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建省公安机关以保障和服务海西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积极探索治安防控新模式,提升了海西社会治安防控的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海西路面治安的新形势,海西路面治安防控体系要在信息共享、指挥调度、反应机制以及路面治安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创新,进一步确保海西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目前福建省经济发展面临着高碳经济的困境,为此,福建省政府应根据低碳经济内涵和省情,从优化能源结构、开发低碳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人手,确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切实转变自身角色,努力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扮演引导、激励与监管角色,更好地促进海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慧 《企业家天地》2009,(11):41-42
福建省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方面都不如沿海发达地区。2004年,福建省提出建设海西经济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快福建省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福建省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凸显了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也说明反贫困已到了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应对中国目前的反贫困体制进行反思,对反贫困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按照统筹城乡反贫困的政策理念,整合各方面资源,多视角关注贫困问题,推动管理体制、就业、社保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联动改革,统筹规划和安排城乡反贫困政策,实行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并加强城乡反贫困工作的互动。实施"预防性扶贫 救济性扶贫 开发性扶贫"三位一体式反贫困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域旅游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旅游扶贫成为乡村扶贫的新兴方式和旅游业发展的新角度。文章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视角,根据福建省的区域状况和资源状况,结合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对福建省的旅游扶贫进行SWOT-PEST分析,从扶贫对象确立、资源深度挖掘、组织协同合作、绩效评估反馈等维度,对福建省旅游扶贫进行探讨,提出旅游扶贫实施路径,以期为福建省旅游精准扶贫提供理论贡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疆因其地理的封闭性以致长期存在主体自觉意识缺乏、社会自我发展更新能力弱的现象,在国家精准扶贫实践中表现为贫困群体对自身贫困认知不明确、反贫困主体意识匮乏,因此培育主体自觉意识,推动反贫困主体由政府向贫困户转移,是衔接脱贫成效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7.
扶贫进入到脱贫攻坚阶段,关键是要扶智又扶志,从思想源头上拔掉“穷根”。扶贫应从娃娃抓起,防止贫困代际延续。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对改变儿童的思想、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儿童文学与扶贫相结合,在扶智和扶志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本文尝试从儿童文学功能、价值追求和儿童观三个维度探讨儿童文学的扶贫价值,以期能够拓宽扶贫的路径,丰富扶贫的内容,为脱贫攻坚提供多一个儿童文学方面的文化扶贫视角。但是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还需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以及文化扶贫与教育扶贫、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文学的扶贫价值,助推脱贫攻坚战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贫困内涵的多维复杂性和致贫因素的多重叠加性以及贫困是历史性和动态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使得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反贫困事业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有很长路要走。设置过渡期将脱贫攻坚的有效模式和业态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进行前瞻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科学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和脱贫致富长效提升工程,既可以推动国家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也能乘势而上全面开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基于此,在归纳深度贫困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命任务并阐述全球乡村发展趋势及对我国乡村振兴启示基础上,立足深度贫困地区实际,提出了重点从补齐教育短板和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与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体系、财富创造与财富再分配机制同步成长、生态扶贫引领绿色发展崛起、提升基层内生反贫困能力和团结包容的社会治理能力等领域进行探索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的思想观念素质之所以是人力资本的内容,是因为其同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资本要素一样,总是依附在人身上,与人身不可分离;并且其通过支配人的行为,进而使人获得或失去经济机会(经济机遇),最终促进或阻碍家庭脱贫致富、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切导致家庭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发展的人口素质低下的原因都可以在人口思想观念素质低下那里找到终极原因;"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新时期反贫困实践应注重各种反贫困手段的综合并用,即不仅要注重物资、资金、技术、教育、文化、福利、旅游等反贫困措施,也要重视基于贫困者自身思想素质提高的"思想反贫困"或"思想扶贫"。农村思想反贫困就是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农村思想反贫困是"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伴随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扶贫已经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转型发展受贫困人口参与度低、盲目开发、产品雷同、质量差、投入机制单一、扶贫绩效弱和专门人才匮乏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因此,需要推动实施和构建政府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市场主体的多渠道筹资体系、有利于“贫困人口”受益的旅游扶贫模式、旅游扶贫开发的本地化产业链和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旅游扶贫开发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借助中国省际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与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农村减贫得益于财政支农工具与城镇化战略的交互协同效应,但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减贫的促进效益更强;财政支农投入中的扶贫性投入和就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村脱贫,而综合性开发支出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中西部地区更具农村减贫的拉动效果;虽然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但随着财政分权、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村医疗教育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会得到相应抑制。  相似文献   

12.
