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琴 《消费导刊》2013,(2):117-117
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达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即主要通过内部、外部刺激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来诱导人的行为。本文以伯方煤矿为例,对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王善臣 《消费导刊》2012,(9):40-41,95
员工创新行为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心理账户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动机因素,认为应运用心理账户理论,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强化员工的创新动机,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3.
激励,顾名思义它是“激”和“励”的组合,激励实际上是一个外部引导行为来激发内部动机的过程。我们所说的激励就是为了达到企业目的,通过满足员工的生理、愿望、兴趣、情感等需要,有效地启迪员工的心灵,达到挖掘员工潜力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任宗良 《现代商业》2014,(23):94-96
工作动机是人源自需求而进行工作的动力,是为了得到自己所缺的事物而进行的活动。所以深入研究探索深藏个体内心深处的动机源,大卫·麦克莱兰的高成就需求、权力需求、亲和力需求的三项需求是从心里学探索员工工作动机的真正源泉,针对三项需求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动机的激励方法。在国际项目合作中运用好成就动机理论,才能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5.
陶棋然 《现代商业》2014,(23):97-98
工作动机是人源自需求而进行工作的动力,是为了得到自己所缺的事物而进行的活动。所以深入研究探索深藏个体内心深处的动机源,大卫·麦克莱兰的高成就需求、权力需求、亲和力需求的三项需求是从心里学探索员工工作动机的真正源泉,针对三项需求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动机的激励方法。在国际项目合作中运用好成就动机理论,才能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6.
王璇  李健 《商场现代化》2007,(4):275-74
分析了员工的工作动机,以及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指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有效地激发员工动机,营造创新性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7.
知识共享能够提升组织创造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激发新生代员工知识共享的内在动机是提升知识共享的关键环节。文章以378名新生代员工及其直接上级为样本,探索了仁慈领导对新生代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以及利他动机及德行领导在该影响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仁慈领导对新生代员工利他性知识共享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利他动机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德行领导对仁慈领导与新生代员工利他性知识共享动机的影响关系有调节作用。当德行领导低时,仁慈领导对利他动机的影响不显著,而德行领导高时,仁慈领导对利他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德行领导对利他动机在仁慈领导与新生代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有调节作用。只有当德行领导高时,仁慈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正向影响才通过利他动机传递。  相似文献   

8.
企业员工工作动机与组织回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璇  李健 《商业时代》2007,(17):56-56,80
本文分析了组织回报对员工工作动机的影响,指出经常性的绩效回报会激发员工内在工作动机,而非经常性的绩效回报会损害员工内在工作动机。固定的财务回报能够降低人们外在工作动机,绩效式财务回报能够提高外在动机。员工在工作中因表现出色而获得的非财务回报具有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领导率领和引导组织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是管理职能的重要职能之一。领导工作的作用就是激发和赋能,领导需要通过带领、引导、指挥、鼓励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并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使员工自觉地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主要围绕激励原理、激励的作用、激励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部动机理论的业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队伍不稳定,业务员流失而造成客户的大量流失等是多数营销管理者最头疼的难题。这些企业不是没有完善、成熟的营销管理制度,也并不是营销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研究发现,是管理者过分强调了薪酬等外部激励措施的运用,而忽视了导致业务员“快乐工作”的内部动机的激励,从而导致业务员自我评价体系扭曲而被迫“痛苦工作”的局面。本文认为,内部动机对于业务员个体行为具有激励作用,是员工努力的根源,应该成为激励机制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业务员激励机制应注重的几个关键问题,从而帮助广大企业切实解决销售队伍不稳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汇聚员工智慧的建言行为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然而现实中建言行为通常会挑战组织现状,具备一定的风险性,员工往往会采取不建言或沉默的方式,因此,激发员工建言行为成为寻求主动、知识共享和组织创新的关键。研究基于激励过程模型,从建言需要、建言动机、建言行为、建言结果到建言反馈构建员工建言行为激发过程模型,并提出了解员工建言需求、建立良好建言沟通渠道、关注领导建言认知、降低员工建言风险、增强建言反馈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员工保持工作的积极性,辨认到底是什么因素会激励或促动员工努力工作,背后隐藏的动机是什么。在当今人才竞争的时代,找出这些因素和动机非常重要。从市场营销的发展来看,企业完全值得在一笔有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交易上赔钱。如何保持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减少人员的流失率,已成为企业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从内部营销的视角,初步分析里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以及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激励,是指通过一定措施去激发人的行为动机,或使人处于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而保持一种兴奋状态的过程.为达到这一效果,在实际管理中便需要创造满足工作人员需要的各种条件,以激发工作人员的行为动力,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农村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部分劳动群众.为了改变或改善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按照合作社原则,集资入股,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而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如何调动和提高供销合作社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关系到供销社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4.
熊春红  陈纪南 《商业研究》2005,(20):134-136
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因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的兴衰。而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和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激励,是指通过一定措施去激发人的行为动机,或使人处于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而保持一种兴奋状态的过程。为达到这一效果,在实际管理中便需要创造满足工作人员需要的各种条件,以激发工作人员的行为动力,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农村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部分劳动群众。为了改变或改善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条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是一种多维的概念,正式所有权即包括了物质资产、信息和控制权利等所有权的法定形式。据此,探讨了正式所有权是如何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的机制。从自我概念理论出发,分析了正式所有权将通过组织自尊以及心理所有权两个因素,激发员工参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这一探讨揭示了所有权激励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健全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好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管好人,而要管好人,就得想办法去激励。因此,一个企业的成败与激励机制的健全紧密相关,国有企业也不例外。激励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  相似文献   

18.
陈亚莉 《现代商业》2007,(29):168-168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动机激励释放员工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销售与管理》2005,(2):110-111
激励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已经被普遍的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但真正能贯穿于企业文化,长久提高员工士气的有效激励并不多见,这是因为员工激励极富科学性和艺术性。作为社会人与文化人,员工有着自己做事情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标准,因此,激励一个员工必须考虑他的动机,只有发自他们内心的事情他们才真正愿意去做,主动地去做好。  相似文献   

20.
员工谏言被拒绝是现实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领导拒绝谏言、选择沉默或没有给与回应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排斥行为。社会排斥相关理论能够为我们理解领导拒绝谏言后的员工行为动机提供一个好的理论依据。Williams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的需要威胁时间模型是社会排斥研究中较成熟且适用广泛的理论模型。本研究将拒谏作为独立的排斥事件,在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下构建了领导拒谏影响员工行为动机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在拒谏事件发生后,动态时间变化过程中,因拒谏这一排斥行为造成的消极情绪和需要威胁在不同个人特质和情境因素下如何影响员工的行为动机。通过厘清影响员工行为动机的相关因素和行为结果,丰富了谏言反应的相关研究,为组织获取长效、持续的员工谏言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