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莫言  姜末 《东北之窗》2013,(1):65-66
贫困者向往富贵,是人之常情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架设致富“金桥”的人陈泉根,肖越辉,张秀辉黝黑的脸膛上一双明亮而深邃的眼睛,眼神中流露着对生活、对未来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自信;中等、壮实的身材,给人们踏实沉稳、精力充沛的感觉。他,就是身处偏僻贫困老区──宜黄县新丰乡的农民朱新华.以创立新华特优稻米开...  相似文献   

3.
薛候俊 《山区经济》2005,(3):31-31,30
临县是农业大县,也是贫困大县,现在仍然有贫困乡镇22个,贫困村359个,贫困人口14.8万人。加之自然条件恶劣,现在脱贫的人口遇上自然灾害,又会重新陷入贫穷的困境。研其原因,除个别贫困者是由于天灾人祸导致外,大部分是客观上居住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主观上自身综合素质差,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思想保守、僵化、观念落后,既不能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也没有脱贫致富的志气和能力。如何使这些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相似文献   

4.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2,(8):152-153
核心提示:当前,由于分配制度不完善,社会两级严重分化,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国民仍然相对贫困,而已经富起来的人中有大部分不是靠“勤劳致富”所取得,让大多数人难以“服气”,进而产生心理失衡;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仍然很不完备,社会财富聚集仍在发生固有的惯性运动,使原已相对贫困的人群看不到曙光,对现实和未来预期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由于权力过份集中,权力操纵着经济要素并可转化为财富;社会形成了“权钱”紧密结合的共同体并左右现实、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走势,社会心理失衡就进一步加剧。所以,仇富仇官就成为现阶段一种社会普遍心态。因此社会公平分配,反腐反贪是巩固政权、维系稳定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5.
贫困文化不可漠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文化"是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人存在的意义系统,是人的追求、理想和信念体系,反映的是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价值理性范畴。人们一旦在这方面陷于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因为它的惟一功能就是生养贫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并由此形成一种物质贫困——精神贫困——物质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少学校里的部分青年教师,存有程度不同的消极心态,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克服。一、青年教师存在的消极心态种种工、失落心态。一些青年教师刚刚走上教育岗位,有热情但缺乏强烈的责任心;有追求,但缺乏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和顽强的韧劲。有的因没挑上大梁,而感“怀才不遇”,有劲无处使;或因与表扬、评优、奖励“无缘”,而感无足轻重,位置偏低,分量太轻,失落感便油然而生。2、失衡心态。一些青年教师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工作上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得过且过,不思进…  相似文献   

7.
张波 《理论观察》2009,(1):118-119
“人的自然状态”的内涵,即尊重人的个别天性和成长规律,摆脱外界、人为的不符合大自然法则的强制干预和约束。作为东西方的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者,老庄和卢梭都极力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尊重人的自然状态;“人的自然状态”是一种“目标状态”或“理想状态”,在实现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阻碍,这是正常的,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教育必须要尊重人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8.
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民工潮”时起时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旋律和步伐,总态势一浪高过一浪。那么,这些农民为啥要进城呢?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呢? 第一种,渴望发财,摆脱贫困。这种心态存在于所有的农民工中,不同的是一些人强烈些,一些人淡一些;  相似文献   

9.
受访的200位市民平均给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打了64.9分。这一分值说明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是十分满意,但基本上还算过得去。表王选择各种生活满意度分值的人数与比例西安市民目前都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我们选取了十个语词来测量人们的一段心态。我们请受访市民从十项中最多选出三项能充分表达他(她)们目前总的心态的选项。结果有33%的人都选择了“平静”,居第一位;有22.5%和21.5%的人选择了“无奈”和“幸福”,分别居第二、第三位;18.5%的人说他(她)们感到“紧张”;还有15%的人感到“困惑”;另有14.5%的人觉得“满…  相似文献   

10.
孙胜利 《发展》2008,(12):81-81
体育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人民体质,使人们在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心理和情感等方面全面发展,表现出良好的状态和功能。美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形成人们的审美风貌。体育运动的本身就是力与健,健与美有机结合的艺术。体育运动不仅把人体塑造的更矫健强壮、精神抖擞,而且把美的规律、美的尺度应用于其中。在体育运动中追求美是一种社会文明;是一种追求健康进取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1.
杨培培 《科学决策》2008,(10):188-189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人类与贫困斗争的历史。对待贫困问题,人们通常更多关注的是资源与财富的匮乏。由此推想,只要物质财富丰裕起来,贫困就会自然走出我们的视线。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所谓贫困,是指对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人的能力的匮乏和不足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能力贫困抓住了贫困背后真正的“主谋”。  相似文献   

