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P2P网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交额破万亿元,投资人数过千万,在助力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广大投资者投资理财的众多渠道之一.随着网贷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平台如何进一步合规运营,成为摆在眼前的迫切问题.在经历了2013年的发展元年、2014年的爆发年和2015年的监管元年之后,2016年,网贷发展将何去何从?投资者选择网贷产品时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博弈论的方法,基于现阶段P2P网贷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如诈骗、非法集资等问题,以行业自律作为监管的核心,并辅以政府的外部监管,并对P2P网贷平台行业自律与政府的外部监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博弈论分析,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第一,要不断强化信用建设在P2P网贷平台中的作用;第二:政府要学会寻找更加有效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3.
P2P网贷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十个年头。成为引人关注的行业。但是,该行业也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上千家P2P网贷平台出现限制提现、倒闭乃至卷款跑路的现象。本文P2P网贷现状和风险控制情形的基础上,对我国P2P网贷平台与监管政策发展方向的冲突和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政策监管下P2P网贷平台转型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P2P网贷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出现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注。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P2P网贷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P2P网贷平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高P2P网贷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健全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是指帮助投资者与借款人实现直接借贷行为的中介服务行业。发展P2P网络借贷对缓解我国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2007年“拍拍贷”网贷平台成立以来,我国网络借贷平台数量日益增长,对小额贷款领域贡献明显,但同时由于监管的缺位,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规范操作引发的风险给整个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通过对我国现阶段P2P网贷平台运行模式、发展规模等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发现网贷平台发展良莠不齐,存在借款利率过高和监管不力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快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监管、完善平台信息公布和加强平台内外部合作等规范P2P网络借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 P2P 网络贷款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获得爆发式增长,但同时在信息不对称、征信主体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促进 P2P 网络贷款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加强征信管理与服务,将 P2P 网贷平台纳入征信管理范畴,强化 P2P 网贷平台信用管理和平台资金流动监管,加大网贷平台信用信息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家P2P平台数据,基于网贷之家和网贷天眼出具的评级报告,运用System-GMM方法研究第三方评级对P2P平台成交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三方评级对P2P平台成交规模有市场约束作用,但只在政府监管下才有效力;网贷监管政策出台有助于评级结果更好地推动P2P平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网贷之家2013年至2016年的周频数据,使用邹志庄结构断点检验的简称邹检验方式,从行业规模、行业竞争程度、资金端和资产端四个方面评估了《征求意见稿》和《办法》对P2P网贷行业时变特征的影响,发现监管政策对P2P网贷行业确实产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影响,行业标准的形成有利于网贷行业的优胜劣汰。接着,使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监管政策发布前后平台成交量发生变化的P2P网贷平台的具体固有特征。最后,从P2P网贷行业的发展和政府监管的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P2P网络借贷发展、监管现状阐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从两个层次,构建P2P网贷平台之间、P2P网贷平台与监管者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P2P网贷平台群体行为分析,观察其接受监管意愿大小的决定因素;通过对P2P网贷平台和监管机构两大种群的策略选择组合分析,得出监管部门监管效益高低的决定因素,并经由相关参数的推演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判断和规范机制的路径选择,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美国P2P网贷平台的发展情况,以Lending Club为例介绍了其基本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P2P行业发展的特点、风险状况、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网贷平台发展和加强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国内P2P网贷平台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张。但在政府监管仍未明确落实之前,平台的发展喜忧参半。本文以2014年11月,贷帮网发生项目逾期但公开表态"不兜底"事件为切入点,搜寻政府提出的P2P平台"去担保化"相关政策内容,探究P2P平台"去担保化"的内在原因及目前平台相关实践操作,给当下P2P平台及广大投资人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国内 P2P网贷平台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张。但在政府监管仍未明确落实之前,平台的发展喜忧参半。本文以2014年11月,贷帮网发生项目逾期但公开表态“不兜底”事件为切入点,搜寻政府提出的 P2P平台“去担保化”相关政策内容,探究 P2P平台“去担保化”的内在原因及目前平台相关实践操作,给当下 P2P平台及广大投资人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2013年来,我国P2P网贷凭借其低成本、高效性、便捷性等特点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占据着可观的市场份额。而由于我国关于P2P网贷行业相关立法的滞后,一些网络经济犯罪问题接踵而至,完善P2P网贷行业法律监管刻不容缓。本文将联系我国市场现状,对完善P2P网贷的自律、监管及整治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P2P网贷平台的迅速发展,其经营风险在不断增加,网贷平台的退出数量也在增加。目前P2P网贷平台的市场退出方式有失联跑路、经侦关闭、自行清算、业务转型和兼并五种类型。但存在退出时相关主体责任不明晰、监管部门责任缺失、退出机制不畅、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日常监管缺乏带来的违规经营严重等缺陷。监管部门应从明晰平台责任范围、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成立或指定专业第三方机构处理不良债权、引入接管制度、退出时实行独立业务偿付、实行平台经营有限责任制度等方面建立P2P网贷平台的退出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普及,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网络基金等交易模式相继出现。由于国内经济环境不够成熟,征信系统不够完备,对P2P网贷行业的监管不严,造成该行业尽管发展速度快,但平台质量却良莠不齐,行业整体水平不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P2P网贷行业发展状况,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P2P网络融资风险分析 作为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P2P网贷自2013年以来,发展异常火爆,但由于目前尚处于监管真空期,P2P网贷的风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近一年大量平台的倒闭为这个新生行业敲响了风险的警钟。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蓬勃兴起,为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和便利,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引起了监管层、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网贷平台运营模式是决定其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础,但现有文献大多仅对平台模式进行简单分类概述,缺少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对此本文从业务运作、借款保障、交易促成、资金托管等维度,对我国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比较分析和风险评估,力求得出最优的平台运营模式,最后对加强我国P2P网贷平台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宿海涛 《时代金融》2014,(8Z):197-198
2011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蓬勃兴起,为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和便利,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引起了监管层、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网贷平台运营模式是决定其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础,但现有文献大多仅对平台模式进行简单分类概述,缺少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对此本文从业务运作、借款保障、交易促成、资金托管等维度,对我国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比较分析和风险评估,力求得出最优的平台运营模式,最后对加强我国P2P网贷平台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在21世纪进入了Web2.0新纪元,互联网与现代金融业务创新交融,P2P网络借贷平台应运而生。近期人民银行下发通知,在新增小额贷款公司与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正式征信系统的监管对象的同时,却将网贷位列其外,征信缺失的窘境将导引P2P网贷行业何去何从将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致力从我国P2P网贷平台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对其在征信和信用风险的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出见解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陈曦  计兴辰 《时代金融》2014,(6X):63-64
互联网在21世纪进入了Web2.0新纪元,互联网与现代金融业务创新交融,P2P网络借贷平台应运而生。近期人民银行下发通知,在新增小额贷款公司与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正式征信系统的监管对象的同时,却将网贷位列其外,征信缺失的窘境将导引P2P网贷行业何去何从将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致力从我国P2P网贷平台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对其在征信和信用风险的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出见解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