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增长波动会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会降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效果.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观察货币波动对宏观经济变量冲击的动态效果,发现货币波动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具有明显的冲击,货币波动尤其是广义货币渡动的内生性特征非常明显,并验证了在我国利率管制的货币市场中,货币波动会导致信贷量增加的特殊现象.这种特殊现象对货币当局信贷稳定的政策目标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中国宏观经济因素与房地产市场波动现状,应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对二者间的动态联系进行分析,主要发现:收入水平不是造成中国房价波动的主要原因,信贷、利率与房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中国房市主要依赖信贷市场资本,股市融资能力较弱;房地产投资与房价之间存在强烈的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支付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的特定宏观经济条件出发,构造数量理论框架,研究社会保障支付对总需求和总供应变量的各种不同影响,分析社会保障支付对经济增长、价格、政府财政开支等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效应。从这个理论出发,对各种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分析,以求最优的综合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并没有停止持续上升的势头,利息税政策基本上无效。其原因是利息税对储蓄的收入效应为正,替代效应为负,且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这样,征税后对消费和储蓄的总效应为消费减少而储蓄增加。为此政府应采取措施改善居民对未来收支的预期,并且应加快建设完善高效的资本市场的步伐,引导一部分储蓄存款进入证券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2000~2008年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货币供应量和短期利率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影响.经分析得出货币超短期内非中性且作用有限,长期内货币中性的结论.并对该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国债发行已产生显著的货币供给量倍数扩张效应。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并正确运用国债发行这一调控工具,把它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调控宏观经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储备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汇储备本身是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即通过一定的外汇储备来应对进出口贸易和金融往来中出现的不时之需.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外汇储备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但结论并不统一.对中国而言,大多数观点认为,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有着深远影响.同时,外汇储备和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宏观经济状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外汇储备的情况.外汇储备的宏观经济效应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包含不确定性的NK-DSGE模型,可以考察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显著改变了外生冲击影响宏观经济的动态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条件方差分解方法考察不确定性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不确定冲击是推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因此,政策制定者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必须积极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1996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共62个季度的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观测值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增长不仅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而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衰退性;我国民众对通货膨胀具有后顾预期性。  相似文献   

11.
各国经济增长表明利率的上调趋势能够有力地促进、刺激一国GDP的较快增长,而利率的下调趋势虽然对一国GDP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相关性不很明显。因此,为了更有力地促进、刺激我国GDP的快速增长,货币当局应该适度、稳步地保持利率的上调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1978年至2007年中国宏观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及净出口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模型结果对2008、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1978年至2007年中国宏观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及净出口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模型结果对2008、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中国能源类行业运行指数,考察能源类行业的周期波动态势,进一步使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能源类行业周期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能源类行业周期波动滞后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平均周期长度约为3年;能源类行业冲击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在行业发展的繁荣期,其正向冲击可以持续提升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而在萧条期,其正向冲击仅具有短期效应,长期而言则不利于产出水平的增长和价格水平的回升;能源类行业周期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价格效应明显强于产出效应,对PPI的影响大于CPI.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类行业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可以作为未来扭转供需失衡和价格水平下行现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技术对1981-2006年浙江省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浙江省FD I、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验证既有理论对浙江区域的适用性,为促进浙江外向型经济持续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剧,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变得更加紧密,世界各国之间的金融联动性也不断增加,本文主要根据现阶段世界金融市场之间的动态传导与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是实行信贷配给,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进而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加速效应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信贷配给放松,在乘数加速效应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不断高涨.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较小,有强化或削弱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对货币国际化、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综述的基础上,力图从货币国际化带来的"货币锚"效应、货币国际化实现的"铸币税"功能、货币国际化的道路与金融深化、货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国际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几个方面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梳理,以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安排下激励机制的分析框架出发阐述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通过测算边际资本—产出比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投资效率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大量经验证据对制度安排下激励机制的负面传导效应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了针对制度安排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背景下,GDP增速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宏观经济波动将不可避免。梳理中国宏观经济的各种因素与企业家信心、失业率,探讨三者之间的脉冲响应关系,发现:企业家信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失业率产生影响;利率波动对企业家信心和失业率的冲击最为显著,而企业家信心和失业率对于房价的冲击最为明显;GDP增速的波动对企业家信心的冲击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对于失业率的冲击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新常态"背景下宏观经济波动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