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04年是交通银行信息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经过两年的努力,数据大集中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交通银行已将9家分行和总行营业部的业务集中至总行数据中心处理,这标志着我行信息化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金融信息化席卷了整个银行业。集中模式主要有多中心、双中心和单中心三种。交通银行的数据大集中采用的是单中心的集中模式。2002年开始,历时两年半的交通银行数据大集中一期工程,已在国内所有分支机构顺利推广上线。二期工程也已于2005年8月底完成开发、测试和试点行投产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商银行各分行核心业务系统上挂数据中心及总行数据中心整合工程的顺利实施,一级分行信息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职责和人员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激烈的区域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对分行信息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行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基本定位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分行信息科技工作,为我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是分行信息科技部门需要深入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为此,山东分行信息科技部从我行信息系统集约化管理趋势、各级信息科技部门职责定位、如何配合和支持业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工行数据大集中和全行集约化科技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全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加快了信息系统的整合,有力地支持了业务发展和创新。但随着数据大集中和管理集约化的不断推进,分行信息科技工作如何定位?如何有效配置资源,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业务发展与创新的推动作用?目前分行的科技工作中的问题及如何应对?这是各级关心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思考并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随着股改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目前,交通银行大集中工程一期对公业务已全部完成,二期对私业务正在推广中。此项工程是交通银行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七为应对银行入世挑战,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实施,将使交通银行信息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交通银行今后若干年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所谓会计大集中,是指银行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原先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数据集中到上级机构乃至总行,统一组织帐务,集中处理会计业务和信息,是从手工处理、人工传递过度到业务自动化处理的一种崭新的集中化会计核算摸式。 相似文献
8.
引言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各国银行为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均进行了业务数据大集中。我国银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先后进行了数据大集中,建成或打算建成多个或单个大数据中心。这种模式依托于快速发展的大(中)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安全技术,以一种庞大的新兴的技术架构,组成了银行业崭新的技术平台。它不仅推动中国银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还将更深层次地引发银行业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国内商业银行陆续实现数据大集中,基本建立了与数据集中相适应的集约化的信息科技运行体系。随着银行业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家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力求构建安全稳定的信息科技运行体系,为银行业务运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商银行是国内最早提出并实施数据大集中的银行,开创了金融系统数据集中的先河,并一直保持在信息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形成了由三大数据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组成的运行、测试、灾备和研发一体化的整体科技架构,实现了科技的集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12.
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9月底,胜利完成了核心业务系统的全国数据集中,随着这项工程的完工,对建设银行各一级分行的科技部门而言,其工作的内容、工作的重点及方向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探讨一级分行在DCC系统上线之后,如何把握好新的工作方向,以进一步提升科技运行服务的工作质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14.
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农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是农业银行科技创新、实现有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银行顺应金融竞争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少商业银行都实行了"数据大集中",改变了以往数据分散的局面。其意义不仅在于节约运行、维护及开发成本,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管理创新构筑了系统平台。数据集中打破区域限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约经营,必将成为新一轮管理创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发展,推动了金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模式,为银行实行综合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19.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银行业各类客户的经济活动方式和地域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结算半径的扩大,要求银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结算和支付手段。这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打破传统的基于省域范围甚至更为分散的地域性条块分割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依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全国性的金融产品,和多样性、个性化的新型服务渠道,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全国性的数据集中处理环境,实现银行全国性数据大集中是大势所趋。计算机特别是大型计算机技术和集群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全国大集中提供了可能;同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全国大集中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从1999年开始,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先后开始尝试数据大集中。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已基本完成数据大集中的工作,数据集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结算服务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营运效率。但是,也应当看到,在数据集中的同时,将网络,运行、核心系统控制等风险都集中到了各商业银行总部,这就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管理,特别是网络运行管理,保障数据集中后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步伐,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其中数据集中工程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各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商业银行已陆续完成了数据集中工程,建立了集约化生产运行体系。其他一些商业银行的大集中工程也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数据集中体系的建立将在统一技术平台、优化科技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深度开发信息、加强集约化经营管理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如此巨大的技术变革,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