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在专业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不少学者认为其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降低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控的空间方面。实践中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作用程度等,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盈余管理的遏制和新资产减值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漏洞两方面,阐述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约,并提出进一步利用新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操纵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虚假报告的上市公司被揭露出来。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可操控的行为,如果企业管理层在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合理的度”内进行,那么这对于公司稳定股价、税务筹划、平衡利润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实施了过度的盈余管理,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影响公司价值,而且干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以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重点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形成健康、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6.
7.
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一般认为是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缺陷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也因此围绕新准则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但这些讨论大多没有跳出就准则论事的圈子。这其实是对新准则的一种误解,显然不利于新准则的顺利实施,不利于新准则的进一步完善,不利于盈余管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有关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实证分析——基于会计新准则颁布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4年至2006年即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策略的对比,采用各年间资产减值计提比例的趋势和差异比较分析,说明在新准则出台期间各家上市公司会利用最后时机,将前期作为盈余管理而计提的资产减值转回,调整利润,并且新准则颁布前发生亏损的公司减值准备的强度会更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ST公司是否在被ST的当年和摘帽当年是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大额调整利润以盈余管理的目的以及市场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两个假设都没有得到证实,可能的原因包括所选样本数量较少、关键控制变量缺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ST公司是否在被ST的当年和摘帽当年是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大额调整利润以盈余管理的目的以及市场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两个假设都没有得到证实,可能的原因包括所选样本数量较少、关键控制变量缺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的回顾了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所得税税负关系的文章,并进行了相关的评论,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涉及一系列的管理以及经济学问题.是现代会计界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盈余管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公认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对于会计实务的变更、公司结构的治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公司会计行为的规范以及完善上市公司的披露机制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作为利润的“蓄水池”,历来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操作的重要手段,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应采取相应措施缩小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对所得税进行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均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是非常深入,还处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并且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局限在同时属于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从不同方向进行分析,但是总的来说其实质还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5.
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资产减值准则》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亏损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减值前亏损并且无法达到盈利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利润平滑动机的公司进行资产减值转回的可能性小于其他公司;微利公司倾向于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2006~2007年,上市公司并没有加大对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另外,文章还根据实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不同的管理目标,存在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行为.文章通过这一典型案例的研究,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计提与转回等相关规定的模糊性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 相似文献
17.
准则弹性的增加是否会诱致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改变了商誉及其后续计量的核算办法,为企业利用商誉减值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一定的弹性。文章以此为契机,对上市公司是否利用该准则弹性来进行利润操纵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其市场反应。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确实利用了准则变化带来的弹性的增加进行了相应的利润操纵;投资者对企业这种行为给予了负面的市场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8年的所得税改革为契机,分析了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与非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在面临税率下降的情况下,与非企业集团相比,企业集团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更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基于债务契约、资本市场压力、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税成本低、非国有产权背景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程度高的企业集团的负向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税收征管、证券市场监管以及投资者投资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引入了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这是对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因此会计人员应加强对新准则的学习,以提高会计水平,正确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