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农村经济》2008,(5):46-46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浦朱家角以创建具江南水乡特色风貌、休闲度假、生态居住为特色的生态化、旅游型历史文化名镇为目标,结合古镇改造和新镇建设,充分利用自然水环境和古镇文化积淀,从城镇生态绿地和中心镇绿地两个层面展开建设。近日,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2007年国家园林城镇。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江绿地景观设计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城市滨江绿地景观地域性特征不足导致生态产品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市场缺乏吸引力。从城市滨江绿地景观工程设计出发,以衢州市信安湖鸡鸣湿地和青龙码头为例,探讨城市滨江景观设计与地域性特征的结合对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并从城市交通网络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滨江绿地景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3个方面提出城市滨江绿地景观设计相关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城市滨江绿地景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是城市绿化的主体,丰富多样的植物是合理构建绿地群落和提高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基础。合理引进和应用多样化的植物,有利于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完善城市生态结构,提高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推广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植物引种本身也存在利弊,特别在目前大规模引种的情况下,更应该冷静分析,正确对待,确保绿化植物引种推广的健康发展,降低和避免引种本身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4.
对一座城市而言,森林是她的霓裳,绿地是她的盛装。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山在城中,城在园中,人在绿中,山城交融”的森林生态美景,则始终是无限向往的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以林木为主的各种绿地、水体等用地比例偏低,导致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严重不协调;城市化过程造成了以森林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不断被支解和蚕食,使城市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破  相似文献   

6.
钟圆 《浙江林业》2005,(2):20-21
城镇花园,特别是沿主干道的绿地,经常暴露于高度污染的环境中。许多植物不能忍受这种被“虐待”的环境,而有些植物依然存活着,尽管它们的叶片上吸存着大量的污染物。如果你生恬在一个喧嚣的、建筑集中的城区,可以选择以下适合于这些地区生长的植物,并在花园(绿地)周围密密地种植抗污染植物绿篱,以减轻恶劣环境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东南沿海高密度典型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法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探讨影响城市绿地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及提升策略。结果显示:第一,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和可达性与城市发展建设较为一致;第二,城市公园绿地不同出行交通方式可达性差异较大;第三,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第四,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有赖于城市道路网的完善。因此,为了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质量,应增加城市小型公园绿地密度并均匀分布,以便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整体的可达性,重点是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步行和骑行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8.
“绿化广场镇上建,花木乔叶村庄栽”,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嵊州市长乐镇,林木苍翠,修竹蔽天,由中到北地势平坦。近年来,长乐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区域重镇、生态大镇”的发展定位,加快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森林城镇建设系统步伐,以创建绍兴市森林城镇为契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宜居生态环境,提升森林绿地质量,促进了城镇、村庄绿化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1年,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办事处在黄岩区率先申报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012年12月18日,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授予澄江街道省级"森林城镇"称号。创建省级"森林城镇"的做法与特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澄江街道"森林城镇"建设规划(2011—2015)》总体布局为"一心两翼、一纵四横、绿网串园"。"一心"指集镇中心绿地由公园、住宅小区、工业园区、学校等主要的生态绿地组成;"两翼"就是以黄长线为轴,由南北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引起我国耕地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中小城市是我国行政区体系中重要的战略节点,是我国未来城市化建设的主战场,在改革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中小城市土地利用中也存在着区域间城镇和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对城乡交接带的土地利用失控,城市建设犹如摊煎饼等问题,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区域绿地生态网络与生态功能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方法]文章以徐州示范为例,在城市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异质性研究分析基础上,探索城市规划区城乡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路径;运用经济学与生态学原理,按“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理念,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从市域与城市规划区视角,合理配置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景观组分,进而优化区域绿地生态网络。