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近年来,商丘市在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口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如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一、商丘人口发展现状2014年商丘市在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发展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总人口低速平稳增长,外出人口持续增加,人口发展保持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新疆的人口发展状况对区域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起着关键的影响。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适度的人口规模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强力保障。因此,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文章对新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上海市1978-2009年城市化率与实际人均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上海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经济增长对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对较强,而城市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上海应充分利用举办世博会产生的城市经济效应有利时机,进一步促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与快速城市化使得城市资源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加剧。城市群作为经济、人口、资源等要素聚集的中心,在其快速发展中,出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互不协调的情况。为此,构建了中原城市群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原城市群的9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判断,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个城市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目的是促进中原城市群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状况更加透明,便于预警和调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口、外贸依存度以及外需和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方面分析了内需与外需发展的关系,得出我国经济建设一直立足于扩大内需,而进出口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有限。未来经济增长的政策应是"稳外需,促内需"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广东省四大区域为例,对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四大区域中珠江三角洲处于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类,东翼和山区处于过渡发展类,西翼则为不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7.
自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收入不断增加,我国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即将展开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之际,本文对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最后对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2000年~2014年经济发展状况、工业与农业污染情况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在增加,环境污染排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环境污染状况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柴达木盆地的环境污染仍有恶化趋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污染对柴达木盆地的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影响。制约柴达木盆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能源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污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最后,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下,提出促进柴达木盆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稳中有升,耦合协调类型实现从濒临失调向中度协调再向良好协调跨越,阻碍中山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集中在经济与环境方面。基于研究结果,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与中山市实际情况,提出推动中山市“十四五”期间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主要城市经济与宜居性协调发展状况.首先,建立城市经济与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其次,计算出30个城市经济与宜居性协调发展度;最后,将30个城市分成五类,得出经济与宜居性协调发展状况较理想的城市仅有4个,其余26个城市经济与宜居性协调发展状况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与关键要素,其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本次区域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以江苏省的数据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2015年,江苏省的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环境发展指数小幅度缓慢增长,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经济自身发展、人口状况、科技发展、资源利用情况、环境保护、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广东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2011年21个地级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今后要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广东东翼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应合理布局产业的地区分布,利用东翼地区的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广东北部山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应加强该地区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力度,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同时注意引导发展科技产业,提高北部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PRED)系统中,人口是核心,经济发展是目的,资源和环境是保障与前提,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人为根本,借助现有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个子系统19个二级指标入手,针对京津冀与河北省重要城市进行空间差异和时序差异分析发现,京津冀在PRED系统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从PRED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实起到了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的作用,河北省各城市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进一步探索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特别是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与就业协调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经济以人力资本为基本增长来源,人力资本是无限的,与无限的经济增长并行,因而服务经济是持续的.欠发达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正是服务业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本文在阐述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及其就业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及扩大就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2016,(2)
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城镇化的推进能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同时县域经济的增长又能推进城镇化进程。分析山东省当前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山东省城镇化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口红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贞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3):150-151
人口红利作为热点话题,有许多学者在宏观层面上来探讨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但鲜有涉及大学生等较高素质劳动力。通过对中国人口红利和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现状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的资源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命令管制和排污费模式,无法有效激励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在分析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及其激励效应的基础上,为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1986-2009年广西"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环境状况呈现下降趋势,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未能实现协调发展。其中,广西经济增长与水环境质量之间呈现N型关系,即水环境仍走着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广西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而固体废弃物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结合广西地理资源特征,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涛  时涛 《商展经济》2023,(7):142-144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学、地理学以及经济学领域交叉研究的重点。探讨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及各县域为研究对象,搜集泰安市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各县域人口数据、普查年份的各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分析2010—2020年泰安市及各县域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状况,探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区域均衡发展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寻求促进泰安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