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上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谓风云变幻,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给银行理财产品也带来了巨大的;中击,面对投资者与媒体大众的质疑,面对来自监管层的压力,在夹缝中生存的银行理财产品将何去何从?作为投资者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2008年下半年以至于未来的投资,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至今,银行和信托合作的信托类理财产品一直呈现着井喷态势,其稳健、收益高于同期储蓄的特性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可是,七月份银监会却发布了“封杀”银信类理财产品的消息,而且颇见成效,各家银行理财产品数量都大幅减少,让许多投资者慌了神:按兵不动?闲置资金以0.36%的活期利息存在银行着实可惜;  相似文献   

3.
白利倩 《理财》2014,(9):78-80
近年来,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不同理财丰八构、不同理财类型,在某一领域的交叉地带正在逐渐增多。例如,净值型理财并不是基金产品的专有,银行也可以发售劐以于净值型的理财产品。在这个新的领域内,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惊喜呢?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影响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建议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应谨慎,毕竟银行理财产品不同于定期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5.
白利倩 《理财》2014,(6):66-67
近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频频曝光,各方竞争压力袭来,银行理财似乎走上了一条这样的道路--银行理财产品让投资者感到不再那么安全,而银行自身的安全感也正逐步消减。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形形色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井喷”,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共有8588款银行理财产品面世,募集资金规模达8.51万亿元。预期收益率节节攀升,投资者抢购潮涌现,然而与此同时,银行在销售说明、风险提示、收益实现等方面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局部披露、表述模糊、时间滞后、弱化风险等,对投资者的权益以及银行声誉构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升信息披露机制的规范性,增强理财产品市场的透明度,不仅是银行控制风险的基本保障,也是投资者利益得以保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变得恶劣以及国内从紧货币政策,投资者纷纷把目光转向银行理财产品. 对于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而言,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他们资产配置的新选择.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却呈现出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光环掩盖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让投资者越发感到"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究其原因,除了受资本市场影响之外,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以及其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不熟悉、购买银行产品时的盲目和冲动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投资市场扑朔迷离时,投资者的目光回归到了银行理财产品,…页势而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推出了一系列包含酒、茶叶、艺术品、火腿、牛奶、门票、二氧化碳排放权等标的的另类理财产品。原本就是逃离动荡市场,想在银行理财产品上寻求安稳的投资者,手捧高收益高风险的另类理财产品,也只能表示无福消受了。如今,发行这类理财产品的银行也已经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9.
《证券导刊》2013,(41):63-63
一年闲散资金该如何投资?不少人把眼光投向了银行理财产品,其期限灵活、收益较好、购买便捷让,让投资者很是心动。然而,银行理财产品操作不透明,无法延续、高门槛等弊病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异军突出”的一年定期开放债基凭借突出优势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最佳补充,以正在发行的信诚年年有余定期开放债基为例,在吸收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性的优点时,其更进一步;滚动永续存在、更透明操作、更便捷、更低门槛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几个月,挂钩型理财产品在银行新发理财产品中所占比例节节攀升,着实成为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明星,受到了大众投资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11.
在花样繁多的理财工具中,首先普遍被大众知晓的,便是银行理财产品。在2007年、2008年,在投资者的眼里,银行理财产品以激进型为主,虽然风险较大,但是它的高收益深受投资者喜爱。时过境迁,近几年来,受股市的大动荡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向有所改变了,从之前的备受投资者追捧,到现在的如入深渊,投资者由激进路线改走保守路线了。  相似文献   

12.
理财     
《中国外汇管理》2011,(8):10-10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最常见的三大陷阱 “钱”往何处去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命题,楼市在严厉的政策调控下暂时偃旗息鼓,股票、基金市场变幻莫测,银行理财产品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十几分钟内售罄的银行理财产品层出,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正>理财投资者要学会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流动性的需求合理配置理财产品。面对市场的剧烈调整,投资者要科学合理地对待,不必过于恐慌、追涨杀跌并不可取。近期,很多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正在经历着一段艰难的时光。净值破1意味着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不仅没有获得收益,甚至在短时间内还出现了本金损失。理财产品破净打破了理财投资者传统的认知,理财产品也会出现亏损?理财投资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那么作为投资者的我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4.
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也是存在缺陷的,甚至有些是挖好的陷阱,就等着你来跳。理财专家表示,对银行理财产品,并非每个投资者都了解,购买时仍需擦亮眼睛。  相似文献   

15.
《安徽水利财会》2009,(2):43-43
很多人认为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小,收益稳定,完全可以放心投资。其实,理财产品也需要仔细鉴别和掂量。如何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建议投资者首先应该遵守“三大纪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股市低迷、黄金动荡、存款实际上的负利率,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受到了普通投资者的青睐。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已由2004年的14家发展到如今的120多家,理财产品也从几百种迅速增长超过2万种,  相似文献   

17.
王丽莎 《理财》2013,(3):54-55
2013年已至,新的一年人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盼。同样,理财话题依然是人们离不开的焦点话题。 为何投资者认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同于零风险呢?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信托的大规模发行,主要得益于制度红利和市场红利共同作用。因社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企业资金链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8.
张威 《理财》2014,(3):60-61
不久前,银行理财产品获准可设立证券账户。届时银行将直接进入交易所市场,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将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而银行理财投资者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改变。不久前,深交所正式对外公布,认可商业银行及其理财产品成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合格投资者。而在此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也下发通知,允许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直接开立证券账户,以及投资交易所标准化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优先股等固定收益类产品。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初以来,理财市场颇不平静,先是被投资者视为存款替代的集合信托产品屡屡出现风险,后又是某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被曝代销质量较差的私募产品,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接着某些银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也被指有问题……“庞氏骗局”、“骗子理财”等字眼频现网络。银行似乎感到很无奈,不管是发行自身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销售其他理财机构的产品,投资者在购买时都做了风险评估,抄写了风险警示条款,本应对投资风险很清楚,但为什么一旦投资失败,投资者立刻翻脸不认人,指责银行违规销售,甚至诈骗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财会》2009,(3):44-45
随着股市震荡下行,去年大量发行的基金股票类银行理财产品正普遍出现浮亏,其中个别产品净值亏损超过30%——50%,离当初宣传的预期收益率相;去甚远。面对亏损的理财产品,是死捂到底,还是割肉赎回?很多投资者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