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秦两汉典籍多以“御”来说理言事,在《淮南子》的说理中,“御”作为一个包括车、马、术、人各方面在内的整体意象而被作者有意识地反复运用,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艺术高度和自觉意义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2.
先秦两汉典籍多以“御”来说理言事,在《淮南子》的说理中,“御”作为一个包括车、马、术、人各方面在内的整体意象而被作者有意识地反复运用,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艺术高度和自觉意义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对御艺的描写借鉴了道家、儒家、法家著作中的御艺事象,在秉持道家"自由天性"思想的基础上,使御艺事象从一般性的喻体成功蜕变成一个成熟的、完整的艺术意象,也从而确定了御艺事象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对心范畴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分别从和、虚、诚三个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论述,使心范畴的审美特征更为突显。《淮南子》认为和谐快乐是心灵最高的审美状态;虚静的心灵可以超越世俗和欲望,到达自由的境界;诚挚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共鸣是获得艺术感染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本体论思想。生、一是《淮南子》基于对世界生成演化图景等事实本体论的勾画,表达的是实然问题,而自然、无为则是对道的价值本体论的思想表述,解决的是应然的问题,事实本体论与价值本体论即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时期发生的重要政治、文化事件。文章根据《史记》记载,参考了近年来出土的秦简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这两个事件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焚书”“坑儒”,并不是要焚毁所有儒家经典和坑尽儒生,而是镇压那些利用《诗》《书》来诽谤朝政和违抗秦始皇旨意的诸生(儒生、术士),焚毁“天下书不中用者”。“焚书”“坑儒”是秦朝实行政治、思想、文化专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时期发生的重要政治、文化事件。文章根据《史记》记载,参考了近年来出土的秦简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这两个事件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焚书”“坑儒”,并不是要焚毁所有儒家经典和坑尽儒生,而是镇压那些利用《诗》《书》来诽谤朝政和违抗秦始皇旨意的诸生(儒生、术士),焚毁“天下书不中用者”。“焚书”坑儒”是秦朝实行政治、思想、文化专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名号是专制集权统治的根本,从制度上确保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是与世变相适应的、顺时俗的一大创举。历代史家从《史记》的行文结构、文字风格以及对皇帝名号的评议等方面,对秦始皇议帝号诏进行了多方位的讨论。通过对秦汉时代诏书格式的总结归纳可知,议帝号诏末尾的制曰可并非衍文。目前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议帝号诏的原貌,应当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9.
《史记》记载秦始皇"蜂准",或作"隆准",北宋《太平御览》引《史记》有关秦始皇形象描述的文字中,有一处作"綘准","蜂"和"綘"皆应读作"豐","豐准"、"隆准"皆指大鼻;历史上没有留下秦始皇的图像,当今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秦始皇图像是后人推演的作品,采用时应作适当说明.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代已有"秦学",战国"秦学"即是秦地反对法家改革的关中儒家、道家和杂家等组成的政治-学术联盟。它虽处于地下状态却是战国诸子百家中很有特色的一家。它力求挑动秦地改革中出现的隶农和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以同情隶农的"为民请命"的面目出现,高举周公"仁道"旗帜的斗争策略,是秦国法家高压政策的伴生物。其主要代表作之一是作者佚名的《周礼》。作为地下"秦学"中儒家的作品《周礼》,除利用隶农和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外,还因地制宜地针对秦国法家强力抑制市场经济的政策,力主发展有严格管理的市场经济,多少突破了儒家轻商的戒条,且为中国市场经济在尔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