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A日前宣布.交通银行通过选用CA领先的ALLFusion变更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了主机应用软件生命周期内的版本管理生产系统程序的发布及紧急抢修控制,目前已经在贷记卡系统和“大集中”对公业务系统中成功应用,为交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至此.在中国的金融机构生产系统版本控制领域,交行已经处于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前,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在交通银行得到全面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作为实现数据大集中之前的一种过渡,交行南通分行将其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物理集中到所属的南京分行,并针对这种运行模式制定了新的数据备份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TCBS系统、ACS系统上线运行,人民银行已基本实现主要业务系统数据集中,原先分散的业务处理系统数据都已集中到总行或省会中心支行。业务系统数据集中有效地解决基层央行数据安全问题,减轻基层央行科技人员的运维压力,充分利用总行或省会中心支行科技运维优势。数据集中的业务系统都采用浏览器形式,入网机器皆能运行业务系统,这大大减少设备投入,节约大量经费,意义巨大。基层央行科技人员也获得解放,原先业务系统都带有服务器,科技维护人员一般都不敢轻易请假外出,以防系统出现问题,影响央行业务。因此数据大集中不仅确保了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更为重要的是解放了科技人员,使他们可以腾出时间来处理别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杨俊生 《华南金融电脑》2004,12(6):36-37,14
随着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大集中和管理信息系统整合进程的加快.利用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建立数据仓库系统来对集中后的各类海量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加以整合和利用.从而支持入世后商业银行科学的业务分析和管理决策.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数据仓库系统如何对海量数挺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并使之支持千变  相似文献   

5.
日前,各商业银行数据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其中核心业务系统已基本完成数据大集中,原来业务集约管理与数据分散部署、业务快速拓展与系统分散部署,以及业务快速联动与系统交易路径复杂等主要矛盾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6.
刘明娟 《新金融》2006,(12):14-16
几年来,交行的资产托管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创新,稳健发展。目前交行托管业务已涵盖11大类产品、托管资产总规模超过千亿,交行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中托管资产种类最齐全、创新能力最强的托管银行之一。为探寻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模式、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本刊记者专访了交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阮红女士,请其介绍交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
交通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第一期工程)是集中式本外币对公业务系统,近年来该系统在总行电脑部和财会部有效组织推广下,在全国交行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南通市是人民银行总行同城票据实时清算主要试点城市之一,南通交行的同城票据实时清算在原分布式对公系统环境下已成功运行多年,根据交总行的要求,南通交行2002年必须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取代原分布式对公系统,并开发同城票据实时清算系统接口子系统.经过六个多月的努力,南通交行于2002年10月完成了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同城票据实时清算接口子系统(以下简称子系统)的开发、测试和上线工作,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两化一行"中的"国际化"的直接体现就是数据中心在2008年4月完成海外行的数据大集中。到目前为止,交行也是国内唯一完成全球数据集中的银行。  相似文献   

9.
尹荣昆 《新金融》2004,(2):27-29
一、数据大集中已成为当前银行发展的一种趋势 随着业务的发展,各大银行都在向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特征的经营方向转变。这对银行的业务模式和应用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数据大集中成了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集中的内涵,就是依靠科技手段将分布在各个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的业务数据及其他一些相关数据集  相似文献   

10.
电脑应用从单网点模式到城市分行辖内联网,再向全交行系统联网转变,实现业务处理的综合化与网络化,是交行系统业务发展的客观要求。总行“九五”计划已重点明确开发综合业务系统;并提出充分发挥总、分行两个积极性,加速综合业务系统开发建设的思路。沿海特区分行从本地区电子化总体发展水平出发,结合本行条件,优先建成综合业务子系统;主动迎接金融  相似文献   

