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300—500℃,300—10000巴条件下实验测定了0—8N NaCl溶液中辉钼矿的溶解度。结果表明:温度增加100℃。C或压力增加100巴,溶解度分别增加10倍和5倍。低盐度条件下增加7 N NaCl溶解度增加5—10倍。高盐度时钼以氯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在PH值为6和350℃、300巴时,若S~(2-)离子浓度为10~(-8)M,则钼的临界浓度值为10~(-8)M(1 PPm)。因此,当温度、压力、盐度和PH值变化导致其中任一离子浓度增高都将使辉钼矿析出沉淀。  相似文献   

2.
用NaCl和NaOH溶液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改性实验,并得到最佳改性条件;再利用XRD、ICP、SEM和BET等技术手段对改性产物进行全面表征。结果表明:NaCl溶液仅起到离子交换的作用,对天然沸石离子交换能力的提高比较有限;而NaOH溶液可以将斜发沸石转变成低硅铝比的Na-P型沸石,使阳离子交换容量增加了两倍多,同时吸附性能也有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湿生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选取3种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湿生植物(芦苇、美人蕉、再力花),进行了湿生植物纤维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湿生植物木灰微球,湿生植物粉末微球对结晶紫的吸附性能较好,其中美人蕉粉末微球的吸附性能最佳。当结晶紫溶液的初始浓度为8 mg/L时,美人蕉粉末微球对其的平衡吸附量达1. 428 6 mg/g,平衡吸附时间为85 min。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其吸附机理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次。Lagergren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内扩散为该过程中吸附速率的关键控制步骤。证实了湿生植物可制备成吸附材料,并应用于治理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4.
对200L1菌株的酸性脲酶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起始的pH6.5,温度30-32℃时产酶活跃,脲酶在尿素诱导下产生,尿素浓度1.0g/1000ml时产酶最佳,Mn^2 对产酶有促进作用,Ni^2 酶没有影响,Cu^2 ,Hg^2 对产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溶液pH值测定,研究普通小球藻对直接大红4B染料溶液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染料的降解必须在光的协同作用下进行,模拟太阳光的协同降解效果最好;染料的降解效果随普通小球藻的浓度与照射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强,掺藻浓度16×108 cells/L的染料溶液,光照5 h的脱色率达到86%以上,降解速度在染料浓度比较高的初期较大;普通小球藻在对直接大红4B溶液的降解过程中不会产生中间产物;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值在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法与生物法相结合的工艺对两种不同种类的羊毛纤维进行细化处理,并对细化后的羊毛的细度、力学性能、耐酸稳定性能等进行了测试,鳞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用30%的双氧水和1 g/L的氢氧化钠对羊毛纤维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浓度为2%的中性蛋白酶溶液对纤维进行细化处理,能够对毛纤维起到明显的细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尿素包合法纯化α-亚麻酸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亚麻籽油为原料对尿素包合法纯化α-亚麻酸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甲醇体积与尿素质量比对提取α-亚麻酸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包合时间、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甲醇体积与尿素质量比进行优化组合.以产物中α-亚麻酸质量浓度为指标,确定了尿素包合法提取α-亚麻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包合时间12.80 h,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为2.82,甲醇体积与尿素的质量比为2.44 mL/g,该工艺制备α-亚麻酸质量浓度为179.96μg/mL.采用紫外光谱检测将样品与标准品进行对照,确定样品为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8.
金橘类胡萝卜素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罗浮金柑类胡萝卜素得率为优先工艺指标,通过单因子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罗浮金柑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原料为冷冻干燥的金橘粉碎至60~80目,浸提溶剂为1:1(V/V)的石油醚-丙酮混合溶液,料液比为1:20,浸提液pH值为7.5,在40℃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60 min.此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得率最高,为46.10靏/g.  相似文献   

9.
主要利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在聚砜(PSF)中空纤维膜表面引入聚乙二醇(PEG-400)亲水性基团,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前后聚砜中空纤维膜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浓度的改性剂对接触角(CA)和纯水通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砜中空纤维膜中PEG-400含量随着PEG-400浓度的增加而提高;SEM观察表明,改性剂吸附在膜表面,膜基体无明显变化,但观察发现,改性后部分膜孔被覆盖,膜孔径变小;CA研究表明,随着PEG-400浓度的增加,接触角减小;当浓度为8wt%时,接触角最小可以到达30°.膜的纯水通量随着PEG-400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因此,PEG-400浓度为1.5wt%时高达2038 L/ (m2·h).  相似文献   

10.
选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阿洛西林、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几种常用抗菌药物配液,模拟临床用药一次量浓度(正常浓度)和全日量浓度(高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室温(25-26℃)和37℃,24h内对各抗菌药物配液含量及PH值变化进行测定,研究抗菌药物不同浓度配液的放置环境与药物含量、pH、外观颜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抗菌药物不同溶媒的正常浓度配液各项指标均比高浓度配液稳定。高浓度配液药物相对百分含量丢失最多的是头孢曲松钠,达19.77%。正常浓度和高浓度在37℃下的各项测定指标均比室温(25-26℃)下差,表明温度对药物配液有影响。得出:抗菌药物配液均应正常浓度临用现配,时间不宜超过24h,抗菌药物配液应存放于合理的放置环境中,确保抗菌药物配液的质量,达到有效抗菌治疗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