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然后分析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以及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不能割断的历史,句句箴言更是我们的终身追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史卫 《税务研究》2023,(1):133-13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揭示了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税收起源过程所昭示的精神是我国税收事业发展的根与魂,充分发掘和运用其价值是发展中国特色税收理论应有之义。现代考古发现已经能完整勾勒出从原始部落最初的财富集聚到税收产生的全过程,并激活了远古税收起源传说中的真实成分,使中国税收起源成为有踪迹可辨的历史过程。中国税收起源有着自己的特质和发展形态:跨区域跨族群的税制形成,有力推进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构筑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石;守望相助、互助共生的税收价值取向是维护多元一体的大一统国家的强大支撑;公平合理的内在逻辑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税收密码。  相似文献   

3.
徽商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在古代商业发展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图通过发掘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找到与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契合点,阐明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应当从传统文化如徽商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和经营智慧,在现代保险服务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注重责任担当、持续学习、诚信经营、互助协作、普惠民生、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与世界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历史新时期,对此必须通过认真审视把握其积极与消极面,注重实践与比较,排除障碍,实现中国文化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5.
蒋或 《中国外资》2010,(16):169-17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与世界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历史新时期,对此必须通、过认真审视把握其积极与消极面,注重实践与比较,排除障碍,实现中国文化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6.
陶红 《上海保险》2006,(11):57-60
一、中国保险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其特征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和历史沉淀。保险文化是保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和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也是民族历史文化在保险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浓缩和凝结。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文化底蕴不厚,特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之基本精神,不是脱离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历史情境,单纯从某些思想家的思想及相关思想典籍中归纳总结出的观念性概念。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既是其社会结构、生活样式和政治体制的反映,还必须是上到君主,下到黎民百姓内心的情感、价值和信仰世界的表达。儒学正是在中国乡土村落社会结构之上建立了王权与村落共同体之间的共同价值,通过宗教人伦政治化和政治宗教人伦化,实现王权的宗教人伦化,而成为中国政教合一文化的"图腾"。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民族精神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民族精神的培育而增益。经营好传统文化有利于国家长期战略的实施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在经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民族精神进行自觉内化,也能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9.
谈文化,就必须谈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每一种文化的起源、演进和发展又有着各自的轨迹和脉络。这就决定了廉政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廉政思想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试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书法国际传播和书法文化输出将有效地提升中国书法的品牌价值与文化价值,形成书法文化的软实力和书法的国际话语地位2010-2020年将是中国全面制定文化战略的时期、开始进行世界文化联盟和文化输出的时代。如果中国失去了这个机会,被动挨打是肯定的。文化的崛起是国家安全问题,也是这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显现。纵观一部现代性历史,是一部文化战略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共通与兼容的一面,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和谐,有助于企业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建立企业诚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文化模式这个概念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率先提出的,她的两本书《文化模式》和《菊与刀》把文化模式的概念阐释得很清楚。本尼迪克特提出,我们研究文化不能停留在具体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现象,一般说来,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各种文化特质倾向于整合成一个首尾一致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徐訏的传统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他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即使西方的思想也是经过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后而被徐訏运用在自己的小说创作里。  相似文献   

14.
现代金融管理既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然而对于中国社会来说,现代金融管理作为"舶来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多大的相容性,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以世界观中的金融管理系统为分析工具,从中西传统文化对比的角度对现代金融管理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金融管理之所以先天性地缺失法律文化,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伦理层次中缺乏"基于公正的群性"这一伦理要素;西方现代金融管理的先天不足是出于西方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层次和宇宙伦理层次的先天缺失。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大学》最后一段有一句"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话。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财富观。它的意思是:仁者利用财富达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为获取财富的工具。孔子用财富观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仁"的特性。"以财发身"和"以身发财"道出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的两种人的财富观,"以财发身"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财富的认识和哲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姚余栋 《金融博览》2013,(19):22-23
文化模式这个概念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率先提出的,她的两本书《文化模式》和《菊与刀》把文化模式的概念阐释得很清楚。本尼迪克特提出,我们研究文化不能停留在具体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现象,一般说来,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各种文化特质倾向于整合成一个首尾~致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无论何种关于财富的话题,首先令我联想的总是那句中国历史上农民揭竿而起的口号:“苟富贵,勿相忘。“假如要对这句口号作一番文化心理解构的话,其实就代表一种穷人追求财富的梦想,至于是否能做到“勿相忘“,总是第二步的事情。正因为要兑现财富梦既美好且不容易实现,几千年来,人民大众总是代代延续,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年画以其题材丰富、线条单纯、色彩鲜明、雅俗共赏的特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如今,它又成为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19.
推介词徐里的绘画反复体现出绚丽、浪漫、幽深的想象世界,超越了对于表象世界"真实性"依恋,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情遐想和思索,不以再现性或其它观念性为主。体现了东方人的"适度"及中庸,而显得雍容大度,内敛含蓄,深邃而丰富。徐里是一位勇于创造敢于实践的油画家,他把油画艺术的本体语言特质,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相融合,并且,把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全然不同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0.
周阳 《中国金融家》2003,(11):28-31
财富.曾经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正在发生重要的角色变换:更多的人不再是财富的旁观者.而是财富创造的积极参与者.相应的.银行也敏锐的正在从财富的幕后走到前台。一种全新的财富观正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