商业保险支持农村扶贫开发是贯彻中央精神的、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保险机制在支持农村扶贫开发中具有独特优势:可成倍放大扶贫资金效用,提高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调节利益分配关系,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保险业可从做好基础扶贫工作、参与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贫困地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参与贫困地区综合开发等方面在支持农村扶贫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农村电商扶贫三大主流模式,以贵州省台江县实施的农村电商扶贫模式为例,探索与研究农村电商扶贫新模式,以期引导贵州省电商扶贫工作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绩效评价体系,是有力推进二者衔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为依据,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要求及接续发展时期特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一级指标,农业生产条件等16个二级指标和耕地保有率等38个三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评估模型,以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接续发展成效的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农村贫困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当前农村挟贫面临的难度与问题依然很大。针对存在的问题,农村扶贫政策调整和完善的思路应是:扶贫对象由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移,由注重解决生存贫困向注重解决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转移,坚持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坚持增加扶贫资金与提高扶贫资金效果相结合,坚持就地扶贫与并地移民扶贫相结合,坚持救济性扶贫、开发性扶贫和知识性扶贫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统贫困治理方案成效的减弱和脱贫攻坚中负面激励现象的多发,贫困治理体系亟待创新完善。基于"工作换福利"思想的公益性岗位扶贫,通过对农民主体性的激发,对其参与权、决策权和发展权的保护与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治理中的福利依赖和负向激励问题,而且促进了贫困个体收入增长、社区融入和能力提升,有效助推脱贫攻坚的同时也使得乡村治理获得显著改善。公益性岗位扶贫方式紧扣乡村治理的核心主体,通过调动贫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公共服务意识,使其在工作报酬之外还获得了超越个体与单个家庭的集体的认同感、存在感、幸福感等多重福祉,有效增强了村庄内源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推动南部边境脱贫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衔接中政府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政府在衔接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发现,尽管政府在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发挥了制定政策规划、提供资源投入和组织主体力量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依然面临着衔接政策困境、衔接执行困境、衔接群体困境和衔接环境困境。对此,南部边境脱贫地区的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实施政策,通过革新思想来增强基层政府执行人员的能力,加速市场改革、提高农民对衔接的参与认同,明确自身定位和重构价值理念的途径来克服困境,从而提升政府在衔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当前是贫困地区从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转型的重要阶段。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有着历史承接的关系。贫困地区由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的转变过程中可能面临经济自主能力不强、产业薄弱、人口结构倒挂严重、发展模式不易转变、群众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等现实困难,同时,经济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阻碍依然存在。论文从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从“精准扶贫”向“精准振兴”的模式转型、从帮扶困难群体向壮大乡村市场主体和职业农民政策的转变等方面探讨了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正视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现实困境,尊重个体迁移流动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9.
贫困存在多种原因,返贫困防治应瞄准根源,多视角精准施力。从政府角度来看,后续政策支持缺乏、对扶贫"政绩指向"的错误理解、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三变改革"中遭遇市场风险等会导致农民返贫。对农民而言,懒散思想、自身素质和观念、不可抗力因素、就业创业失败也会导致返贫。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资金与物质扶贫方式,以产业支撑助推返贫困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教育扶贫开发实践,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目标。与此同时,还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治愚、扶智力度,加强乡贤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在梳理四川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贫困范围广、贫困人数多、致贫因素复杂、贫困程度深等特征的基础上,为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在分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逻辑关联基础上,提出了“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乡村振兴为精准扶贫提供长效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个观点。结果/结论新时代背景下,在深刻理解两者的关系和明确思路的基础上,从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健全政策衔接保障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考核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效率和有机衔接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