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以三亚市热作土地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GIS技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热带作物生长的主导因素及其权重的分析,利用GIS的空间操作功能,给每个因子赋以不同的分值和权重,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分等定级,为三亚市土地资源的含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郧西县为例,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因素,参考研究区最邻近基本农田分等指标,共同构建了该区域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对各单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郧西县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终将全县未利用地的耕地开发适宜性分为最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郧西县的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进行分区,确定不同地域的未利用地的开发时序。本文对全县未利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全国其他同类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地后备资源开发整理效益评价及分析——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开发整理是充分利用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农地开发整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变化,结合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农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农地整理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分析——以安徽省宣城市养贤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对宣城市养贤乡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较好,建议尽快实施.由于该项目生态和景观效益一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态和景观效益,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5.
6.
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辽宁省桓仁县为研究对象,进行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后备资源开发单项潜力评价,然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评定该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潜力级别.结果表明:土地整理一级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4.93%,二级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9.82%,三级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5.25%.研究成果查明了新增耕地潜力大小并划分了潜力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文章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对高县玉米种植区土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GIS的支持下,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空间插值等方法,选取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4个方面10个因子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区玉米种植区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面积分别为7 4073hm2、24 9386hm2、17 1160hm2和6 823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32%、443%、304%和121%; (2)影响该区域玉米种植适宜性的主要指标有生育期间≥10℃积温、生育期间降雨量、有机质、速效钾; (3)经实地调查核实与对比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适合玉米生长区域主要在河流沿岸阶地、平坝以及缓丘、低丘区,不适合种植在中部、西南部和东南部高丘、低山区。[结论]该研究认为对于次适宜种玉米的区域应以平整土地、增厚土层、培肥地力为重点进行耕地质量建设; 高度适宜和适宜区,可以引领优质玉米发展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玉米产业带。反之,不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则应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种其他作物或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8.
陈思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3):23-25
城镇土地定级成为评价土地质量好坏的必要手段,它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成都市城厢镇为例,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于"AUTOPLY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软件"和MapInfo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城厢镇的土地质量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划分城镇的土地级别,以便进一步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国土空间开发需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效益和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区域实施差异化定位和分工,才能有效实现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且城市还需政府正确引导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合理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正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服务。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形、土壤、水源、交通4类8项因子,综合分析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权重叠加模型及GIS技术对土地做出适宜性分析,得到该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临夏州优化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乡镇土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是乡镇进行科学城镇化的基础。论文借助GIS技术,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生态适宜性分区等方面,提出了乡镇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马口镇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鸿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8):111-115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1)。河南省其他各市中的土地资源空间区划方面的优化空间较高,提高河南东部及北部的土地资源空间农业优化,能够提高河南省资源的使用效率。[结论]适宜性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空间区划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及提高土地资源空间区划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的土地空间配置——以宿迁市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对宿迁市区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提出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管制措施,优化区域土地的空间配置.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测定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确定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结果:通过农用地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互斥性矩阵分类,将宿迁市区分为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区域和农用地重点保障区域等6种类型区.研究结论:基于宜农和宜建导向的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对区域土地空间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指导意义.由适宜性分区得到的类型区,从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区域到农地保护重点区域,分区引导方向由建设用地开发向农用地保护转移.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等差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达到"良好"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浙江省嘉善县曙光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综合最大化为评价;隹则,建立了我国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浙江省嘉善县惠民镇曙光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测算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陕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陕县2个土地整理项目、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陕县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优于土地整理效益、经济基础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高低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18.
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开发模式 ——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 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 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 ;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地、沼泽地、滩涂所占比例接近90%,决定了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极易造成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 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与离海洋远近和地势高低呈现正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农林牧综合开发利用、林牧草综合开发利用、林牧生态用地保护、牧草生态用地保护、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滨海水产养殖开发利用7种未利用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探讨应用空间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方法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思路后,以琼海市的3个乡镇作为试验区,选取了8个指标(影响因子)作为测试属性,共提取了67个样本,运用C4.5算法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树并进行了分析,表明所得规则符合实际且易于理解.然后运用规则对试验区土地进行评价,并与应用其它评价方法所得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不依赖于经验知识,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准确率,能够满足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有很多,实践中大多只考虑其中一种,评价指标单一。在湖北省保康县重阳土地整理项目区尝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综合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