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广告大观》2011,(4):137-138
全行业:“民以食为天”,临近春节销售旺季,饮料、酒类、食品等行业在电视媒体广告投放力度加大。除药品外,2011年1月省级卫视TOP5行业环比增幅均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其中酒精类饮品、饮料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2.
春节期间,人们的视线从证券市场转移。节后,投资者开始着手新年的投资规划,往往在3月份开始有一段比较好的行情。最容易体现春节效应的板块为酒类板块和零售企业板块,这些板块的涨幅明显领先于大盘。  相似文献   

3.
陈率 《浙商》2010,(16):118-119
从杭州现代国际大厦的落地窗往外,能看得见黄龙体育中心雄伟的斜拉索结构,林荫大道上的车流无声地迤逦向前。房间里,杭州市温州商会会长陈承守正埋头一字一句地修改着对记者一些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Larry  ong 《中国广告》2005,(9):20-22
昨天晚上睡觉前看了条300万元制作的饮料广告片,今天早上到便利店买饮料时.头脑里还浮现着昨晚的广告片。眼前忽然一亮,另一个牌子竟推出了买大送小的促销,不买实在对不起自己,抓起来就往付款处跑。什么品牌形象广告已忘得一干二净。相信诸位对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或陌生吧。  相似文献   

5.
王睿 《广告大观》2004,(9):107-107
红牛进入中国市场八年来,我们的成功与对功能饮料概念的传播、消费需求的培育分不开。从起初的新名词到今日的家喻户晓,中央电视台一直是我们红牛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从我们的广告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开始,红牛开始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理念也  相似文献   

6.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6,(29):90-90
在国际酒类市场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茅台,而在饮料市场上,却缺这样的品牌。沈阳麦金利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慕侠认为,中国应该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饮料品牌,因此她立志把麦金利做成饮料中的“茅台”。  相似文献   

7.
当被记者问及马士基航运在中国的六个大区合并为三个大区后,在效率和管理上较之从前有何提高时,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顿时拿出自己的一沓名片,在桌子上将一张张名片从上到下逐一展开。“最上面是哥本哈根总部,往下是原来的大中华区,再往下是原来在中国的六个大区。”他一边演示,一边用比较流利的中文向记者阐述马士基集团在结构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1963年出生的刘敏不管何时总给人以豁达的印象,自称劳碌命的他,从西凤酒厂离职后,2003年9月17日毅然投奔到万基麾下,9月19日以万基集团董事长助理兼酒类事业部总经理的身份进驻孔府家,开始导演孔府家的复兴之旅。5月11日、12日,记者在孔府家所在地曲阜见到刘敏并与他进行了深度访谈。值得一提的是,在孔府家新办公室里第一  相似文献   

9.
《广告导报》2004,(8):143-143
红牛进入中国市场8年来,我们的成功与对功能饮料概念的传播、消费需求的培育分不开。从起初的新名词到今日的家喻户晓,中央电视台一直是我们红牛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从我们的广告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开始,红牛开始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理念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同。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春节来得特别早,虽然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一定影响,但是作为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春节消费这块蛋糕依然很大。对很多企业来说,春节的销量是奠定全年销量的重要基础,更是影响全年销量的信心指数。因此春节的营销计划通常从春节前1个月左右就开始了,有一些企业的营销计划甚至从国庆节就启动,一直持续到春节后。  相似文献   

11.
城茶 《销售与管理》2008,(11):61-61
我觉得自己被骗了,是在一次探访肯尼亚马塞族人部落的时候。我跟着部落首领Wilson摸着黑走进他的“两居室”,据说他们居住的这种房子是用大象的粪便建造的,我一边屏住呼吸往里挪步,一边听Wilson侃侃而谈。他曾经在坦桑尼亚读完高中,回到肯尼亚继承了父亲部落首领的地位,是这里最有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4,(26):39-39
近年来,在愈演愈烈的酒类营销大战中,包装的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在整合营销、终端营销、概念营销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包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酒类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重视。甚至有人戏言,酒类营销就是包装大战。“卖酒就是在卖包装”,酒的包装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基于此,本刊记者就酒类包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伴随浓浓酒香飘越千载。当文化成为习惯,饮酒融入生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过去,酒类的广告时代来临;当习惯回归文化,饮酒融入品位,酒香更怕巷子深,酒类新品牌运动开始,泛文化营销时代来临。于是,历史、帝王、名人、典故、福寿、喜庆、礼宾、商务文化广泛兴起,有文化的,包装文化,没有文化的,编故事、搬古人也要傍上文化。究竟消费者认可何种文化、何种包装?  相似文献   

14.
王老吉用独特的文化输出不仅使自己成为草根饮料文化代表,更成为中国饮料品牌的领军者。软文化打造出了硬实力,王老吉开始踏上奔上中国饮料第一罐的征程。  相似文献   

15.
春节前买的一箱“特浓特”现在还放在徐凯的家里,“纯粹是糖精兑的水水子,喝了拉肚子,扔掉又太浪费,不给娃娃喝,我们大人渴了就喝掉了。”40多岁的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毛不拉村村民徐凯告诉记者,原以为买的是“特仑苏”,哪知味道差太远,“一点也不好喝,就是假饮料。”  相似文献   

16.
《糖烟酒周刊》2004,(33):A012-A013
功能性饮料是今年饮料企业的卖点,但是市场上流行的功能性饮料产品,无论从产品定位、产品的诉求点、产品宣传还是消费人群上,都陷入了雷同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现代商贸工业》2003,15(8):1-1
当代社会学家研讨现代消费方式的变化时发现,如今已经进入了“生感时代”,也就是经济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产品供给过剩,人们开始追求“感性的生活”,追求更能满足自我归属与关爱、尊重与地位乃至自我实现需求的感性商品消费。对酒类而言,从表面上看,酒是一种饮品,但从社会化的意义而言,人们消费白酒的本质需要,大多数绝不是生理上对食物饮料的需要。对于主力消费群体来说,消费白酒是一种文化上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在文化的支配下发生的行为,如进行亲情、友情等情感交流时,为表示理解与尊重,表达热情与精神……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以精…  相似文献   

18.
焦兵 《中国广告》2005,(8):77-81
杞浓酒2004年正式启动全国市场,当年销量突破2亿大关,2005年元旦、春节市场更是一举囊入亿元,北京、上海等大商场举目所及,杞浓与金六福等大牌竞相争艳,气势逼人,一派浓浓的旺销景象,可谓扎扎实实地过了一个肥年。一个酒类市场的新产品如何在竞争过度的品类市场格局中占位?酒类的细分市场是否还有足够的空间?短期销售压力和品牌长期定位如何兼顾?2005年酒类市场旺季又将来临,此时此刻对去年的营销历程进行回顾,也许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说国内电视荧屏2月是中央电视台的天下并不过分,春节联欢晚会与元宵晚会在各地电视收视市场上大多进入前五位。为避免鸡蛋往石头上碰,各地电视台2月大多安排的是二轮剧、三轮剧的播出,首播电视剧非常有限,电视剧市场收视表现平平。  相似文献   

20.
王单 《广告导报》2005,(4):35-37
中国传统的春节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但现代含义上的春节早在”腊八”前就拉开了序幕,可开发的的商业机会也是不胜枚举。直到“正月十五”后依然热度不减,成为众商家营销推广、挖金掘银的良机。业内人士指出春节10余天假期的销售额可占到全年销售总额的20%~50%。像烟酒、保健品等产品,春节销售可以占到一年总销售量的30%以上。春节期间的服装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