11.
长天 《金卡工程》2003,7(9):32-32
银行的数据大集中搞了几年,动作快的银行发现了不少新问题,如何继续下去?农行、交行以及其它股份制银行该如何实施数据大集中?一系列疑问挑战IT服务商全方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现状交通银行广州分行是交通银行的十二个管辖行之一,担负着对广东、福建二省交行业务的管理及本行业务的自营工作,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其业务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业务网点不断地增多。目前,广州交行的各项主要业务(会计、储蓄、外汇等)虽已实现了电子化,但在下一步的业务发展中有大量的共享数据,却分别由备主管部门处理。由于各业务系统的彼此孤立,分行对业务管理部门的信息传输和采集还未完全电子化和自动化,使得决策缓慢、不准确。加之,各部门之间缺乏数据资源共享及综合信息查询的概念,造成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13.
杨克灿 《金卡工程》2006,10(12):63-66
数据大集中后,银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信息技术如何引领银行业务创新?电子银行应怎样开展业务创新、营销创新及渠道创新?国内银行如何面对银行卡市场的激烈竞争?2006年11月3日,由《金融时报》和《金融电子化》杂忐社联合主办的“2006金融信息化与业务创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人行、银监会、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等二十多家银行系统的IT与业务管理者就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过3年努力,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华泰”)于目前圆满完成了“保险业务、财务数据人集中并实时对接”项目。分散在17家分公司数据系统的财务、业务数据全部被移植到位于北京的全国数据中心集中式系统中,一举实现了保险业务、财务数据大集中。早在2003年,华泰已实现人力资源数据大集中,至此,华泰在公司主要业务处理方面,全面实现了数据大集中。  相似文献   

15.
《华南金融电脑》2009,(12):29-29
近日,太平洋产险已顺利完成集中式再保险系统的切换工作,这标志着太平洋产险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大集中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数据大集中既提高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又为银行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及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数据已全部集中,后台运行已成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数据大集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发挥的效益也逐步显露。数据的集中带动了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但数据大集中的方式也不是无懈可击的,随之而来的是风险的大集中,如果不处理好数据大集中后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将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研究数据大集中之后后台运行的风险及其变化特征和防范对策,不仅至关重要,而且甚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银行业计算机应用系统大集中已是发展趋势.在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B/S结构已被广泛采用.这种结构具有将分散数据集中管理的安全性和共享性强、系统维护方便、业务扩展简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行数据大集中和综合业务系统工程的全面完成,以及信贷综合管理系统等大型应用项目的陆续推出,我行基于数据大集中的集约化生产运行模式和统一的业务应用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面对同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客户提供快捷、方便、增值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为领导层决策分析提供更加详实、准确的信息,在数据集中环境下的产品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信息数据量也急剧膨胀,并已成为其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在银行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新一代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大多采用数据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大集中模式,替代原有的多数据中心和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处理的方式,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将造成业务处理系统运行中断。因此,对于银行的业务系统,建设良好的系统架构,做好灾难  相似文献   

20.
一、基层人行科技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科技已日趋稳定。经过多年金融业务电子化的应用,现在各业务系统基本使用全国统一的应用系统,业务系统功能、开发技术已趋于成熟稳定,业务系统已逐步由过去的分散式向现在的集中式过渡,由过去的后台开发维护向现在的前台运行维护转变。(二)职工计算机应用能力大幅提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金融业务中应用加强,上级行加大了对职工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组织了多种方式的职工计算机培训、竞赛,职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三)业务人员对科技人员的依赖性减弱。随着各种业务系统的上线,业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和科技掌握程度大大提高,金融科技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改变了以前凡科技问题完全依赖科技人员的情况,现在一般故障操作人员即可解决,业务人员对科技人员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二.业务系统大集中后数据分布的改变带来科技运行的改变(一)对数据的安全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行的许多重要业务系统随着集中应用,重要数据的保存减少,安全生产的工作内容从保障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运行转变为保证系统畅通运行,确保向核心系统发出的指令畅通。(二)对运行系统的维护内容发生了较大改变。运行系统的维护从数据集中前对业务数据进行技术性维护,转变为集中后对技术类参数进行维护,基层行已无法对系统数据进行技术调整,因此只能通过核心系统操作的方式进行维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技术维护业务系统数据所造成的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