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内部交易损益,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我国仅对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进行了会计规范且将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全部调整合并净利润.2007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对权益法的规范进一步完善,新准则有关理念及规定导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在投资企业与联、合营企业之间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上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韩静 《上海会计》2011,(1):40-41,39
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但是当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因亏损而成为负数时,按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账面价值最低为0。这样,子公司的负数与母公司的0相互抵销,自然达不到双方都抵销为0的目标。该项抵销不完的差额,就是合并财务报表通常提到的“未确认投资损失”。本文以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对未确认投资损失合并处理的制度沿革,分析研究新规范下合并财务报表时未确认投资损失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有关会计专著中都对子公司盈利情况下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作了详细阐述,而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亏损状态下母公司如何编制抵销分录,基本未作论述。事实上,子公司亏损状态下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除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有关项目的抵销与盈利状态下不同外,  相似文献   

4.
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但是当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因亏损而成为负数时,按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账面价值最低为0。这样,子公司的负数与母公司的0相互抵销,自然达不到双方都抵销为0的目标。该项抵销不完的差额,就是合并财务报表通常提到的“未确认投资损失”。本文以合并财务报表准...  相似文献   

5.
公司间资产交易主要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存货交易和固定资产交易。由于合并会计报表是以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并在个别会计报表的基础上通过抵销处理而后编制的,因此,公司间资产交易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必须抵销。但按我国《合并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6.
1、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抵销。次年,如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全部对外出售,该分录怎么做准则中未说明。  相似文献   

7.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股权投资应当抵销。但新准则下母公司反映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其持有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几乎都不相等,如此产生的差额或者说抵余价值在合并报表中当如何处理?准则中未作说明。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纯抵销股权法和部分抵销子公司留存收益法两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施工企业集团内部企业就一项建造合同构成发包方和承包方关系的情况下,企业集团内各方独立核算建造合同的合同费用的汇总数可能与整个企业集团与外部业主签订的施工总承包合同的合同费用不尽相同,因而企业集团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就需要将这种差异抵销。差异的抵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总包方分包成本包含分包方内部毛利,在重新计算完工百分比时,需要剔除内部毛利,进而减少整个项目的完工百分比,从而造成毛利的抵销;二是在重新计算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时,平均了各分包项目的完工百分比,从而造成毛利的抵销。  相似文献   

9.
准则规定合并现金流量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方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应享有的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方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收益。在投资准则修订之前,《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提及过这一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还对此规定进行举例介绍,现修订后的准则将这一规定载入准则正文,可见对这一规定给予了足够重视。笔者现依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研究权益法下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之间,相互出售资产时,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和转回,以及属于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有关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的确认和抵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本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暂行规定(续)(十)合并损益表合并损益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损益表为基础,在抵销下列项目的基础上,合并各项目的数额编制。1.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1)内部销售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时,应当...  相似文献   

12.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组成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通过抵销内部交易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编制抵销分录,进行抵销处理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抵销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加总金额中重复的因素.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避免控股公司人为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现象的发生,使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实务中,许多会计人员反映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量较大且难以把握,尤其纠结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初次编制与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内部购进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施工企业收入确认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当存在内部总包分包关系时,各内部单位需要各自按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成本和毛利,施工企业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内部收入和毛利进行抵销。本文以实例详细介绍了合并抵销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4.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确认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个别会计报表中对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因计提坏账准备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冲回坏账准备而转回的递延税款,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予以抵销。经上述处理后,财务报表信息更趋客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15.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确认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个别会计报表中对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因计提坏账准备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冲回坏账准备而转回的递延税款,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予以抵销.经上述处理后,财务报表信息更趋客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16.
联营企业与完全集团成员企业交易及其披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现行法规对联营企业与完全集团成员企业交易未实现利润抵销及联营企业与完全集团成员企业交易及其披露问题尚缺乏明确的规定 ,给一些公司操纵会计利润及资产规模以可乘之机 ,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实性。笔者认为 ,从实质上看联营企业已构成了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 ,联营企业与完全集团成员企业间的交易属主体内部交易 ,其交易未实现利润应当予以抵销 ,以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外 ,因联营企业在合并报表中采用的是“一行合并法” ,使得联营企业与完全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不能够在编制合并报表时直接抵销 ,联营企业与完全集团成员企业之间交易属关联交易 ,充分披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杰 《上海会计》2003,(1):62-63
近读贵刊2002年第2期朱雪艳和钟士宇同志《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商品购进的抵销处理》一文(以下简称“朱文”),作者对我国现行的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关于内部商品存货交易的抵销处理方法提出了质疑和改进建议。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该文作者的观点和建议,提出来供大家研究。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内部商品存货交易的六种类型假定某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商品10,000元,其销售毛利率为15%,销售成本8,500元。以下分别六种不同情况说明其抵销分录:(1)如果上述交易为本期发生,且该商品存货(即本期内部交易购进的商品存货)全部转为…  相似文献   

18.
浅议合并利润分配表抵销分录的编制程序王海林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合并利润分配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利润分配表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抵销子公司利润分配表各项目的数额编制。该《规定》虽然还对抵销分录中各项目数额的来源作了一些解释,但鉴于合并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与纳入其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之间存在的内部商品交易,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予以抵销。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正常的商品销售业务、非正常商品销售及其他销售业务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集团内部之间进行内部购销业务时,从销货企业来看,当其将资产出售给企业集团内部其他企业时,在其账上应确认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并且已实现了毛利。但是从集团看,销货企业的毛利只有在购货企业将这些资产出售给外界或已被消耗时,才能够实现。因此,从集团内部其他企业购入的资产,若在合并报表编制日仍未向外界出售,这些资产的价值没有按企业集团的成本基础反映,是高估的,金额为销货企业在期末资产中的未实现损益。这一高估数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就要通过编制分录加以抵销。笔者就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予以探讨。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