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满艳 《商》2014,(36):20-20
论文在阐述和学习区域经济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甘肃省14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针对甘肃14个地市(州)近几年的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蔡兴奎 《中国商论》2022,(13):11-14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基础,加入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先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得出,人口流入通过增加输入地的就业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人口流出通过资本的回流促进输出地的物质资本积累,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再运用重庆市2003—2020年的数据对理论演绎结果进行验证。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有效劳动力的流出确实对重庆市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只是推动效果并不显著,而有效劳动力的流入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对重庆市经济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湖岸线的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余干县、鄱阳县等11个环湖县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环湖区11县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很不协调.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实行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间的均衡,从而促进环湖区各县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准确、全面、系统地预测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文章在综合研究近年来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发展原因,并在主成分评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环湖区工业化、城镇化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乐平 《中国电子商务》2010,(8):291-292,294
本文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绕鄱阳湖并拥有湖岸线的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余干县、鄱阳县11个环湖县,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鄱阳湖环湖区11县人口密度大,但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人口负荷水平重;人口就业率低,就业人口产业分布不均衡,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差异较大,人口城镇化发展慢、水平低,县域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并没有带动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应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环湖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河北省2008年各地市的8个主要经济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2008年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明确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A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对城市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月 《北方经贸》2014,(2):15-16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经历了"高死亡率、高出生率和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程随着中国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劳动者所占比开始下降,劳动力市场的无限供给开始向有限供给方向发展,"刘易斯拐点"即将出现。基于此背景,中国一直保持的高投资驱动高增长的模式可能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14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年人口、经济和环境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综合得分,计算辽宁省14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对全省和各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实现对三者空间演化规律的探究.目前沈阳、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中的核心地位已经确立,但其带动作用仍然有限,各市发展不均衡,其辐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过程虽有波动起伏,出现离散,但最终朝集聚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6)
文章首先通过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进行了阐述,接着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尹超 《商》2013,(15):313-313
本文根据2005—2010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河北省三系统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发现河北省人口与经济系统轻度失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从协调转为失调,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从失调转变为协调,总体上三系统协调系数不高,并且针对这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广东省四大区域为例,对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四大区域中珠江三角洲处于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类,东翼和山区处于过渡发展类,西翼则为不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3.
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十九项经济指标,综合分析广东省的二十一个城市的数据,构建经济评价方程式,比较了城市间的发展状况,并进行了排名。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经国家批准建立长株潭城市群以来,长株潭的发展目标是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那么现在长株潭区域发展是否协调呢?本文根据2017年长株潭的数据,通过选取19个指标,并运用SPSS17.0软件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株潭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这三个子系统进行评价,利用这三个子系统得出综合得分。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看,都是长沙得分最高,湘潭得分最低,说明长沙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较好,株洲次之而湘潭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从综合得分看,长沙的综合得分为4.411,株洲的综合得分为-1.834,湘潭综合得分为-2.578。根据得分看出,长株潭的发展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15.
杨成 《致富时代》2011,(1):62-63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种客观要求,为促使二者真正实现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通过对二者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从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二者存在互为输入输出的关系,只有坚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指标控制方法,才能更好的促使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特点是:劳动力供给潜力呈现下降趋势;社会抚养负担较重;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存在虚假的人口红利。选择实际就业人员作为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金投入,与经济增长一起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劳动力的产出弹性远远高于资本的产出弹性,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增加劳动投入或将对黑龙江省经济复苏带来较大助益。为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黑龙江省应重视劳动力资源外流问题,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科学客观地评价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对全面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繁昌县综合发展水平最高,临泉县的综合发展水平最低,各县域经济运行实力存在着明显差异,据此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聂鹏 《中国市场》2011,(13):10-11,1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劳动力供给充足,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人口红利机遇期。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也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需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大就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加强社会保障,以延长人口红利,实现经济持续高增长。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西省各地市经济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取江西省2008年各地市的10个主要经济指标,利用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2008年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作出分析,不难发现,排名靠前的几个城市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的.原因在于这些城市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认真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完善法制体系,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支持工企业大力发展,推动当地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坚持统筹规划,注重新农村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而排名靠后的几个城市经济发展则比较滞后,原因在于它们的基础设施差,自然条件也差,地理位置没有优势,农业生产水平低,工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第三产业也不发达.  相似文献   

20.
笔者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湖北省66个县市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