻.首先,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农村金融中介效率却对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负向抑制作用.时变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则进一步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整体上呈现弱化趋势,当前的正向作用机制比较微弱;而农村金融中介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经历了一个先减弱后增强的“倒V”型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估计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考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技术进步影响,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检验。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西北各省区的经济金融化程度均得到提高,但是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弱,全要素生产率对金融规模的响应程度和显著性不高,西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