12.
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区域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洲,欧元的启动向人们展示了货币一体化的美好前景;在美洲,“美元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区域性货币合作的加强,势必对亚洲经济的发展形成强烈挑战,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了亚洲地区在应对危机时缺乏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机制。而且亚洲国家在接受来自  相似文献   

13.
科斯提出制度分析应该研究“实际的人”。经济学早期关于人的假设是接近“实际的人”的,但后来(尤其到新古典经济学)却越来越远离“实际的人”。经济学对人的认识经历了“实际的人”一“理性的人”一“实际的人”之循环,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制度与“实际的人”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实际的人与制度之间有着一种互动的内在治理机制。制度可以平衡“实际的人”的内在动机的冲突和矛盾,使人的行为更加理性,从而有利于秩序的形成。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可以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大大地弥补了人们知识和信息的不足,也降低了社会交往中对人们认知能力的要求。同时.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对人的假设的变化是深入分析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制定二十一世纪初叶我回反贫困战略的原则、目标和背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将在本世纪末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反贫困任务的终结,只能说我们取得了反贫困任务的阶段性成果。二十一世纪最初十年内,我国反贫困工作将面临着新的势态和新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依据新的原则、目标、背景作出新的战略选择。(一)反贫困战略的原则1、理性原则。这是反贫困战略选择的一个基本前提,它包括决策者的理性和贫困者的理性。我们应该相信贫困者与非贫困者作为人,都是具有理性的,I对于贫困的成因,不能解释为是贫困者l的本能,更不能一概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11,(8):64-64
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要控制,又要有弹性,两难境地是管理的常态。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有利与弊的选择。 原则一:积极的东西从上往下走,消极的东西从下往上走 团队中角色和分工的不同,导致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同的心态,职位越高的人、越被重视的人,他的状态就会越好;反之,被边缘化的员工,就会永远认为自己是配角,状态也就会相差甚远。管理者是一面旗帜,就像打仗一样,不管遇到多少挫折,甚至打了败仗,只要旗帜还在,一切都还有希望。  相似文献   

16.
李凌 《开发研究》1993,(2):56-58
<正> 1.反贫困战略的方针和重点。反贫困的战略方针应是主动摆脱长期固有的小农经济内部造成的贫困形成机制,坚持整体开发,使外部投入与内部生产要素的改造相结合,以生产开发扶持为主,救济输血为辅,贯彻以启动内在活力和增强造血机能为主的扶贫战略。同时在总体上对贫困问题要做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脱贫,另一方面要巩固,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要抓好4个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近日发布《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的总体判断》,称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比较大。对此有专家评论说,贫富差距过大会让低收入阶层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2月7日《新京报》) “相对剥夺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斯托弗等人在《美国士兵》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这是一种以他人或其他群体为参照物形成的心理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由于贫困问题形成的不满情绪,与其说主要是来自绝对贫困,不如  相似文献   

18.
一我们在此题目所示的范围之内,实际上面临着两种选择,而不是如一般所理解的,只是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择;其实,更主要的和首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选择。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以其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和接受屏幕,对于“社会的现代性系列’卿社会现代化指标,是会存在一种选择机制和选择目标的。不同的社会──历史状态、不同的文化心态,即不同的“前现代”状况,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事实上,中国从鸦片战争后,一代一代的改良主义者、民主主义者、革命民主主义者以至马克思主义者,都对“现代化”做出了选择,并且…  相似文献   

19.
心态好,会使人体内分泌及神经细胞处于最佳状态,整个人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心态好的人,情绪正常,自信心足,气血流畅,精力充沛,机体免疫力就强,能有效地抵御外来疾病的困扰.  相似文献   

20.
谈心是人与人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增进理解的基本方法,是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更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基层干部工作中时常要与形形色色的人员打交道,把握好谈心技巧十分必要。基层干部在语言交流中,身份决定了其语言的特定性。肆无忌惮的夸夸其谈,会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患得患失的沉默寡言,又给人一种平庸无能的感觉;过于矛盾矜持,又有人说是矫揉造作。因此,在工作或社会交往中,人们对基层干部的语言艺术有着较高的期待,基层干部如果不会交谈,很难想像能在单位上立足、开展工作。而要使谈话顺当,确有所获,就必须掌握“诚恳”、“专注”、“敏锐”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