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应符合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主动性、准确性、广泛性原则.目前由于政府在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无具体、系统的法律可依,导致各地标准各异,致使个别当地政府迟报、谎报、瞒报、漏报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规制这些不"民主、法治"行为,避免"不公开、不透明"行为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建议国家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统一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明确公开的主体、规范公开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信息公开是各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最重要的策略和机制,也是我国建立透明、民主的服务型政府必须遵循的原则。文章以突发事件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学理概念和相关理论为切入点,阐述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目标诉求和特点,分析当前我国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信息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下个体抢购物品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多勇 《经济与管理》2006,20(11):28-31
利用前景理论建立突发事件下信息对个体心理预期影响的理论模型,可对危机中的“抢购”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危机事件下的“抢购”行为直接与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关;私人信息会影响个体心理预期并产生过度反应;尽早公开信息有利于遏制私人信息影响;信息对个体风险感知的影响取决于个体接受信息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特殊身份使之成为最为重要的信息源,如何完善与发展政府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公开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政府应及时公开信息,以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反应力,从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是政府实现行政职能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政府向私人部门以市场化的公开采购流程来实现,这就形成了纳税人—政府—采购机构—供应商的冗长委托代理链条.采购人—采购机构—供应商三方的行为实质是一种供应链契约,由于信息不对称这样的委托代理会产生机会主义和合谋行为.本文主要研究政府采购中“采购机构—供应商”“采购机构内部”间的机会主义行为,重点分析采购机构的设租行为与供应商的寻租行为、采购机构内部的共谋行为、供应商的事前与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庄钰美 《江南论坛》2013,(11):51-52
近年来.无锡市卫生局结合工作实际.始终把新闻发布工作作为政务公开、“阳光政府”的新窗口.作为让群众及时获取权威信息的新通道.作为争取“第一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的新方法.作为加强与群众良好沟通和舆论监督的新平台.扎实、全面、规范地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全市卫生新闻发布工作体系、制度机制日臻完善.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工作逐步规范,突发事件风险沟通工作有效开展.典型宣传工作持续加强.新闻发布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改善了全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实证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来良 《经济师》2009,(3):277-278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武汉市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文章通过问卷和实地走访对政府信息公开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武汉市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制度、文化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析政府信息公开之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然而,理论和实践对原告的资格、政府信息的范围、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之诉是否仅限于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形等等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内容,而正确界定政府信息免予公开的范围有助于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不公开事项是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政府信息业也不宜公开。在立法设定、行政执法与司法审查各个环节,都要严格依法界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不能任意扩大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类突发事件信息的快速变化与无界限传播增加了事件控制的难度,对传统政府信息管理提出了挑战。以“雷洋事件”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事件信息传播网络结构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中,网络密度越大,节点间信息传播越迅速;网络聚类系数越大,网络中越易生成小团体集聚。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中的核心网络节点和具有结构洞特征的局部核心节点,在信息传播中更具优势。由此,提出构建政府与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异质结构节点相互依赖、权利共享的动态多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匹配后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制和效应。基准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整体上能够显著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不同类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和不健康群体,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通过降低城市的客观环境污染、降低居民感知的主观环境污染和增强居民对政府满意度来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度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为客观评估城市层面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居民主观福利效应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也为实现环境治理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信息不对称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府信息公开困难重重。本文在阐述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我国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以及信息不对称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是我国政府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政府网站是创建透明型政府的必要措施。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创建透明型政府,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贯彻和落实《行政许可法》、“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规章的重要举措。政府网站是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4.
政府研发补贴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振中  吴斌 《技术经济》2008,27(9):26-29
基于博弈的视角,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研发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政府能够识别企业研发行为“真伪”的甄别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研发活动的成本,起到激励企业投资于研发活动的效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伪研发”行为的稽查和处罚力度,以提高政府研发补贴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突发事件中,传播媒介应在第一时间播报客观事实性信息,设置中心议题,掌握舆论主导权,使社会能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也要透明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同时给予公众话语表达权,使其与人们切身利益有关和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知情权,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媒体既要维护国家形象,又要满足大众知情权,做好“政府代言人”与“舆论监督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府信息公开困难重重。本文在阐述知情权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我国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及危害,以及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蒋娟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182-183
推行政府信息公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实现和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对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然而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实践现状却不禁令人堪忧,存在着诸如"政府信息公开,流于形式,深度不够"、"政府信息公开的观念亟待转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有限"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建设和谐的法治社会,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因此,在理论上对有关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进行分析,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菊 《经济研究导刊》2009,(20):203-204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政府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决策与预防、预案制定与实施、应急处置与协调的政府管理行为。在此方面,美国具有完备的组织机构,重视日常管理;日本具有完善的应急法律法规体系,同时特别重视灾害防范的研究工作。两国的这些有益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基础、政府信息的内涵、政府信息的公开与豁免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体制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法治基础是必须首先回答的理论问题,正确把握政府信息的内涵是关键,公开与豁免是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选择,政府信息公开体制主要解决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的问题。只有通过对这几个重要问题的法理辨析,才有助于厘清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质,并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立政府官员声誉激励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政府官员道德风险问题的办法是对官员进行激励与约束,声誉制度是其中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政府官员声誉激励的主要障碍是政府官员缺乏对未来利益的心理预期、政府官员信息披露不充分、对政府官员机会主义行为排斥乏力。建立政府官员声誉激励制度,要制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划改革官员职务晋升制度,完善官员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官员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加大惩处力度,营造一个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