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学者在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时提出的一项新权利内容。对罗马法及我国历史上永佃权制度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与永佃权制度之间的异同。比较研究认为,在我国,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与永佃权相似的法律属性;而立法上认可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地位,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相应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为其成为一项独立征收客体,并能获得征收补偿提供了正当性理论基础.然而现行的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理念是建立在债权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之上的,忽视对失地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单独进行相应的补偿,这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并受其强烈冲击造成了现行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憾和系统性缺陷.因此,急需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进行制度化构建.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效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原本属于用益物权制度的范畴,但由于它在实践中的债权性质使得其物权效力大大受损。对于该制度的实效,法学界和经济学界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都割裂了农村土地经济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的统一,究其原因是由于受到价值冲突模式的影响。当前应采用共生主义的分析模式来构筑土地两功能的协调,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名称和本体重新定位,并结合法律规定提出相关的制度设计,以期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实行以来,取得巨大成就,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其表现出债权的特征而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以物权关系改造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巳成为法学界的共识。物权立法应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效力、消灭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使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难点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难点二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变迁、建立与完善市场流转机制、慎重对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流转市场的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不配套、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缺乏和农村社保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通过确立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流转主体、流转模式、流转期限等配套政策,建立流转价格评估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原则、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程序、流转管理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然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的实际状况反映出这些制度设计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有序的发展.文章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具体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行有关农村土地的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造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不清,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设立缺乏正当理由的诸多限制,增加了流转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放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具体细则。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自从 2 0世纪 70年代末在中国实行以来 ,取得了巨大成就 ,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其表现出债权的特征而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以物权关系改造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物权立法应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效力、消灭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使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陈群 《全国商情》2012,(22):89-90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这一流转目前存在诸如主体受限、方式含混、登记制度不明等种种瓶颈,限制了流转的效率与效果。我们可以从现行立法入手,对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所存在的缺陷,既不利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也制约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深化改革。在现有法律支持下,坚持现行土地所有制、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和确立产权代表、赋予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的权能,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主体虚位、权能残缺等弊端,不利于农民权益的保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土地的不可分共同共有制,明确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关系、保护农民利益和用物权制度规范土地权利,应当是改革的最佳选择。目前要做到:明确集体土地的权利主体,健全行使共有财产管理权的组织机构,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和权利行使方式,限定集体土地的公法义务,改革土地法律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管理是目前土地权属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主 要存在诸如法律依据不足、政策不一致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土地权益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4.
何谓农地物权制度、何谓农地产权制度,分别应当作何界定及其分别所具有的特点、内容、局限性是什么,彼此间有何关系,是研究农地产权制度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别探讨两种农地制度的演进,认为内地法系的土地物权制度过分强调了所有权的优位,影响了农地的社会化利用,普通法系土地产权制度不过度追求物的归属与全面支配,但重视农地的实际占有与利用,当前,农地物权制度与农地产权制度呈现出交融互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但该制度已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新一轮土地改革应根据<决定>精神和原则,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四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形成了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目前这一农村土地制度大体上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但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晰、权能不完整、流转不顺畅、法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对此,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批驳“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在于土地国有或私有”这一误区着手,详细分析产权制度与所有权制度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的差异,进而指出提高产权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且有保障的农地产权制度,即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此来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8.
解红  侯瑞 《西部金融》2014,(10):41-4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受到各方关注。相比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土地流转信托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发挥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找到了一种既让农民流出土地后获得稳定收益,又帮助各类主体流入土地后获得足够金融支持、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模式。农民、农业经营者以及信托公司三方以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为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了农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推动了农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运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实现土地资源最优化配置、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必须实行农村集体土地的市场化运作。运作的主要模式有:加快土地承包权物权化,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转移农村人口;探索农村宅基地市场运作规则,建立农民财富积累机制;盘活农村非农建设基地,建立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进入市场交换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身份不明,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在现实中被弱化,需要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和制度创新.我国现行制度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物权,欲革除其“主体虚位”、“权能缺失”等弊端,则必须对其进行民法上的构建.农村土地所有权应当符合私法固有的逻辑与价值理念,农村集体应当被视为独立、自主的民事主体,即私法上的人,其权利的行使应当体现私法自治原则,尽量淡化公法化色彩和排除行政权力的干扰.应当将目前的三种集体形式统一为农民集体,并在民法中明确农民集体是法人;应当采用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农民集体法人化改造,并构建农民集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