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还存在一定困难,应进一步提升其就业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结构,进而分析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国贸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提高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瑞 《经济师》2007,(2):110-110,112
地方性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低,是与部分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培养新人、学校的专业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部分学生对就业环境的变化认识不足、学校深层次地思考如何提高就业率的力度不足相关联的。学校应重视毕业生就业率低下对学校的危害,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为学生的考证和新兴职业的培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学生毕业以后能否顺利的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也是每个高校在就业工作中积极探讨的一个就业问题。本文将就业意识引入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中,运用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转变成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实现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职生就业能力低除了与学生自身有关外,还与家长和学校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基地——学校,笔者认为应该从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三方面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广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作为地方院校的宿迁学院广告学专业在校学生的学生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借此对地方院校的广告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广告行业需求的能力认识很准确;但在就业的选择上出现较大偏差。学校在教学上应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建立更多可控的实习平台,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也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学生进入大三以后,面临就业压力.学生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毕业生就业.辅导员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应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期准备,开展就业指导及就业跟踪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因是一些人贪图享受、独立性差、信心不足等,外因是劳动力市场矛盾、高等教育培养偏差、某些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从学生、高校、社会三方面入手,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科学构建教育体系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广开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8.
高职体育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竞争力,与其他非体育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学生就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在高职体育院校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并利用学校、社会资源进行创业指导;营造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几个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高校只顾按计划招生,不管学生能否就业;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带来人才过剩;学历高等于就业能力强等误区。要澄清这些误区,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社会观念应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应做好自我职业规划,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0.
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围绕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和培养实践能力而发展.借鉴国外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应深化职教体制的改革,促进职教健康发展;产学结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29,自引:1,他引:128  
曾湘泉 《经济研究》2004,39(6):87-95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 ,从就业制度的演变、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动、个人就业意愿和行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和国外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 ,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认为 ,目前大学生就业确有困难的表现。不过 ,由于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 ,客观上也夸大了这种困难的程度。文章对缓解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就业困难 ,特别是降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就业状况面临严峻考验.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内需,以推动就业,消减失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评价就业质量的要素多元复杂,未能统一。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与要求,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要素,并据此构建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前提。基于广东省茂名市辖县级市化州市播扬镇4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家庭中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将促进农地流转,非农就业收入增长对农地流转有积极效应,非农就业稳定性程度对农地流转有明显影响,非农就业地点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决策。研究认为,从促进农地流转的视角,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就业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收入水平;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要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以激励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有所改变,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积极的心态,但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还存在优势不突出、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创业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因此,政府等部门应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高校也应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优势,并积极联合企业进行创业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应不断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本文借助新疆大学生调查资料,对新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均、学校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就业条件较差等是造成目前新疆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今后应采取提高教学质量、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畅通就业输送渠道等措施来减轻新疆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对工作、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陈晴晔 《经济问题》2008,342(2):23-25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政策演进的轨迹是沿着古典学派的完全充分就业理论、凯恩斯学派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理论及其需求管理政策、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性失业理论及其人力资本政策、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理论及其供给管理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粘性理论及其就业对策这条主线发展和演变的.这条主线反映了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对策批判继承的关系,也反映了其就业理论与政策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借鉴这些理论和对策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国际上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分为三种:法规管制型政策、平衡型政策和替代型政策。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从集中就业转变到目前的以按比例就业为主,以多种就业方式为辅,实现了从分割到融合的过渡,但残疾人就业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平衡型政策不够完善,职业康复和培训、支持性就业较为薄弱。建设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应从全局和整体考虑,关注残疾人就业能力的提高和维持其就业动力,重点加强平衡型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Since all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re enacted within a certain set of distributive relations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the employment intensity of growth is likely to vary for men and women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and context of output growth. I examine the gendered nature of this growth-employment nexus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ial impacts that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nd structures have on growth’s employment intensity by gender for eighty countries in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2012. Such an understanding is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policymakers concerned with the linkages between grow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a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benefits of economic growth are broadly shared is one that centers on the capacity of economies to generat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Although education levels and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more employment intensive growth for men and women, policies supporting reductions in non-wage care work, prioritizing public expenditures on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secondary school enrollment for girls are especially linked with growth that is more employment intensive for women. The results I obtain here illuminate broad trends through a very wide lens and should be applied in conjunction with more intimate knowledge of how cultural, technological, leg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uniquely affect one another in particula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政府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并且经济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增长,只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1978-2012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具体依存关系,得到相关结论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