[结果]研究得出2005—2015年研究范围城市化造成大量耕地消失,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加,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快速推进,林地面积占比大幅度增加;地表覆被变化直接表现为景观格局的快速破碎化和景观多样性的下降,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急需提高,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也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重点提出了强化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完整性与连通性,挖掘潜在生态功能等的区域绿地生态网络一系列优化方案。[结论]文章为研究区及延伸的城乡区域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和生态系统服务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拥有大面积绿色植被区域成为居民的期盼,城市建设者为满足居民对生态绿地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园林绿化中湿地生态的发展。阐释了临洮县城市园林绿化中湿地资源和湿地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临洮县城市园林绿化中湿地生态经济发展对策建议,对提升湿地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景观指数分析方法来探讨南通市城市生态绿网的现状并提出规划建议。首先,对众多的景观指数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景观指数,同时,划分出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此基础之上,利用ArcMap对研究区进行矢量化,然后将矢量数据转化为栅格数据,导入Fragstats进行运算处理。通过对指数的运算处理结果,对南通市区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市区的用地类型以农用地为主,建筑用地次之。公共绿地的面积较低,绿地覆盖面积不足;公共绿地斑块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破碎、分散,缺少大块绿地;公共绿地斑块的连接度差,生态廊道断裂。本文建议通过提升绿覆率、保留大绿地、开辟生态连结走廊、提升绿地生态质量等方式来改善城市生态绿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生态维护与公共服务功能,对其规模效益的研究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完善城市治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城市群在当今社会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地理单元,基于大数据背景对闽三角城市群展开研究,借助POI数据与DEAP软件,运用CRS-CCR、VRS-BCC和DEA规模效益模型,实现对城市群公园绿地整体的规模效益评价,进而探究城市群内部区域公园绿地规模效益的特征,并探讨整体与内部一致性问题,以期在此基础上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群公共资源均衡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新 《浙江林业》2010,(3):30-31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严峻,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从景观大道、城市广场,到郊野“自然公园”、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多是由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面向新世纪,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是生态化。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要素不断受到侵蚀,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对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空间效能的视角,以亳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网络连接性、渗透性以及均衡性评价,从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两个层面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结果]对“网络本体—影响区—辐射区”不同空间层次的效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本体”的连接性评价中,生态连接应将河流水系等进行贯通连接,形成城市的生态骨架,并整合破碎的生态斑点,形成规模较大的斑块。“本体—影响区”的渗透性分析表明亳州大部分绿地斑块形状呈现出规则且较为离散的状态。“本体—辐射区”的均衡性评价显示亳州河流水面及沟渠较多且均匀,但是连通性较差。[结论]因此,亳州市应构建包含4个重要生态保护点、3个主要生态修复点和三级廊道体系的生态网络,同时要维持其生态廊道的自然形态,处理好现状保护与建设的关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区生态伦理建设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建制城市600多个。其中既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有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成了人们聚焦的热点,形成了潮流。然而,在城市有限的风景景观中,市区的绿地、林带、花园却出现了一边在建设,一边遭破坏的不和谐现象。以杭州市的河流沿岸绿化带和芜湖市赭山风景区的绿地相继被占、树林被砍、青山被挖等现象为例,阐述了绿色在城市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探讨了人们对生态安全麻木的严重后果;呼唤公众将伦理道德的视野扩展到自然界,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是在长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由自然土地或农业用地改造而来、反映城市景观替代自然景观或农业景观结果的土地.城市中的生态单元,如山体、水体、绿地、广场等对土地价值或房地产价值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景观,特别是自然景观,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事关城市土地价值的增减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交通线路的绿色通道建设及城镇环境绿化和景观生态建设的需要,色块植物布局已成了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板块。就拿西施故里诸暨市来说,在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推动下,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的各类绿地中,色块植物占了相当大的体量。笔者或上下班或散步于绿色之间,职业的习惯驱使我关心色块植物的生长势,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20.
沪郊动态     
正本市今年将建设1200公顷绿地2016年上海将进一步打造完善"绿地、林地、湿地"基础生态空间,既聚焦"两道两网两园"重点建设,又尝试化整为零,努力见缝"插"绿,扩大市民共享。预计全年将完成绿地建设12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520公顷;新增造林面积3.5万亩;新增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届时,全市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绿化林业建设保护。包括完善绿地生态、休闲功能,制定绿地群落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相关管理规范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